
不可否認,對中國葡萄酒而言,有機同樣是個方向,但我們由于先天不足,釀造有機葡萄酒困難重重,為什么近幾年很多企業還要大張旗鼓地去做?是真正要釀造出好酒還是為了市場營銷而造概念?
當歐盟修訂了對有機葡萄酒的新法規后,不少評論家認定:有機是未來5年的一個大趨勢。如果單從消費需求來看,這個判斷應該可以站得住腳,但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有機葡萄酒的發展面臨困難并不少。
首先,有機種植必然會增加成本,但有機葡萄酒產品卻并不一定是高品質的葡萄酒,這就意味著消費者不一定愿意為“有機葡萄酒”的附加成本去買單;其次,不添加或者添加很少的二氧化硫對葡萄酒的保存極為不利,而長期以來消費者形成的印象是高品質的葡萄酒是極具陳年潛力的、有保存價值和升值空間的葡萄酒,這個矛盾同樣需要去解決;另外,氣候條件帶來的影響將大大加強,有機葡萄酒的不確定要素也會大大增加。
而在中國,做有機葡萄酒的條件更加苛刻。
中國先天的氣候條件難以實現有機種植。因為中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量過大,容易引起病蟲害,就避免不了要打農藥。雖然從理論上講降雨量相對較小的西部做有機比較容易,但以2012年為例,西部降雨也出奇得多,尤其在果實成熟期間。而原有的東部基地要做有機就更加困難——幾乎不太可能實現。山東省葡萄酒研究所孔衛國就認為,根據目前中國農業的發展現狀,提倡無公害葡萄相對于有機葡萄會更實際一些,因為無公害葡萄的標準比有機葡萄更寬松一點。
不可否認,對中國葡萄酒而言,有機同樣是個方向,但我們由于先天不足,釀造有機葡萄酒困難重重,為什么近幾年很多企業還要大張旗鼓地去做?是真正要釀造出好酒還是為了市場營銷而造概念?
據記者了解,截至2011年12月,經國家認監委批準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的機構包括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北京中安質環認證中心等23家,頒布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19630-2011)三個規定。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包括中國有機產品標志、中國有機轉換產品標志兩種。國內號稱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的葡萄酒企業包括有威龍、新疆鄉都酒業、朗格斯酒莊、波龍堡、中糧華夏長城等。
兩年前,《酒世界》記者曾經采訪過北京波龍堡的時任總經理鄒福林,鄒告訴記者,國內不少打著有機旗號的大企業,其企業基地的葡萄酒通過的其實都是無公害認證或者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兩者和有機葡萄酒在概念上有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