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成:勃艮第#8226;不容易
如果說解讀一個普通葡萄酒產區如同欣賞一棵樹;解讀一個知名葡萄酒產區如同面對一片森林;而想讀懂勃艮第則如同要走進一片原始森林。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
事實的確如此。整體而言,如果普通消費者只是因為聽到“酒王康帝”在勃艮第、或是因為看到某青年才俊在勃艮第成功購地的消息,就開始關注勃艮第,個人覺得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這種關注必然是帶著幻想成分的較高期待。這種期待在初嘗勃艮第葡萄酒的時候往往會遭受比較嚴重的打擊,畢竟對于在長期“波爾多口感”影響下的大多消費者來說,勃艮第酒,尤其是勃艮第入門級酒并不是那么令人滿意。
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知識的日益積累,加上口感喜好的變化,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上勃艮第葡萄酒,這是可以肯定的,但需要一個過程。進入“原始森林”不難,難的是如何游刃有余地在林中漫步,去體味自然賦予的無窮變化。這時就需要一個向導來指明正確的方向,或是一群伙伴,在探索與分享中共同前行,當然還要有一個不差的荷包……
對勃艮第酒的關注度在大陸正逐漸升溫,會有更多的勃艮第酒出現在普通消費者周圍,自然為大家提供更多的選擇,也為喜歡研究勃艮第的愛好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畢竟不是誰都有機會深入產區去瀟灑走一圈的。
晉陽:樸實無華自成高貴
放眼望去,勃艮第給我們更多的是自然鄉村的風光、傾斜的山丘、建立在梯田上的層層葡萄園、陡峭的山坡、較高的海拔、鳥語花香,撲面而來的是質樸單純的鄉野情調。在勃艮第沒有非常寬大的街道,更沒有宏偉的城堡,就連世界聞名的羅曼尼#8226;康帝莊園也只是由幾間農舍構成,極其樸實無華,但卻充滿了味道,使人流連忘返。
勃艮第的葡萄酒總是給人一種向往、仰視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微小的產量,那些知名的葡萄園往往每年只釀造極低的幾百瓶的葡萄酒,除了酒莊自己保留享受一部分外,剩余的美酒早已經被嗅覺靈敏而具有門路的酒商搶購一空。勃艮第的酒農真正是靠天吃飯,因為他們單一品種釀造的方式無法回避惡劣的年份,不能像波爾多那樣去調配。如果天公不作美,波爾多人常常會調配更多比例的較易成熟的美樂葡萄品種到難以成熟的赤霞珠里面,這樣每年都會得到質量均衡的葡萄酒。這也就造成了質價均低的勃艮第葡萄酒難以與波爾多葡萄酒抗衡的局面。
因為黑比諾這個品種簡直太難伺候了,只有在最出色的地塊才會有出色的表現,當然前提還要有一個出色的釀酒師。一般的基礎勃艮第葡萄酒在年份平平的情況下,往往是尖刻、麻木、枯燥無味的,使眾多的葡萄酒愛好者扼腕嘆息。但說到頂級葡萄酒,就連高傲的波爾多人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全世界最昂貴的葡萄酒就產自勃艮第,單從價格上也是波爾多葡萄酒望塵莫及的。這也就導致了300元以下的葡萄酒首選波爾多,300元以上的酒要喝勃艮第的說法。
齊紹仁:神秘的勃艮第
走進勃艮第猶如進入迷宮
勃艮第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鮮明的產區特色。黑比諾、霞多麗本身的品種魅力,加上不同地塊不同土壤的風格,釀造出了獨特細膩的葡萄酒。與波爾多的多品種混釀不同,我們在品嘗勃艮第葡萄酒時,可以感受到同一品種之下,不同風土帶來的奇妙味覺享受。
與波爾多比較市場化,擁有很健全的商業體系,從初級到頂級一應俱全的葡萄酒品類不同,勃艮第產量少,價格高,并不適合對于價格敏感的普通消費者消費,它是屬于玩家的葡萄酒。由于大眾對勃艮第知之甚少,再加上輿論的導向作用,勃艮第在不知不覺中被神化,在口耳相傳中,成為非常神秘的一個產區。和其他葡萄酒產區不同,勃艮第你很容易接觸它,但你要真正了解它卻十分不易。勃艮第紅、白葡萄酒擁有不同的體系,數量多達上百個的AOC名號,繁雜多樣的葡萄酒風格,讓人感覺走進勃艮第猶如進入到迷宮。
酒不在多,只求好喝
在我看來,羅曼尼#8226;康帝在葡萄酒市場是一個被神化了的品牌,給人的感覺猶如愛馬仕和LV等奢侈品一樣。對于勃艮第,有羅曼尼#8226;康帝這樣一個神化了的品牌十分重要,就像美國的膜拜酒一樣。普通消費者可以認知到它的存在,卻很難喝到它,只是一種精神朝拜。相比波爾多的葡萄酒,勃艮第葡萄酒高昂的價格,讓喝它的人也局限在一個小的群體之內。據我了解,在全球經常喝勃艮第葡萄酒的人只是少數。特別的是在日本與臺灣、韓國市場,有許多買家偏愛勃艮第,消費能力可以排在全球前十名(日本為第三),而在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收藏家才會比較關注。
勃艮第葡萄酒價格很穩定,一般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在勃艮第,酒莊莊主都是比較分散獨立的個體,酒莊之間相互團結合作的局面非常少見,這也注定勃艮第的商業氣氛不是很濃,再加上這些酒莊都是世襲而來,酒莊主都全心全意經營自己的酒莊。他們對釀造葡萄酒抱有虔誠和執著的精神,非常注重葡萄酒的品質而不是市場運作。所以,勃艮第酒莊主更希望飲用自己葡萄酒的人是真正懂得欣賞葡萄酒的人,而不是單純的暴發戶豪飲炫耀。
白葡萄酒走“紅”,需要一個漫長過程
雖然以霞多麗為代表的勃艮第白葡萄酒在全世界都十分有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越來越懂酒的中國人會熱烈追捧它。因為在整個葡萄酒的市場中,中國人消費紅葡萄酒的比例高達99.5%,勃艮第的白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流行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由于受到“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等飲食文化的影響,現今在中國消費白葡萄酒的地方主要還是集中在沿海區域。在正餐中,人們主要還是飲用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帶而過。其實,早在200年前,在波爾多白葡萄酒的市場份額一度占到了八成,可是隨著市場的轉向,美食潮流的變化,如今的波爾多也是紅葡萄酒的天下。在中國,有關紅葡萄酒有益身體健康的種種報道也加大了其作為主流的優勢。如今,紅葡萄酒已由當初的農產品向消費品乃至奢侈品轉變。釀造紅葡萄酒的工藝在不斷改進,人們的飲食文化結構和葡萄酒的消費觀念都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白葡萄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