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特約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原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第七、八、九屆委員。1955年曾參與《民法》起草, 1979年、1997年兩次參與《婚姻法》修改,1989年參與《婦女權益保障法》起草,任起草小組副組長,2002年參與《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改,任專家組組長,2003年,參與民法典編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婚姻家庭是一個古老的綜合的永恒話題。它涉及到法律、道德、心理等各個領域。維護民主和睦的婚姻家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在婚姻家庭中,婦女、兒童的受害首當其中,需要被保護的順序依次為兒童、婦女、老人,所以首先是讓兒童權益最大化。兒童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必然排在第一位。歷史原因造成了婦女在家庭中不平等的地位。老人因為掌握著財產,有時候也會受到子女和外界的干擾。這三者自然就成為了家庭關系中的弱勢群體。
在家庭關系中,我國對于身體傷害有著比較清晰的界定,比如虐待罪、遺棄罪都是家庭暴力的內容。家庭暴力還有一種叫做冷暴力,看不見摸不著,精神上受到傷害。還有就是性暴力。我國對于冷暴力和性暴力的關注比較不足,法院也無法做出明確的認定?,F在有一種司法解釋是,精神暴力造成的精神痛苦造成一定后果的,也算虐待和暴力,比如造成憂郁成疾甚者自殺。所以我們更應該多了解和借鑒國外婚姻家庭的內容以及其對于問題的處理和應對。
中國婚姻家庭的演變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變革,婚姻家庭方面也出現了新風貌和新問題,從總體上說,我國婚姻家庭的面貌是好的,追求有愛情的自由婚姻和民主、文明、和睦的家庭是主旋律。但是,婚姻家庭方面也出現了令人憂慮和不安的新問題。
婚姻家庭的新風貌主要指的是價值觀的改變帶來婚戀觀的更新。據某報調查,90%以上的人都認為:“婚姻應該自由、男女在家應該平等、家庭應該和睦。”可以說,社會主義的婚戀觀基本取代了封建主義的婚戀觀,特別是離異觀的變化尤為突出。離婚羞恥心,罪惡感大為削弱。二是有愛情的自由婚姻已成主流。由于婚姻法的貫徹,人們的婚姻自由得到了保障。據初步統計,自由婚姻占90%以上,婚姻自由原則已深入人心,包辦婚、買賣婚日益減少。三是民主和睦的美好家庭不斷涌現。隨著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的安定,中國家庭的素質明顯提高。全國五好家庭數以萬計,在這個基礎上又出現了一大批美好家庭、文明家庭、好丈夫、金婚佳侶等。
二是婚姻家庭的新問題。在婚戀問題上有放任、輕率的傾向。近年來,閃婚、快餐式婚姻、非婚同居、婚外同居、同性戀等有所增多,人們對婚姻自由的理解走入了一個誤區:自由絕對化、自由個體化、自由功利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這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但實際上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影響了家庭的穩定,造成離婚率逐年上升。據統計,20世紀70年代末,全國離婚數占結婚數的4.7%,到了2007年占21.2%,近30年來上升了5倍。離婚造成了單親家庭的增多,單親家庭生活的貧困化又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如子女生活無著、流浪街頭甚至走向犯罪。同時因離婚面導致的惡性案件也占相當的比例。
三是家庭暴力時有發生。據統計,90年代的家庭暴力比80年代上升了25.4%由于對女性侵害的增加,又引發了女性犯罪,據某省統計,女性因婚姻、家庭暴力等原因的犯罪每年以22%的幅度在遞增。
強化婚姻,振興家庭
面對改革開放出現的新挑戰,在理念上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這是個必須思考的問題。從中國國情出發,吸取國外失敗的教訓,借鑒成功的經驗,鮮明地提出“強化婚姻,振興家庭”是應該采取的對策。
強化婚姻,就是提倡結婚、鼓勵結婚、正確認識婚姻的價值。一個人到了青春期,就會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經過交往就可能結為伴侶,這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中國有句老話“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句話不無道理,可能有人認為結不結婚是我個人的“私事”,法律和道德不必過問,這種認識不夠全面。當然結不結婚是個人的自由,但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婚姻家庭是“具有社會意義的大事”,因為婚姻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民族的延續、社會的繁榮和家庭功能的實現,這就是婚姻的價值所在。
我國婚姻法所規定的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結婚自由是主要方面,因為大多數人都要結婚;離婚自由是重要補充,因為離婚者畢竟是少數。如果只有結婚自由而沒有離婚自由,婚姻自由就不能真正實現??梢姡橐鍪悄信p方基于愛情的法定結合,從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來看,結婚自由就要求雙方必需以互愛為前提,包辦婚姻是違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換個角度說,婚姻就是對愛情的一種承諾。愛情是婚姻的前奏,婚姻則是愛情的歸宿。如果婚姻不是愛情的結合,而是潛伏著其它目的,只要雙方自愿,平安相處,法律也不予干涉。既然婚姻是愛情的結合,雙方就應該忠于愛情、珍惜愛情、經營愛情以達到更新愛情的目的。但是愛情是一種動態的感情,隨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變化,它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如果雙方愛情已經消失或轉移,婚姻就已經死亡,那么離婚就是最明智的選擇,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解除無愛情的婚姻是一種幸事”。
離婚本身不是悲劇,而是悲劇的結束,可能是另一個喜劇的開始??梢?,愛情是締結和維系婚姻的基礎。中國有一名老話“愿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現在可以補充一句話,“愿天下的眷屬都是有情人”。
振興家庭,就是支持家庭、建設家庭、積極發揮家庭的功能。家庭是親屬組成的群體,它包括姻緣(夫妻)和血緣(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兩個方面。而姻緣是關鍵,有了夫妻才會有子女,所以姻緣是血緣的源泉。振興家庭就是要建設家庭,家庭建設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家庭是社會機體的一個細胞,細胞是否建康對社會有密切關系。古人云“國強民歡樂,家和萬事興”,“一家和而天下和”,“要治國,先治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古訓己為國際社會所認同。
提升家庭素質,健全婚教制度
建設家庭就是要提升家庭的素質,履行家庭的功能,從而保持家庭的穩定。要以和諧觀、榮辱觀等指導思想來處理家庭的各種關系。當前選擇同居而非結婚是一種趨勢,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同居者結婚的極少,而結婚后離婚的比例較大。在離婚率上升的同時,復婚率也在上升,說明離婚者當時離婚態度是輕率的。
為此,相關的機構設立婚姻教育制度,舉辦各種學校,為將要結婚的人、婚后家庭有矛盾的人、家庭發生危機要離婚的人等提供咨詢服務,是必要和迫在眉睫的。在這方面我們已經醞釀了多年,而在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如上個世紀80年代北京市婦聯舉辦的新婚夫婦學校、上海的離婚學校和哈爾濱的婚姻講座等。近年來,這方面的社會需求量很大,不少社會團體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如上海的離婚維權咨詢公司、京倫婚姻家庭科學研究中心。此外,律師界也成立了有關婚姻家庭的專業律師事務所,如上海的滬家律師事務所、北京的婚姻家庭網站等。這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工作全社會都應該給予關注和支持。家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于化解,如果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把婚姻家庭建設成祖國大海中的一個幸福的港灣。
強化婚姻,振興家庭已成為21世紀新的思潮。實現這一思潮,要抓住法律和道德的兩個環節,在法律方面,要進一完善婚姻法,宣傳、貫徹婚姻法;在道德方面,要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編輯結語
我們身處一個高速運轉的時代,我們隨時可能在無盡的信息和誘惑間迷失。而我們身后的家庭,也正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易中天和于丹等人開壇論道、以現代視角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從國學中吸取營養成為現代人新的方向。最早的家訓,可追溯到周公告誡子侄周成王的誥辭,自此綿延數千年,《朱子家訓》教我們夫妻、婆媳、兄弟姑嫂相處,教我們理財,教我們節儉;《顏氏家訓》教我們教育子女,教我們讀書立德;《曾國藩家訓》教我們為人處世,保養身心。
家,需要多維度地管理和經營,這是一種不斷互相學習和溝通的學問;家,同時也是一種簡單的幸福,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回歸這份安心,需要家庭每一個成員的努力。值此國際家庭日,讓我們共同祝愿 —— 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