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資料顯示,每年5-9月是雷電天氣的高發季節,雷擊事故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農村),也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農村雷擊傷亡多
研究表明,雷擊造成的財產損失,80%左右在城市,而人員傷亡80%以上在農村。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防雷工作抓得比較扎實,雷電監測、防雷檢測等技術服務在城市里開展得比較普遍,而農村避雷設施奇缺,農民建房很少有安裝避雷設施的,更談不上防雷安全方面的檢測了。農村村民野外作業或出行無雷電防護措施,而布局在村落的低壓電線、變壓器及各戶進出電線均未安裝避雷裝置,發生雷電時的感應電壓沿著電線傳輸到村民家中,從而導致農村雷擊災害頻繁發生。此外,農村的地形地貌及可能貯藏的金屬礦藏,也是雷電“青睞”農村的客觀原因。
所以,長遠地看,各級領導和農村工作者加強防雷安全網的建設,特別是雷電高發區域,需要全面查補防雷設施的安裝漏洞。農村建房,要像城市那樣建立防雷、防震圖審制度,電力部門要加強輸電線路的防雷工作。同時,也要注意防雷“軟件”建設,普及農村防雷方面的一些知識。
室外防雷有訣竅
如果人在室外,可以按以下方法預防雷擊傷害身體:
第一,就近尋求避雷場所,如果人在市區,可就近進入有防雷設施的房屋區域;如果人在野外,可進入無樹的曠野或山洞,盡可能地遠離山頂、水面或水陸交界處。
第二,保持良好的行走狀態,不要撐金屬傘柄的雨傘在雨中行走,不要接觸鐵軌、電線;不能在雷雨中跑動,也不宜騎自行車,更不能騎摩托車;在居民區行走時,要盡可能遠離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
第三,在發生或即將發生雷擊時,一定要考慮采取緊急措施。雷電交加,頭、頸、手處如有螞蟻爬走感,頭發豎起,說明將發生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這樣可以減少遭雷擊的危險;如果看見閃電幾秒鐘內就聽見雷聲,說明自己也處于近雷暴的危險地帶,此時應停止行走,兩腳并攏并立即下蹲;高壓線遭雷擊后可能斷裂拖地,此時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并攏,跳著離開現場。
謹防雷雨天氣誘發疾病
雷電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雷電天氣時,氣壓一般較低,可能誘發心絞痛、心梗、心衰。所以,心腦血管病患者平時就要注意適當鍛煉、科學飲食、勤量血壓,雷電來臨時,要保持平靜心態,一些急救的藥品(如硝酸甘油、降壓片)要帶在身上。
雷雨天也是哮喘高發的時段。國內醫學專家研究證實:夏季雷雨天氣的溫度和濕度都非常適合真菌、霉菌等過敏原的繁殖和生長,加上氣壓較低,空氣中漂浮的過敏原濃度就會明顯升高,從而容易誘發哮喘病。因此,哮喘患者雷雨前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下雨時不能門窗緊閉,而應該保持通風,因為自然風可以帶走或沖淡室內的過敏原;雷雨之后如出現太陽暴曬、溫度升高,出門時不妨戴上口罩,以防過敏原。
雷電暴雨發生時,常伴隨著大風降溫天氣,這種濕度大、忽冷忽熱、氣壓多變的氣象條件,容易使人體的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能受到影響,引起胃酸分泌不正常,出現功能性腸胃炎;平時脾胃不好的人容易胃部受涼,就是中醫常說的“脾虛濕滯”。
雷電來臨,不必恐慌
盡管每年雷雨季節,有關雷電傷人的事故都時有報道,盡管雷電影響著人的健康,但比起雷電對人們造成的恐慌,雷擊傷亡事故和雷電誘發疾病真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了。雷電發生時的電閃雷鳴(時常還伴隨狂風驟雨),會使多數人都產生程度不同的恐慌,尤其是那種聲音巨響的“霹靂雷”,最容易造成驚嚇。夜間發生時,肯定會影響睡眠,直接影響了人的心理健康。
其實,雷電是一種大氣放電的自然現象,只要建筑物安裝了避雷裝置,即使雷擊發生在你所在有建筑物(機率其實很小),雷擊產生的巨大能量,也會通過避雷設施傳入大地,一般對人體和建筑物就不會構成危害。
為了有效減輕對雷電的恐慌,每當雷電交加時,可以對自己進行有科學依據的心理暗示。如果在野外,要提醒自己:茫茫大地,發生雷擊的地方太少太小,怎么可能就“碰”上自己呢?如果走在街上,附近的樓房都是自己的“避雷針”,更不容易遭遇雷擊。這些科學的暗示,對消除或減輕“雷電恐慌癥”常常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