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痛
每個人都有呼吸潔凈空氣的權利,有討論治理空氣污染的自由。面對空氣污染,任何人都不應刻意回避,亦無權秘而不宣。沒有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呼吸之痛終難緩解。曾經相當長時間里,我們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很難理解歐美發達國家為環境保護做出的呼吁和努力。當歐美國家開始大力治理現代工業污染的時候,我們還把國內林立的工業煙囪和管道,當作是我們走向現代國家的象征,在主流的文學作品里,這才是“沸騰的生活”。時至今日,雖然大都市里的工業煙囪不斷被拆除,但傳統的GDP和能耗發展經濟模式卻滲透到了許多當政者的骨血中,無論污染,只求速度。此種邏輯之下,北京的陰霾勢難去除,而“新霧都”也勢必越來越多。
生命的最佳選擇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旨在建立從基本醫保基金籌資、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的大病保險制度,解決大病患者醫療費報銷過低的問題。大病醫保制度的設計,既需考慮到醫療技術的可能性,也需考慮提供醫療服務的成本,以及對患病人群的公平性。對每一個不幸罹患大病的生命而言,醫生的治療方案、家人朋友的情感安慰和經濟援助,都在各自范圍內為挽救生命做出最佳選擇。而當大病醫保上升為制度設計,社會的最優選擇才是對所有生命的最大保障。
食用油叢林脈象
經過數十年的叢林博弈,全球跨國糧商和世界大型油脂企業深度介入我國油脂全產業鏈,帶來了我國油脂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引起業內對我國油脂產業外資獨大、自給率偏低等問題的擔憂。2008年,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建議國家重點扶植大型油脂企業,使之成為承擔國家宏觀調控的載體和保障居民食油安全的骨干。 對此,中華油脂網信息部副部長郭清保說,“不要因為害怕它就去堵住它。如果一味禁止外資進入,可能還人為設定了發展壁壘。”重要的不是禁止外資進入,而是積極學會跟外資企業打交道、學會共同成長。
留守兒童3.0
第二代留守兒童表現出來的成熟和自信,不僅僅比初期留守兒童出色,即使在龐大的90后大軍中也毫不遜色。同樣,因留守所帶來的問題也更為劇烈。常年一家人分散四地,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之間幾乎不通音信,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留守兒童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如今第三代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缺少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因而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的未來。而我們,必須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