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出游是一件很欣喜的事情,去一座新的城市,全心欣賞當地的風景。在眼花繚亂的購物店中,新奇的東西總會讓人產生購買欲。然而,很多人在欣喜之余又有一些小擔心。在旅游購物時,如果是外行,就很容易被一些商家忽悠,花高價買回次品。本刊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物品時一定要加倍小心!
購物陷阱
王琦:購物一日游
今年夏天,我和女友到北京旅游,通過百度搜索聯系了北京一家旅行社,報了北京一日游:八達嶺長城、明十三陵、皇家四合院、鳥巢水立方。當天上午登了40分鐘的長城之后,其他時間全被導游安排到各種購物場所。去第一個玉石購物點的時候,我還沒發覺有什么不對勁,聽導游和購物點工作人員的熱情介紹,我花了800多元給女友買了一個玉石掛件。后來被不停地帶去其他玉石購物點,我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所買的玉石掛件根本不值這個價。事后得知旅行社是冒名的,北京一日游幾乎成了購物一日游。
Tips:
游客要選擇正規、規模大的旅行社。網絡搜索到的旅行社有部分是不正規的,不法旅行社的導游喜歡帶旅客到定點購物場所購物。如果是異地報團,建議撥打114電話對旅行社進行核實。
紅葉:司機是個托
我和兩個同學來北京實習,打算先逛逛北京城。我們仨決定先去爬長城,但沒找到要坐的車,正好路邊的私人小車司機過來搭話,讓我們和別人拼車,包來回。想想包車比較方便,我們三人和另外一個游客花了500元包了他的車。
司機是個二十多歲的小青年,不是北京人但一口京腔特別熱情,從去的路上就一直在講風水、五行八卦,北京城的位置布局等等都是有講究的。
逛完長城后去了明十三陵,司機提出帶我們逛逛明十三陵周邊的建筑。路上他說那里有家玉器店賣的東西很有靈氣,但不定時開門,要看緣分和運氣。
后來我們自然就去了那家玉器店,看到店門開著,司機一進去就很急切地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則被其他解說員帶著,看各式各樣價位不等的玉器。沿路一直聽傳說、風水、迷信之類的故事,又看到司機也在買,最后我花了一千元買了一個玉貔貅掛件,其他兩個朋友也分別買了上千元的玉器。等回家后給識貨的朋友一看,才知道是再普通不過的貨色,頂多數百元。
Tips:
購買貴重商品時應要求店方開具發票。任何人不能強迫你購物、消費,也不能誘騙你購物。一旦你發現所購買的是假、冒、偽、劣商品,或質價不符商品,只要你能出據發票或證據,均可要求退還或賠償你的損失。
小梅:老鄉不靠譜
今年端午,我和老公去青島旅游,回來的時候順道去了連云港。連云港的東海水晶非常有名,當地人說毛主席的水晶棺都是產自那里。雖然我旅游不喜歡購物,但是看到隨處可見的水晶加工廠和工藝品批發零售店,還是去轉了轉。
看到大部分店里各種水晶首飾的標價,我都咂舌離開。在一個小店逛時,老板聽到我講電話,突然問了一句:“你是湖北來的吧?”我說自己是武漢來的,老板高興地說:“我是黃石人,大家是湖北老鄉。”
出門在外,老鄉見老鄉,格外親切,立刻聊了起來。這位老鄉告訴我,當地遍地是賣水晶的,有的真的是好貨,價格昂貴;但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水晶甚至是人造水晶,價格虛高,是用來哄外地游客的。
老鄉還熱情地教我怎樣用燈光辨識真假水晶,我決定就在他店里買點旅游紀念品。我看中一條水晶手鏈,標價460元。老鄉說,看在大家是老鄉的份上,他給我實價,并提出這個手鏈收我150元。
回家的火車上,我還在為能在異鄉碰到老鄉“撿到便宜”沾沾自喜,突然發現隔壁鋪的小姑娘和我買的手鏈一模一樣。我一問價,她居然只花了80元。我用老鄉教我們的方法“驗證”,完全看不出區別。
回家后,我把這個旅游紀念品送給朋友,告訴她花了150元,還被數落了一頓,她說我買的水晶和武漢夜市和小店里賣的幾十塊錢的完全沒有差別。真是沒想到,出門在外,還中了老鄉的“槍”。
Tips:
游客在報名參加旅游團時,把一些個人信息都給了旅行社,旅行社便會提前把游客的資料給“老鄉店”。“老鄉店”熟悉了游客的情況,在見到游客時就會“對癥下藥”。游客在購物時,識別“老鄉店”的一個方法是看這個店有沒有當地旅游局頒發的旅游商品銷售許可證明,因為大部分“老鄉店”是黑店,沒有這種證明。同時旅游購物時一定要保持警覺,不要被“老鄉店”忽悠了。
海燕:行業潛規則
我是一名導游,也在旅行社工作過幾年,我現在還搞不懂目前中國的旅游形式是有利于發展經濟還是坑害旅游者。
目前國內的旅行社雖然都是打著國家的牌子去招客源,其實旅行社也有很多部門,每個部門大多都是個人承包,所以每個部門為了多招點客源不惜代價。很多旅行社和各部門為了多招客源,拼命壓低價格,引起價格戰。本來出去旅游一次最低本錢要1000元,可是為了多拉攏客源有的旅行社只收600元,甚至零團費。
大家想想看旅行社怎么可能賠著錢去做這種生意,那么不足的錢從哪里補過來呢?旅行社為了補這些差價想法設法給旅游者設陷阱,那就是購物店。為了彌補他們的差價,旅行社把客人賣給導游,收取人頭費,然后再叫導游帶客人進旅行社指定的購物店。一般購物店都跟旅行社有協議,只要客人去了購物店就可以能拿到購物店給旅行社的錢,有的購物店是以人頭計算,再加客人在購物店消費情況給旅行社和導游一定比例的回扣。旅行社能補到差價的還有一種是加點,用沒在行程里的景點來賺取一定利潤。
做導游也跟做生意一樣,不可能賠著自己錢去做生意的,所以導游想方設法帶客人進購物店,以此獲得回扣。客人買的越多,導游和旅行社拿的回扣就更多。現在在好多旅行社的心中優秀導游的概念不只是講解好才可以的,要在旅行社能評為優秀導游就要多賣東西,多加點,而且沒有投訴的導游才算是優秀導游。
Tips:
作為一名導游我在帶團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小常識,希望出去旅游的朋友要多加注意。旅游前先跟旅行社簽好合同,整個行程進幾家購物店,都進什么樣的店,最理智的方法是團費又便宜,到時候進購物店不買東西;每個景區的城市都有農貿市場及本地人消費的地方,大家可以選擇那種地方去看看。
專家提示
旅游購物是跟團旅游必不可少的項目,旅游社靠購物店傭金貼補團費的外延也成了業內潛法則。因為商家為謀利常常利用各種手段來欺騙游客,以假充真質,次價高,利欲熏心,詐騙錢財。人們總想著旅游一趟帶點特產回家,容易產生消費沖動,買了質次價高或者完全就是假貨的物品。黑心商家與地接導游串通,通常用各種手法誘惑和欺騙游客購物。近日記者采訪了業內專業人士,聽他們支招,避免旅行過程中陷入購物“陷阱”。
警惕六大購物店
跟團旅行過程中,導游會帶領大家進入當地購物店,此時,很多游客都會有購物的沖動。霧凇旅行社導游鄒蘊提醒廣大消費者,為了避免上當受騙,六大旅游購物店要警惕。
1、藥店。主要是去泡腳,賣藥的地方。一般導游帶客人去藥店的時候都說是免費泡腳,還說去什么醫學研究院。只要客人進去之后不買藥,所謂那些按摩師們就會把你的腳泡在水里不放。
2、茶葉店。客人一進茶葉店馬上來個茶藝表演,給客人唱茶哥,山歌,然后吹捧本地的茶葉怎么好。其實,茶葉的種類很多,級別差異也很多,一般人是鑒別不出來的。大多情況下,導游帶顧客進去的茶葉店里賣的茶葉都是普通茶葉,可能在街頭上只賣10%的價格。
3、絲綢店。進絲綢店一般都先給客人看服裝表演。絲綢一般分服飾和被子兩種。這種購物店賣的都是在街上便宜的東西,經過整理之后天價賣給客人,特別是蠶絲被子。真正的蠶絲被子確實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不過價格也不便宜。導游帶進去的那種絲綢店賣的被子蠶絲含量其實連10%都沒有,而且價格又貴。
4、珠寶店。旅游的時候去珠寶店買珠寶是很不明智的。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據珠寶店的內部人士介紹,他們兩塊錢進的珠寶,如果運氣好了可以賣幾萬塊錢。一般他們所說的鉆石、珍珠大都是假的。有些珠寶店還會用自量保證書來誘惑客人,其實那個保證書也是假的。
5、橡膠店。一般導游帶去的橡膠店更是假的。眾所周知,我國的橡膠產量不是很高,100%含量的橡膠產品更少,橡膠店賣的橡膠比市場價還便宜,可想而知這里邊的貓膩。
6、土特產店。一般導游帶去的土特產店都有特點,那就是土特產包裝漂亮,用自己的品牌,這就是陷阱,其實里面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旅游購物四注意
中旅總社工作人員馬威告訴記者,無論是國內游還是出國游,在旅游購物過程中,都要有以下四注意:
貴重物品要發票。出國旅游的游客通常會在境外購買免稅的數碼產品、手表珠寶之類的貴重物品,而一些導游或者當地人會指引游客到能買到便宜貨的“樓上店鋪”購買,通常這些店鋪是非臨街、位于10層樓以上隱秘的購物場所。這些專門售賣電子產品的街頭小店貨品價格可能比大商店要便宜一些,但品質不一定能保證,如果不懂行還是要盡量克制購物沖動。
很多游客去緬甸旅游,買回價值兩萬的玉器,包裝精美還附帶有鑒別證明書。而拿到國家地質部的鑒定中心給出的結論,僅是原價值的十分之一。因此馬威提醒廣大消費者,游客對不能分辨真假的物品一定要當心,對購買價格較高的貴重物品要慎之又慎。如果實在喜歡,一定要索要發票。
提防老鄉店忽悠。據介紹,有些所謂的“老鄉店”專賣一些普通人很難識別真假的商品,成本只有十幾元錢,但標價通常在千元以上,即使優惠價低至2折甚至1折,仍有暴利。而有些黑心旅行社在游客報名參加旅游團時,就把一些游客的個人信息給“老鄉店”。“老鄉店””熟悉了游客的情況,在見到游客時就會“對癥下藥”。游客如果進店購物了,導游也有提成。
而一些旅游景點有人主動與你攀親,說是“老鄉”,然后介紹你去買東西,還幫你砍價的“老鄉”促銷法,則很有可能是“老鄉”挖了陷阱讓你往里跳,使你花大價錢買便宜貨。
馬威說,大部分“老鄉店”是黑店,沒有當地旅游局頒發的旅游商品銷售許可證明,游客可通過其有無證明識別其是否正規。在旅游購物時一定要保持警覺,不要被“老鄉”忽悠了,盡量講普通話,讓人不知道自己來自何方。
特產可在超市買。旅游購物時,對于景區內及路邊小店的土特產、紀念品,最好不買或少買。若決定購買,則應貨比三家,討價還價,才不至于吃虧。因為景區內和路邊小店出售的物品,價格一般比當地市場商店的標價高得多。假如游客喜歡隨大流,湊熱鬧,顯闊氣,出手大方,那肯定是會被“宰”。
如果你有自由購物時間的話,那么這些特產不必專門跑旅游用品商店,可以在商業區的正規商店、超市等地方買到。超市是本地居民購物的去處,一般都有當地特產,也最能反映當地真實的物價水平。旅游期間可先去超市了解行情,或離開前去超市采購當地特產,都比在景點盲目購物來得劃算。
強買強賣留證據。在有些旅游活動中,一些商家采用惡俗甚至非法的手段強制旅游者進行購物,通過強賣的形式公然侵犯游客的消費權益,這個時候游客可以據理力爭,任何人不能強迫你購物、消費,也不能誘騙你購物,一旦你發現所購買的是假冒偽劣商品,或質價不符商品,都可要求退貨或賠償你的損失。
但是最好不要起正面沖突,畢竟那樣的話很容易受到傷害。在遭遇強制性購物時,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巧妙周旋應對,避免因購物而陷入消費陷阱,同時還要利用手機、攝像機等隨身攜帶的工具記錄下當時情況,作為事后舉報和索賠的證據。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舉報,不然后面的受害者會更多。
出門旅行免不了要買些當地特產或紀念品帶給朋友或自己留作紀念,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如何買到稱心的商品?專家建議,出游前事先了解一下目的地的特色產品、紀念品的性能、價格等,盡量不要跟風購物。有經驗的游客在出游前往往會通過網絡、聽朋友介紹等途徑來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相關情況,包括當地的特產、旅游特色紀念品,選擇在信譽良好的大公司或連鎖店鋪購買,對于導游、司機、“老鄉”推薦的購物要認真甄別,謹慎選擇。
北京市旅游局旅行社服務質量監督管理所副所長朱毅說,旅行中既要注意安全、重視自身權益,又要快樂旅游,理性維權。游客千萬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要慎重購物。如果真要購物,可以選擇合同中指定的購物點購買,這樣,一旦追究不到當地商家的責任,還可以找旅行社。
二要重視自身權益保護。參團旅行一定要簽訂合同,并建議使用省旅游局推薦的標準合同文本,并根據自身情況增刪條款。
三要清楚維權途徑。在旅游途中如果出現服務質量問題,既可以到當地旅游局和消協尋求幫助,也可在完成行程后到報名所在地的旅游質監部門投訴。游客也可以到消協投訴或直接到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