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禁止校車上路”并不“突然”
近日,呼和浩特各類校車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突然被告知禁止上路,學生上下學接送遇到難題。交警部門對此回應稱,依據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校車安全條例,交管部門近日開展整頓行動。考慮到目前全市大部分校車不符合相關技術指標,采取了停運整改的措施。(6月29日中國廣播網)
呼和浩特“突然”禁止校車上路,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其實這一做法一點都不“突然”。今年4月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對校車的乘車安全、法律責任等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呼和浩特只是對上述條例進行落實,何“突然”之有呢?
之所以有人覺得呼和浩特的做法“突然”,或許是沒有重視校車安全問題和《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第六十一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的實施辦法。”網絡資料顯示,一些省市已經啟動了實施辦法的研究制定工作,有的地方只是開會“進行了學習討論”,大多數地方則沒有任何動靜。呼和浩特是據我所知第一個從實際行動上對《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進行落實的地方。無疑是值得肯定的。至于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是否存在給學校和家長帶來不方便等問題,可以在具體工作中改進,不應該影響到校車安全治理的整體工作。
《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本條例施行后,用于接送小學生、幼兒的專用校車不能滿足需求的,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過渡期限內可以使用取得校車標牌的其他載客汽車。”相關專家在接受訪談時表示,由省級政府規定過渡期的期限,是考慮到各地情況不同。過渡期限會有長短,但絕不會是“無期限”。呼和浩特已經拿出實際行動了,其他地方是否要有一點緊迫感,抓緊時間跟上呢?“無期限”地觀望和拖延,孩子們用鮮血換來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就只能成為一紙空文。早一天行動,或許有的校車事故就能避免,那些如花的生命就不會隨著校車事故而隨風飄散。
——河南 喬志峰
夏季當心“情緒中暑”
近日,公司里好幾名同事都有點“不對勁”:一向關系不錯的小張和小林,因為一句玩笑話吵了起來,差點動手;溫柔漂亮的秘書琳琳最近情緒低落、胃口不佳,動不動對人大聲吆喝;“好好先生”小李一改平日笑瞇瞇的模樣,在工作中表現出了不耐煩的情緒……這是怎么回事?其實,這些是“情緒中暑”的典型表現。
據一位當醫生的朋友介紹,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人容易情緒失控,頻繁發生摩擦或爭執的現象,叫“情緒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正常人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被當作一種高溫環境下的正常生理反應。其實,它是一種由于炎熱的外部環境所引發的心理情緒問題,造成“情緒中暑”的內因,歸根結底,還是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差。
預防情緒中暑,一是要注重平時的情緒調節,學會自我管理情緒。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遇事越要心平氣和,保持理性。遇到不順心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靜下來,暫時回避,“退一步海闊天空”。二是要保持心理狀態的放松,有意識地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力斯通過實驗證明,理性信念往往導致樂觀快樂的情緒,而非理性信念則容易導致悲觀煩惱的情緒。因此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盡可能以積極的、樂觀的態度去理解,與他人相處盡可能以善良、寬容服人。三是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夏日產生的焦躁情緒很容易造成睡眠質量下降、食欲不振,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堅持早睡早起,即使晚上比較熱,也不要納涼太晚,夜間睡眠質量不高也不要太晚起床,以免造成睡眠障礙的惡性循環。在飲食上要盡可能清淡,避免油膩。
當然,如果盡了力卻還是處在“情緒中暑”狀態難以自拔,那就應該及時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專業的幫助了。
——湖北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