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晚10點,北京暴雨致廣渠門橋下積水4米,丁先生駕駛一輛黑色越野車被困水中,因無法開門破窗,最終溺水罹難。那么,究竟有哪些“利器”能夠在短時間內“破窗”呢?
鐵錘:給力但需要固定好
日前,一些媒體對汽車落水各種逃生工具進行了一系列強度實驗,結果表明,最快速、有效的工具還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羊角錘”,俗稱“鐵榔頭”。在一次實驗中,工作人員在街邊的一個小賣部借了一把銹跡斑斑的家用金屬榔頭。據店主介紹,這把榔頭已經用了很多年了,用起來也很順手。榔頭長約30厘米,鐵頭木柄,掄在手里沉甸甸的,工作人員只用了4分力道,“當當”敲了兩三下后,玻璃便毫無懸念地應聲而破,且整扇車窗全部碎裂。
★注意事項:
羊角錘雖然破窗最有效,但長期把它放在車內也有安全隱患。如遇緊急剎車,這類重物很可能會脫離原位砸傷車內人員。可選擇帶彈簧的小鐵錘,放在身旁便于取用的位置,并將其固定住。
頭枕:砸車窗邊角
近日,微博上流行一則“落水汽車內逃生法則”稱,如果被困在車里,無法打開車門逃生時,只需把座位頭枕拔下來,用那兩個尖銳的插頭敲打側面玻璃,破窗而出。這條微博被轉發上萬次。但有人指出,這種方法并非所有情況下都能行得通。原因在于,在水涌入車內,車主慌亂的情況下,車內空間狹小,人很難用上勁。而且,不少頭枕插頭的頭都是平的,而非尖的,未必能敲碎玻璃。
對以上看法,北京人民警察學院教授、汽車特種駕駛培訓中心主任柳實并不能認同。通過多次實驗證明,頭部靠枕完全可以砸碎汽車玻璃。
★注意事項:
首先,要砸側面玻璃。許多司機都有此常識。車輛的前擋風玻璃是汽車玻璃中最結實的,由于需要在行車中迎接正面來的巨大壓力以及抵御車輛高速行駛中可能濺起的小石子,車輛前擋風玻璃對于玻璃的材質或厚度要求最高。所以,在砸車玻璃時一定要選擇側面的車窗玻璃。砸駕駛室的車窗玻璃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好發力。
其二,要砸車窗邊角。與多數人的認識不同,車窗玻璃并非中間最脆弱,而是四個邊角容易被砸碎。多數車的頭部靠枕有卡子,要先扳開卡子才能取下靠枕。
安全錘:帶有金剛石的最好
隨著科技的發達,汽車的密封性能越來越好,僅憑空手很難從里面將汽車玻璃打破,這就需要安全輔助工具。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汽車逃生錘有很多種,價格也不一,車主需要擦亮眼睛,認準質量。從安全角度來講,建議私家車主配備逃生錘,以防萬一。購買時可以參照公交車上配備的安全錘。因為這種安全錘多數在頂端安裝有金剛石,破拆效果較好。
★注意事項:
購買逃生工具不要盲目跟風,實際效果是最重要的。
救生衣:成人、兒童需量體備衣
近年來,我國內陸城市暴雨時有發生,今后救生衣等保護用品有望成為汽車駕駛員標配。據美國海岸警衛隊數據,全世界每年淹死約14萬人,其中9/10的溺斃事件發生在淺水區,而很多死者都是“會水”的。
如今市場上的救生衣分為填充型和充氣型,而前者比后者更可靠,但也更笨重。最致命的缺陷是,前者雖然浮力大,但一旦你昏迷了,它可能無法將你的頭部抬離水面。自動充氣型救生衣能夠拯救昏迷落水者,手動充氣型則適用于清醒人士。總而言之,救生衣要起作用,光有浮力不夠,關鍵要能在生死時刻將你的頭部而不是屁股抬離水面。充氣型救生衣的缺陷是日常保養要求比較高,撞針系統與氣罐都需要維護。最原始的吹氣膨脹式救生衣需要強大的肺活量,屬于被淘汰產品。而危難時刻,你未必有足夠的時間與氣量。
★注意事項:
1、救生衣通常有成人與幼兒兩種尺寸。如果車上有兒童,請量體備衣。
2、無論何種救生衣,均需熟讀其使用手冊。
防水袋:一物兩用更方便
除救生衣之外,屬于戶外用品之一的“防水袋”也可以派上用場。車主可以在車內常備兩三個防水袋。平時它可以用來放錢包、手機、衣服等用品;遇到危險情況,需要逃生的時候,將防水袋抖一下,讓空氣進去,然后將兩、三個防水袋捆在身上,也能起到“救生衣”的作用。
★注意事項:
防水袋體積小,因此在充當救生衣功能時需準備2~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