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性紙杯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消費品已經深入千家萬戶,但目前一次性紙杯市場魚龍混雜。2011年12月5日國家質監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紙杯》(GB/ 27590-2011),并于2012年6月1日正式實施。為了了解更多一次性紙杯的信息,本刊記者特地采訪了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教授。
不論是在家中,還是在銀行、商店、飛機等公共場所,任何一個有需要喝水的地方都會有紙杯的存在,甚至有些家庭用紙杯取代了原來的陶瓷、玻璃杯,尤其使用紙杯招待客人,也儼然成了一種對來賓表達尊敬的方式。但紙杯的質量安全問題卻被大眾忽視了,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如果紙杯質量不合格,同樣會對其健康造成傷害。
現存紙杯安全隱患大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于2011年對京、津、冀地區部分超市及農貿批發市場售賣的一次性紙杯產品進行了調查。調查涵蓋了京、津、冀8家超市的34個紙杯品牌共47個品種,4個農貿市場的16個紙杯品牌共16個品種。
董金獅說,調查顯示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紙杯,尤其是農貿市場所售賣的劣質紙杯標識信息不清,產品原材料不明,甚至有些產品打開包裝后,紙杯發黃發霉。
這主要是由于劣質紙杯生產廠家為減少成本,使用回收廢紙、廢塑料進行生產。紙杯在生產中為了達到隔水效果,會在內壁涂一層聚乙烯隔水膜。聚乙烯實際上是食物加工中較安全的材料,但若用廢塑料或再生聚乙烯生產,則在再加工過程中會產生裂解變化,產生許多有害化合物,易向杯中的水里遷移。
一些不良商家為了使水杯看上去更白,在原料里添加國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包裝生產的熒光增白劑等,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危害極大。
有些紙杯顏色艷麗,然而這也成為紙杯存在安全隱患的重要方面。目前,國內沒有專門用于食品包裝印刷的食品級油墨,之前的行業標準對食品包裝使用的油墨也沒有做規定,有些企業就鉆空子,使用有毒劣質油墨印刷紙杯,這類油墨含有大量有害溶劑,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苯超標會引起癌癥,特別是血液系統疾病。此外,油墨中的重金屬如汞、鉛等也對人體存在極大的危害。另外,不管是合格還是不合格,一次性紙杯所含的雙酚A濃度高出標準36倍,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威脅。
新國標安全衛生要求嚴
新國標《紙杯》(GB/T 27590-2011)中對紙杯材質的要求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去掉了原本存在的“聚乙烯涂層”及“可降解”。董教授介紹說,之前的行業標準要求紙杯淋膜材質需是可降解材料,當時考慮到紙杯材質中紙的部分是可降解的而膜不可降解會污染環境。因此,要求淋膜的材質需要同時都是可降解材料。但實際上要求膜可降解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降解膜的成本相對較高,導致很多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從而使一些廉價的假降解材料大行其道;另外,這種膜的降解效果并沒有預先設想的明顯,給監督和檢測帶來很多困難,使得可降解材質的要求成為一紙空文,對消費者和環境的保護無法落到實處。因此,此次國標的修改,取消了之前對可降解材質的要求,加強了對一次性紙杯使用后處理的規定。如要求一次性紙杯在使用后進行回收再利用,或者進行垃圾焚燒。董金獅表示,對可降解材料而言,不要求不代表其在紙質食品包裝行業中的消失,只是從必須轉變到了可選擇。
很多消費者可能會忽略杯體外表面的印刷體對健康的危害,認為這些印刷體并沒有直接與我們所飲用的液體接觸,怎么會存在危害呢?事實上,這些外側的印刷體會通過紙杯的存放污染到紙杯的內側。我們在存放紙杯時,一般都是將一個個的紙杯內外接觸套在一起。這樣,上一個紙杯的外側會接觸到另一個紙杯的內側,從而將印刷體中的油墨,特別是一些違法廠家使用劣質油墨進行印刷,使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通過飲水進入人體;另外,食品包裝上的油墨及其中的有害物質還會發生遷移,造成食品中含有甲苯、鉛等有害物質,威脅人體健康。
目前國內食品包裝主要還是使用溶劑型油墨,這類油墨含有大量有害溶劑,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苯超標會引起癌癥,特別是血液系統疾病。此外,油墨中的重金屬如汞、鉛、砷等含量也對人體存在極大的危害。
因此,在新國標中首次對紙杯的印刷從兩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一是對所使用的油墨做了規定,淘汰了之前使用的含苯溶劑油墨,改用水溶性油墨,或者由環保型大豆油、乙醇做溶劑的油墨;二是對印刷體的位置提出規定,要求“杯口距杯身15毫米內、杯底距杯身10毫米內不應印刷”,這是在行業標準中沒有的要求。這個指標要求的提出,對生產企業來說,在新標準實施后圖案設計時需要注意;對于消費者來說,可防止一次性紙杯因盛裝飲品或食品后直接入口飲用,杯口和嘴直接接觸,杯口的油墨隨飲品直接被消費者吃進肚子里。
新國標品種分類更細致
另外,新的國家標準《紙杯》(GB/T 27590-2011)對紙杯的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進行了規定。
新國標中增加了一個對紙杯的分類,即按照原料構成將紙杯分為上蠟杯和淋膜杯。董金獅介紹說,這種分類在國際上是一直存在的,從制作紙杯的原料食品級用紙方面看,原漿紙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的叫食品用原紙,可以直接接觸食品,但它不防水也不防油,如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店里用來裝薯條和雞翅的紙盒就是由食品用原紙做成的。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紙杯實際上是紙塑杯,即是一種內部或者內外都有涂層的紙制品,真正和食品接觸的是所被的膜。因此,對膜的要求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用的最多的是淋膜紙杯,淋膜紙杯又分為單面淋膜杯和雙面淋膜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紙杯基本都屬于單面淋膜紙杯,而像裝可口可樂、雪碧等用的紙杯屬于雙面淋膜杯。單面淋膜紙杯只有內層有膜,雙面淋膜則內外都有膜,后者更結實,防水性能更好。一般水杯淋膜有兩個作用,一是防水、防潮及防油,另一個是起到紙盒接縫處的粘連作用,因為所有的紙杯在其杯身上都會有一個結合處,杯底處的接縫處也需要通過加熱融化并冷卻的塑料膜來粘連。
由于涂蠟紙杯工藝比較繁瑣,現在市場上已經很少能見到這種紙杯了。紙杯的制作工藝決定了紙杯的用途,涂蠟紙杯過去主要用于像冰激凌、雪糕這樣的冷飲的包裝,但是作為熱飲杯是不可以的。因此,涂蠟紙杯的使用局限性較大,一個是不能裝熱飲,另外,雖然可以用來裝冷飲,一旦飲料喝不完需要存放,而涂蠟紙杯又受熱的話,上面的蠟質涂層就很容易融化而進入到飲料中。涂蠟紙杯所用的蠟質雖然為食品級蠟,但蠟里含有多環芳烴、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仍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這種蠟質不能食用,只能接觸常溫和低溫食品。
董金獅說,涂蠟紙杯在技術和國家政策上是允許生產和使用的,只是由于技術和工藝的原因,生產這種紙杯的企業比較少,這是市場的一種自然選擇。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選擇一次性紙杯時最好看清包裝上的標識,以免買錯產品。
非強制性國標執行難
此次出臺的標準為“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董金獅表示,有標可不依,這給今后的產品質量和市場監管留下了隱患。以前的行業標準比國家的推薦性標準要松,企業生產就會避重就輕選擇行業標準。另外,對監管部門的監管也造成一定的困惑,應該按哪個標準來管理企業,如果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但符合行業標準該如何處理。董金獅認為,紙杯這類關乎人體健康安全的用品,其標準應該賦予強制性。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多年來對紙杯的調查一直在進行,希望通過行業協會的努力,改善紙杯存在的濫用回收廢紙、廢塑料、工業石蠟、苯類溶劑型油墨、熒光增白劑及亂標注等現象,此次新國標正式實施,從標準上對原料的要求及制品的要求都有了更嚴格的規定,不僅對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政府監管也有了國家標準依據。
董金獅認為,導致紙杯質量問題的原因,在于企業受利益驅動、政府監管不力、消費者貪圖便宜。現在,一次性紙杯出臺了國家標準,雖然是推薦性,但沒有強制性國標的前提下,企業、法規等引用了該標準即上升為強制性,因此,這是標準的進步。但是不論標準制定的多么苛刻,都是從產品末端進行的質量驗證,真正還要靠生產企業和經營者自律,將標準落實在實處,讓消費者用到放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