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寶鋼股份曾以128億元利潤而獨占70家大中企業利潤總額26%;一年后,寶鋼股份營業收入繼續增長,但凈利潤卻下跌近半——2011年,寶鋼股份共實現營收2228.6億元,同比增長10.1%;利潤總額92.6億元,同比下降45.7%。
這還是鋼鐵行業龍頭的最好表現。其他各大鋼央企在凈利潤率本已低微的情況下繼續下滑,鞍鋼甚至出現以21.46億元的巨額虧損。
鐵礦石高價、產能過剩、同質競爭……鋼鐵主業微利甚至虧損已經困擾鋼鐵行業多年。盡管各央企已在進行優化產業結構、突破三大礦山資源制約、發展非鋼業務等努力,但鋼鐵行業的寒冬仍未結束。
礦石瘋狂繼續
2011年,寶鋼鋼鐵產品生產成本總計達1963億元,同比上升15.3%,同期公司鋼鐵產品營業收入為2137億元,同比上升9.8%,成本上升幅度遠大于收入增長幅度,從而直接導致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下滑。
類似寶鋼的遭遇在行業內非常普遍,2011年全年,國內一二線大型鋼企普遍出現利潤下滑。
2011年全年,國內77家大中型鋼企共實現利潤875億元,同比下降4.51%,其中虧損企業達8家,虧損總額達32.8億元。
年報顯示,導致這些企業利潤下滑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其中尤以鐵礦石漲價影響最大。
同為央企的鞍鋼股份就發布公告稱,由于礦石成本拖累,鞍鋼去年出現了超20億元的虧損。
這是一個困擾著中國鋼鐵行業最大的難題,目前尚未出現系統性解決方案。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大國,但鋼鐵業市場集中度低,與基本呈壟斷狀態的三大礦山議價能力差;加之國內外游資趁機跟風炒作,導致鐵礦石價格屢創新高。
2011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86億噸,到岸平均價格為163.8美元/噸,同比上漲27.1%。單是進口鐵礦石漲價一項,就削減國內鋼企利潤達1509.5億元。
同質競爭幾時休
2011年11月,寶鋼大幅調低產品出廠價,降價幅度普遍在200?300元,產品價格的降低進一步擠壓了產品利潤。在此之前,國內絕大部分鋼企已大幅度的調低了產品價格。鋼企集體調價并非偶然,這是在國內鋼企所處大環境下必然要采取的措施。
2011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受其影響,中國鋼材出口不振。
在國內,國家為應對高企的通貨膨脹采取緊縮貨幣政策,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建筑、船舶、機械、汽車、家電等鋼鐵下游行業增速相應放緩,鋼材消費增速下降。
同時,鋼鐵企業為保住市場份額和生產邊際效益因素,主動減產意愿不足,過快釋放的產能使供需矛盾凸顯。
同期,中國鋼鐵行業內汽車板、家電板及電工鋼等各領域內均有數量眾多的生產企業,產品日趨同質化,競爭異常激烈。
目前,僅冷軋板一種產品,國內就有數十家生產企業,惡性競爭極大地壓低了產品利潤率。2011年,寶鋼最有優勢的冷軋產品毛利率下降了11.02個百分點。
春天在哪里?
鋼鐵企業已經開始在尋找出路。這在年報中亦有顯示。
寶鋼股份的利潤構成中,鋼鐵制造下降了5.49個百分點,鋼鐵銷售下降0.32個百分點,而其他逆勢上升了0.14個百分點。所謂其他,是指寶鋼股份旗下的金融、化工、信息等其他單元,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非鋼業務”。
在4月5日召開的2011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就表示,寶鋼集團除了鋼鐵主業外,也在發展金融、工程技術服務、深加工、綜合利用和生產服務、資源開發與貿易六大非鋼產業。
目前,寶鋼集團非鋼產業在2011年盈利狀況良好,在利潤總額中占據一半,與鋼鐵主業平分秋色。這一情況,在所有已發布年報的鋼鐵企業格局中均有體現,這也就是年初武鋼養豬風波的由來。
而圍繞鋼鐵主業的調整也在繼續開展。
寶鋼表示,將加大國外資源的開發力度,降低資源獲取成本,保障資源供應安全;寶鋼將在新一輪規劃中實現從制造到服務的轉型,通過落實精品戰略、強化差異化優勢來提高盈利能力。
就在寶鋼針對現狀大幅調整的同時,其他企業也紛紛采取行動,為2012鋼鐵業大變革吹響了號角。
武鋼和華菱通過收購礦山和建立鋼鐵深加工基地等措施,將公司產品和服務覆蓋整個產業鏈,在降低原料成本同時提高產品附加值,在充當制造商的同時扮演起原料供應商和下游服務商的角色。
諸多企業已經在謀求改變,而且手段不一。但2012年對中國鋼鐵行業來說注定還是一個難熬的寒冬。
從2012年第一季度的情況看,鋼鐵業形勢依舊不容樂觀。日前舉行的中鋼協信息發布會上,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透露:“今年一季度,中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為負10.34億元,由鋼鐵生產主業虧損變為行業虧損,這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行業虧損?!?/p>
誰能提前尋到春天的蹤跡,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