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重工收購德國凱傲集團的意義在于,有助于其加速升級,帶給中國動力系統與國際領先者一起起跑的機會
與動輒上百億元的央企并購案相比,這不算是豪門婚姻,卻足夠吸人眼球。
2012年9月3日,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重工)旗下的濰柴動力,用7.3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8.85億元)迎娶世界工業用叉車和液壓技術巨頭——德國凱傲集團,創下了中國企業在德國最大投資紀錄。
山東重工成立于2009年,由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山東省屬國有企業組成,整合了山東最優質的裝備制造資源,幾乎是中國最好的動力系統與工程機械公司。
山東重工以及中國在全球動力系統市場并無優勢——中國公司多年來只能在中低端動力系統市場,高端市場完全靠進口的局面長期無法改變。對于山東重工而言,中低端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中低端市場容量,都不足以支撐其躋身世界500強、打造世界級裝備制造業的戰略目標。
此次收購,讓山東重工有了打破僵局的可能。
山東重工董事長譚旭光坦言:“控股林德液壓公司對于濰柴動力更為重要。”通過戰略入股,濰柴動力能夠獲得凱傲叉車的配套市場,并掌握高端液壓技術,徹底改變我國高端液壓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借此,譚旭光有可能實現他再造一個濰柴動力的豪言。
歐債危機賜良機
作為收購方,山東重工集團的業務涵蓋了商用車、工程機械、動力系統、核心零部件、游艇制造五大板塊。2011年,山東重工收入983億元,在行業內已初具規模。
但其業務發展能力存在致命缺陷:山東重工在叉車業務、中低端動力市場等領域發展多年形成規模優勢,卻身處競爭激烈中國低端市場,盈利能力一般,未來前景堪憂。
工程機械專家、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劉志鵬稱,山東重工叉車此前已成立了一家叉車公司,經營了四五年,盈利狀況一般。
此次聯姻之前,山東重工旗下的濰柴動力已經與之合作多年,只是沒有獲取核心技術、獨立獲得進軍高端市場的能力。
德國凱傲集團是世界知名的工業叉車制造商,在歐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其旗下的林德液壓是一家重型液壓傳動、傳動技術和移動電力傳動設備的領先制造商,擁有自主核心研發團隊,在全球液壓制造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凱傲集團背后的實際擁有者為KKR和高盛。2006 年,KKR 與高盛以40億歐元的價格買下凱傲集團,意圖打造一個能夠超越豐田的“叉車帝國”,并完成了凱傲集團的歐洲上市工作。
然而,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受歐債危機影響,凱傲的業績指標一直止步不前。德國凱傲集團的財報顯示,該集團凈資產截至2011年為-4.88億歐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達到-5.32億歐元。2011年度凈利潤為-9292.6萬歐元。
在這種情況下,凱傲集團急需輸血救命。山西證券分析師李爭東表示:“凱傲集團曾經發了中期債務票據,這批中期債務明年到期。凱傲集團只好與借款方進行協商,將還款日期推遲到2017年,希望能緩解資金壓力。在此情況下,凱傲集團如果出售一部分股權,對其明年要進行的債務再融資是一大幫助。”
交易完成后,凱傲將利用這筆注資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如果凱傲日后進行IPO,濰柴動力有權選擇增持凱傲股份至30%,并有權進一步增持凱傲液壓業務股份。
凱傲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叉車生產商,在江蘇靖江和福建廈門擁有兩家合資公司。旗下共擁有四大品牌——林德(Linde)、施蒂爾(STILL)、歐模(OM)、寶驪(Baoli),在中國市場主要使用林德和寶驪。此次收購,山東重工獲得林德部分股權,擁有了接近世界領先的動力系統高端市場的可能。
巴克萊資本發表研究報告評價稱:“長期而言,收購凱傲,將有助其拓展柴油發動機及重型貨車以外的產品組合。因柴油發動機及重型貨車業務短期內的增長空間非常有限,但中高端市場依然很有空間。”
高端市場空間大
長期以來,全球液壓系統一直被德國博世力士樂公司、美國伊頓公司、日本川崎公司所壟斷。中國高端液壓產品完全依賴進口,2011年高端液壓產品的進口額就高達300億元。
數據顯示,中國工程機械全行業利潤70%給了進口零部件。
中國液壓協會秘書長楊補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1978年開始引進國外的設備,30多年的發展時間怎么去跟伊頓、川崎、力士樂這樣近百年的技術積淀相抗衡?我國機械工業最開始注重主機的發展,而對配套件的重視不足。時間上的差異,導致我國高端液壓市場受制于人。”
目前中國市場約有40%的市場份額被國際企業所占據,且高壓液壓市場占液壓市場的60%左右。而國內產品只能滿足中低檔配套的需求。
因此,解決工程機械高端液壓件長期依賴進口問題成為“十二五”期間的重要任務之一。為尋求突破,國內企業積極引進外資,并試圖仿制國外產品。
劉志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通過合資引進的只能是他們的二代技術,高端產品人家不會和你合資。”
濰柴動力2011年5月也曾收購一家液壓公司——瀚德液壓青州有限公司,并在其基礎上成立濰柴動力青州傳控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發展液壓傳動業務。但是用譚旭光的話說:“青州生產的根本不能叫液壓器,只能叫液壓件。”在此之后,濰柴一直在全球尋求液壓業務的合作伙伴。
國內著名液壓專家、原博世力士樂(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執行官王長江曾說道:“國內的理念需要轉變,現在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仿制外國產品,而仿制品是沒有前途的。”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巨大的市場。水清木華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2012年全球及中國液壓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得益于金融危機后啟動的大規模投資計劃,中國液壓行業在2010年和2011年發展迅猛,2011年液壓行業產值達到436億元,同比增長24.2%。中國高端液壓件市場巨大,約占全世界市場的12.5%,位居美國、日本、德國之后,排第四位。
譚旭光說:“液壓技術是中國工程機械領域的軟肋,而且這不是簡單就能造出來的,需要有核心技術。我想即便中國企業再有錢,10年內也達不到林德液壓的技術水平。想要達到全球領先的技術,必須10到20年。要想迅速拉近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跨國并購是一個繞不開的途徑。”
作為負責運營凱傲液壓業務的林德液壓,是一家重型液壓傳動、傳動技術和移動電力傳動設備的領先制造商。其在耗能、輸出壓力、速率等指標上較同業領先,擁有自主核心研發團隊,在全球液壓制造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56年成功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靜液壓驅動設備以來,林德靜液壓驅動技術就始終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目前,林德液壓已經成為卡特彼勒、沃爾沃、利勃海爾等世界級工業裝備制造集團的重要供應商。
動力系統新革命
按照譚旭光的設想,濰柴動力將把林德液壓的技術引入國內,依托山東重工現有優勢,將山東省打造成國內高端液壓機械基地。通過全球領先的高壓液壓技術和中國低成本制造優勢相結合,徹底改變高端液壓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推動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向高端拓展。
譚旭光認為,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隨著全球對能源需求的擴大,對技術排放要求的不斷提高,發動機的動力系統將進行一次革命。濰柴要積極把握這次轉型升級的機會。
在目前濰柴的五大系統中,動力總成系統、新能源動力系統成績顯著,船舶推進系統、傳動系統正在發力,但液壓控制系統相對滯后,核心零部件技術缺失。
濰柴動力要通過此次與凱傲的戰略合作,快速掌握高端液壓技術,實現在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游艇、宇航等多領域的全面突破。
根據協議,交易完成后,液壓業務將作為獨立公司投入運營,凱傲則繼續保留其在公司的戰略性股份。林德的液壓產品將繼續沿用LindeHydraulics標。
“未來5年力爭使我們的液壓收入達到100億元,5-10年后公司將在全球液壓系統產業確定龍頭位置。”譚旭光說。
當然,他們也存在著很大挑戰。
劉志鵬說:“博士力士樂和伊頓的地位并不是濰柴收購林德就能夠輕易撼動的。”在林德液壓進入中國之前,博士力士樂、伊頓等外資巨頭已紛紛在中國建了工廠,爭搶中國市場。
世界排名第一的博世力士樂早在1978年就步入中國市場,現已成立了五家公司。美國伊頓公司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并在山東濟寧設立首家合資企業,此后通過并購、合資和獨資的形式迅速發展在中國的業務。
但在這次新的動力系統革命面前,他們處于同樣新的起跑線。山東重工收購德國凱傲集團的意義在于,有助于其加速升級,帶給中國動力系統與國際領先者一起起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