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圍繞國有企業改革怎么進行的激烈爭論,如今終于有了明確定論。
黨的十八大政治報告宣布:“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這一結論字字句句斬釘截鐵,既回答了國企改革的爭論,又指出了國企發展的方向,同時還澄清了一些人故意設置的迷霧。一要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而不是削弱公有制經濟;二要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而不是退出這些行業和領域,為私人資本騰出發展空間,實行所謂“國退民進”;三要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而不是限制國有經濟發展。十八大關于未來國企發展的定位,撥正了經濟改革的正確航向,將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中華民族正在步入偉大復興的歷史軌道,雖然任重道遠、路途漫長,但是緊要處就那么幾步。國企改革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首先,國有經濟是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執政基礎。當今世界進入了大變革、大調整、大動蕩的文明轉型期,中國也進入了轉變發展方式的矛盾多發期,要化解轉型期的各種利益沖突和內外矛盾,平息由此造成的社會和政治風險,保持人心穩定,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國有經濟,能夠直接干預和穩定國民經濟的異常波動,國有經濟因此具有定海神針般的作用。
其次,國有資本是堅持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代表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宣布,要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讓全體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國有資本既可以在初次分配領域貫徹共同富裕這個社會主義根本原則,又可以控制有關國計民生的諸多重要產業,影響市場、穩定物價,通過二次分配增加人民財富和改善人民生活。同時,也只有依靠強大的國有資本,才能制約外資和私人資本在這方面的負能量。
再次,國有經濟是民族復興的堅實基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經濟一體化,是21世紀推動世界最深刻變化的兩大主題。世界經濟一體化形成了資源和財富的全球性統一配置。在西方壟斷資本已形成強勢格局的情況下,能夠在資源和財富全球配置過程中維護國家利益,并借助于世界經濟一體化過程實現民族復興的依靠力量,既不可能是國家利益與中國相對立的外資企業,也不可能是具有天然弱勢的私人民族資本,而只能是資產規模超越西方壟斷資本集團的強大國有企業。
最后,需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國有企業在當今中國還具有特殊意義。一方面,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要探索和創建新時期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管理制度,只能依靠國有企業去完成。另一方面,中國和平崛起的歷史性質,決定了中國不能重復西方國家靠戰爭崛起的老路,要依靠國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結果不再是傳播弱肉強食的西方資本主義文明,而是要傳播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文明,傳播和諧共生的東方文明。這是中國國有企業特殊而又神圣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