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企業時代的到來,中國國企的作用更加舉足輕重。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吹響了國有企業跨越發展的號角。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國有企業的走向究竟如何?大企業時代,國有企業如何在改革中突破、在進取中擔當?《國企》雜志特別策劃了本期封面文章,展示國資系統新當選的委員風采,暢談十八大報告學習體會,評點國有企業的發展與前景。相信乘著十八大的浩蕩東風,中國國有企業未來的前進道路會更加寬廣!
在盤點十幾年前國有企業發展時,媒體最為常用的詞語是“扭虧脫困”與“減員增效”。那時的國有企業肩負著巨大的社會改革成本,幾欲陷入困境。人們依稀記得,國有企業最艱難的1998年前后,全國近三分之二的國有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即便是在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時,不少國企還在為如何處置不良資產而憂心忡忡。
國資委成立10年來,歷經一系列鳳凰涅槃般的變革,國有企業一路砥礪前行,穩步復蘇,進而生機勃發,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2012年,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上榜的國有企業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可以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國企已經在“做大”和“做強”方面實現了局部超越,基本實現了由跟隨者向追趕者的轉變。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曾評論說:“過去10年,是中國改革發展的輝煌10年,實現了對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的快速趕超。而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快速趕超的核心因素是中國企業的集體崛起,特別是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以及作為‘精銳部隊’的中央企業的加速崛起和加速追趕。”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世界各國經濟的此消彼長:“當前的競爭是全球性的競爭,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他撰文稱,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大企業時代,國際化競爭就是國家大企業之間的競爭。這種認識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共識。
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上的崛起,正是在國有企業帶動下的集體崛起。可以說,中國國企不倒,中國經濟就不會倒。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應當有具備超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國有企業。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國際經濟博弈中擁有話語權,從而在世界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
伴隨著大企業時代的到來,中國國企的作用更加舉足輕重。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了更加壯麗的前景,也吹響了國有企業跨越發展的號角。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機遇空前絕后,挑戰前所未有。
十八大之后,國有企業的走向究竟如何?大企業時代,國有企業如何在改革中突破、在進取中擔當?《國企》雜志特別策劃了本期封面文章,以素描、綜述、選萃、解讀、觀點五大板塊,展示國資系統新當選的委員風采,暢談十八大報告學習體會,評點國有企業的發展與前景。相信乘著十八大的浩蕩東風,中國國有企業未來的前進道路會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