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了。我有幸作為黨代會代表見證了黨和國家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大會的熱烈氣氛和圓滿成功讓我心潮澎湃。作為中央科技型企業的代表,我感受最深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強調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經濟,二是明確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
當今世界,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正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中央企業作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骨干企業,是引導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和激烈的國際競爭局勢,中央企業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首批103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是我國冶金行業最大的科技型企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新材料研發基地、冶金行業重大關鍵與共性技術的創新基地、國家冶金分析測試技術的權威機構。中國鋼研始終堅持科技優先,通過大量的科研實踐,自主創新能力及技術集成能力大幅提高。一是以“高、精、尖”新材料技術,滿足了國防軍工及尖端技術需求。 二是加大應用基礎研究,促進鋼鐵行業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三是凝聚行業科技力量,解決資源能源及環境制約。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鋼鐵、冶金等行業面臨嚴峻考驗。中國鋼研將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國家和行業的助推作用,迎難而上,實現鋼鐵行業新的跨越和發展,真正使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有關未來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政策,我有三點建議。
一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科技創新體系頂層設計。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面對“十二五”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應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要充分發揮中科院、大學等基礎類科研機構,中央和地方轉制科研院所等應用類科研機構以及企業技術中心這三種研發資源。要進一步深化落實國家重大專項及各類國家科技計劃,組織進行國家層面的重大科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二是積極探索新型政、產、學、研合作形式,建立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十八大報告強調,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要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只有走市場化才有生命力,而政產學研合作是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要通過政產學研合作,聚集各方力量奪取產業發展技術制高點,建立起政府—科研機構—大學—企業技術中心有機結合的政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建立行業共性技術平臺。
三是加快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要依托重點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培養和造就一批領軍人才。要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打造一支創新型人才梯隊,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評價、考核、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和熱情,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學習和貫徹好十八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首要的政治任務。讓我們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圍繞做強做優、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中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以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為依托,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骨干帶頭作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