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央企業從事微觀經濟管理幾十年,深感這十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實現了連續平穩較快發展,就是因為我們黨及時提出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開拓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空間。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建樹。我認為,中國經濟能夠抗得住外來沖擊,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十八大報告強調:“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為什么現在又重提發展實體經濟?為什么在歐元區德國的經濟形勢就相對較好?因為德國實體經濟基礎厚實,美國的實體經濟基礎不如德國。處在工業化中期的中國,要總結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經驗,繼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這十年我分別在廣東和山東工作。廣東、山東經濟總量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先進制造業和重化工業的支撐。山東是經濟大省,更是資源大省,發展實體經濟有三大優勢:一是先進制造業和重化工業有實力,有一大批制造商和重化工企業。二是資源有保障,石油、煤炭、鋼鐵、電力等皆有保障。三是農業有基礎,水果蔬菜海產品均有特色,完全可以組建經濟實體,實行深加工集約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