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對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質疑又有新花樣。
前不久,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2)》(以下簡稱藍皮書)中指出,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領先于民企和外企。與2011年報告一樣,今年的報告又引發了新的質疑。排名第一的中遠集團最近兩年因為宏觀經濟萎靡和行業周期性影響,被冠以“虧損王”的稱號。有觀點稱,一個連最基本的對股東的經濟責任都履行不好的企業,怎么會是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好榜樣?甚至有人認為,企業不是政府,他們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回報股東的經濟責任。作為企業的國企也一樣。
究竟企業社會責任是否有主次之分,虧損就意味著社會責任履責水平不高嗎,國企的真正價值在哪里?《國企》雜志特邀相關專家一起探討。
單純逐利無法生存
《國企》:您覺得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應該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有主次之分?
王曉光: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的同時,對所有者、員工、客戶、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以及自然環境承擔責任,以實現企業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統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是完成基本的社會功能,實現各方的共贏,這是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理論是三重底線,經濟、社會和環境。在三個領域中,各有企業必盡、應盡和愿盡的責任,需要同步履行。對于企業,員工、客戶、環境都非常重要,很難確定誰比誰更重要。相對而言,在同一個層面,企業有需要優先解決的議題。比如一個企業當下對環境影響大,它面臨的緊要責任是改進生產技術設備,降低污染,而非一味盈利。
鐘宏武: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也是企業的基本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包括社會責任管理、市場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四部分。這四個部分又分成兩個維度,一個是傳統的社會責任實踐,譬如,回報股東,服務客戶、對外捐贈等;另一個是新興的社會責任管理,包括社會責任戰略、治理、溝通和能力等。公眾對社會責任的理解都停留在實踐層面,而忽視管理體系。實際上,社會責任管理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和原動力。任何企業都有很多“好人好事”,但這是企業的社會屬性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屬于“碰巧做對”,不是“主動做對”,更不能保證“持續做對”。因此,要建立健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變“碰巧做對”為“主動做對”,保證“持續做對”。
從具體實踐來看,這幾個層面都很重要,一般沒有主次之分。如果非說有,那社會責任就是超越股東利潤之外的追求。如果一個企業不服務客戶,不響應政府政策號召,不考慮員工基本權益,不保護環境那么企業必然會受到抵制,發展不下去。
《國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曾說:“企業的最大、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為股東創造利潤和價值。”對此您怎樣看?
王曉光: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在守法的前提下,企業存在的價值和唯一責任就是為股東賺取利潤。而對于慈善等社會活動,企業并不擅長,還不如做最擅長的事,直接將錢給股東,讓股東去做,以達到效率最大化。這個觀點已經爭論幾十年,到20世紀80、90年代,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大部分人已認可要考慮相關方的利益,達到企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整個社會而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盡到社會責任,比股東拿到收益后再去做更有效率和價值?,F在很多細分行業的出現,企業可以讓專業機構來幫助履行社會責任。尤其在現代社會,公眾、媒體都對企業經營提出了很多要求?,F在一味要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并不能贏得尊重,也不能實現共贏。
鐘宏武:回報股東是社會責任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的。在現實中,企業是有社會性的。在很多情況下,除非股東先滿足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需要,否則,股東是得不到滿意回報的。如果把股東利益凌駕于這些相關方利益之上,必盡、應盡責任不履行,要回報股東是不可能的,社會也不會讓它存在。只有親社會的企業,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翁偉:這個觀點是以前爭論中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觀點。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肇始于20世紀20年代,當時西方對此的爭論一直轟轟烈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是最有代表性的反對者。他曾表示:“企業僅具有一種而且只有一種社會責任——在法律和規章制度許可的范圍內,利用它的資源從事旨在增加它的利潤的活動?!钡S著發展,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理念逐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企業除了要為股東賺取合理利潤外,也應對各利益相關者履行其應負的社會責任。利潤最大化只是企業的第二位目標,而不是第一位目標”。20世紀90年代至今,雖然學者和有關機構并未能就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性質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企業應在追求利潤之外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張,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國也正在制定企業社會責任的標準。
不管是以利潤至上為唯一社會責任的理論,還是當下普遍認同的社會責任理論,不能簡單地說對與錯。應該根據一個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來判斷。如果一個企業剛剛起步,艱難發展,在符合國家法規的前提下,這時候的社會責任主要就是為了生存賺取利潤。這時強迫它履行其他社會責任也是極不現實的。而如果企業處于平穩發展階段,資金和運營狀況良好,就應該主動承擔對市場、員工、社區和環境的綜合社會責任,這是毋庸置疑的。
“虧損”不能一票否決
《國企》:近日社科院的藍皮書中指出國企的社會責任發展指數高于民企,但是排名前幾位的國企中,中遠和中鋁都是虧損大戶。有觀點指出企業的經濟責任履行不好,未對股東負責,所以社會責任履行不好。您怎樣看待這種質疑?
鐘宏武:首先,我們的報告所研究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主要反映和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和信息的披露水平,與社會責任的履責水平并非完全一致,但外界一直存在某種程度的誤讀。相較民企、私企,國企社會責任信息的透明度很高,披露信息很充分,所以分數較高。雖然中遠、中鋁虧損很多,但是他們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信息披露做得確實很好。
其次,評價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應該以偏概全,要多角度綜合衡量。經濟效益高,回報股東的責任做得好,并不意味著社會責任就履行得特別好。一個企業虧損了也不能說履行社會責任就不好。比如有的企業雖然虧損,日子艱難,但是仍然盡最大努力投入環保,定時給員工發工資,對供貨商按期付賬,而不是因為自己困難把這些事情扔向社會不管。這種股東利益暫時讓位的行為難道不是對社會負責?
最后,經濟責任一票否決也不客觀。任何企業都可能虧損,虧損的原因很多,需要判斷,要區分是個體原因還是行業原因。如果是企業自身經營問題,那確實沒有履行好經濟責任;如果是大環境問題,是行業性虧損,企業少虧損就是負責任。
王曉光:社科院的評價是打分制,肯定會有側重。經濟效益只是一部分,還有其它一些領域可能做得很好,得分高說明評價體系所關注的多數領域做得很好。
評價社會責任履行應該用可持續發展能力來評價,具體看企業內部管理、員工素質、利益相關方關系。不應該用短期績效來評價企業責任履行的情況。之前中遠賺取巨額利潤的時候,為什么不去批判它的社會責任呢?今年捐1億元就是做得好,明年捐100萬元就是做得不好?所以,我們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評價企業社會責任做得如何,要看它能否成為百年老店,能否為社會持續做貢獻。
翁偉:不能因為企業虧損就認為其社會責任履行得不好。這需要具體分析,綜合評估。第一,企業經營虧損,履責能力有限。虧損下履責投入更為難得,所以無法與效益好時比較。第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比如一個小企業履責能力弱,但是努力履行社會責任,另一個大企業資金雄厚,履責能力很強,就算不努力履責,履責投入也肯定大于小企業,那你能判斷小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就不好嗎?
社會責任與生俱來
《國企》:從上述質疑,也可以看出民眾對國企價值的質疑。國企作為一個企業,究竟是實現經濟價值,還是要更多承擔其他責任?
王曉光:國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對中國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根據西方經濟學家的預言,中國經濟早已崩潰好幾次了,但是中國經濟30年來持續增長。這也是因為在經濟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國有企業發揮了支柱、保障和引領的經濟責任。他們在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行業拼搏發展,在保障國家供應和社會穩定的公共服務行業虧損經營,在技術創新和投入方面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在未來,國企仍將是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
第二,國企社會責任的履行有助于社會穩定,保障民生,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在煤電、油價倒掛的時候,都是國企沖鋒在前,自行承擔眾多政策性虧損,犧牲經濟利益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而民企很難做到這一點。
鐘宏武:因為國企全民所有的特殊性質與功能,比其他企業更加注重社會責任和價值。從建立之初,國企就并非為簡單經濟效益而存在,而更多的是為了國家更好地調控經濟而存在。在很多行業,國企的經濟責任要讓位于社會責任。比如在很多公共服務領域,水電,公共交通等行業盈利并不好,但是為了保證社會供應、經濟穩定,即使虧損必須經營。這是它與生俱來的責任。如果僅從經濟角度來評判國企,就低估了它的價值。
《國企》:您覺得多年來,相對于民企,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如何?
王曉光:國企履行社會責任做得很好。從經濟增長和果實共享來看,近些年國企經濟發展迅速,2003年到2011年,僅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就累計上繳稅金17.1萬億元。截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企業劃轉到社?;鸬膰泄蓹?119億元,占國家社?;鹭斦杖氲?3.1%。央企克服價格倒掛困難,不計虧損全力保障電力和成品油供應。92家中央企業定點幫扶189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占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總數的43%,還有很多央企在新疆和西藏展開各類援助幫扶工作。在大災大難和重要國家活動時,國企不計成本慷慨解囊。還有很多國企在保護環境方面不停地投入,開展各種義務公益活動。這些努力應該看到。
但是我們不能根據簡單的數值來判斷哪些企業履責做得更好,需要具體分析。國企和民企在不同的領域都有自己的履責優勢。比如民企數量眾多,貢獻了八成就業機會,這方面民企履行責任更好。而國企在遵守法制、社會責任管理、員工管理方面更為規范,履責更到位。國企中有一些企業做得非常優秀,但是也有做得并不好的。反之,民企也一樣。
鐘宏武:近年來,央企除了在社會責任實踐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外,還在社會責任管理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所有央企都明確了社會責任主管部門,不少央企制定了責任戰略,提出了責任理念。他們關注重大社會議題,制定社會責任規劃,積極推動企業責任績效管理,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積極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等等,得到了國際企業社會責任專業領域的普遍認可。
翁偉: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F在并沒有完整的數據體系和履責評估體系說明國企整體一定做得比民企好。從我多年的觀察來看,國企對社會責任的重視程度和履責力度逐年加大,整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而民企的履責水平在平穩中緩慢上升。企業占用社會資源越多,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國企在履責方面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