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講究回報,不分紅的企業絕對不是真正市場化的企業?!眹鴦赵簢Y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業發展與改革研究部部長王志鋼向記者表示,為投資者(國家股東和普通股東)分紅,是國有企業的天然責任。
實際上,共享紅利已經成為共識,央企分紅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2007年,155家中央企業(絕大多數為國務院國資委監管下的央企)及所有煙草企業(部分公司屬央企)開始向財政部上繳紅利。四年后, 5個中央部門和2個企業集團所屬共1631戶企業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2012年2月,財政部發布通知,繼續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四類共301家企業被新劃入紅利上繳范圍。至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三度擴容。
據悉,穩步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范圍是當前構建財政預算體系的方向之一,此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已經涵蓋了大部分經營狀況良好的國企。
不過,健全的分紅政策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盡管2007年紅利新政的實施結束了1994年以來國有企業連續13年不向政府分紅的歷史,但當年最高10%的紅利上繳比例的規定,還是讓不少業內人士解讀為“保守之舉”。此后,調整紅利上繳比例的呼聲日益壯大。財政部在一份公開文件中就明確表示:“目前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過低,將完善其收益收取政策,適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的收取比例。”。
2010年1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兼顧中央企業承受能力和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規模,對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進行了微調,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表示,15%的紅利最高上繳比例雖然比之前有很大進步,但未來仍有提高的空間。
“健全的分紅政策之所以重要,首先有利于提高國企保留利潤的投資效率,其次有利于改善公共財政資源的整體配置?!笔澜玢y行中國代表處民營部門發展首席專家張春霖表示。
分紅政策的完善有利于加強公眾和投資者對國企價值的認可,提升國企的公司治理能力。反之,則步入惡性循環。
事實上,近幾年來社會輿論關于國企紅利的質疑就主要集中在分紅比例較低、覆蓋面較窄兩個方面。這與國企特別是央企快速發展、利潤大幅增加、地位顯著改善構成巨大反差與矛盾。
分紅水平的提升和分紅范圍的擴大,無疑是目前完善國企分紅政策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