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意義上,中國模式對于趕超型的、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非西方國家來說,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上個月,倫敦奧運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時,網上流傳著一個和金牌有關的笑話:“雖然印度在奧運會上和金牌無緣,但有一塊金牌非印度莫屬,那就是大停電,6億多人口一起摸黑,除了印度誰都做不到!”實際上,不僅是一向不積口德的中國網友如此調侃,印度主流媒體也是這樣自嘲的。比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出版的《印度斯坦時報》就在一篇評論中說:“如果有停電的奧林匹克競賽的話,印度將穩奪金牌”。
嘲笑別人遇到的麻煩是不應該的。不過印度這次世紀大停電的規模,確實堪稱全球之最。據報道,印度當地時間7月30日2時30分左右開始,印度9個邦發生停電,逾3.7億人受到影響。從當地時間7月31日13時左右開始,該國東部和北部地區13個邦再次陷入電力癱瘓狀態,全國近一半地區的供電出現中斷, 6.7億人受到影響。
大停電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災難性的。印度全國有超過300列火車停運,首都新德里的地鐵也全部停運,印度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幾個大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信號燈失靈,導致早高峰期間出現公路大面積擁堵。7月31日的停電還導致孟加拉邦和賈坎德邦近300名礦工被困井下,無法爬出高高的洞口。國際知名的印度珠寶加工中心齋普爾也有20萬工人停業。此外,銀行系統陷入癱瘓,甚至還有火葬場因停電而無法運作,出現遺體火葬到一半便無以為繼的尷尬狀況。
更要命的是,停電對印度造成的影響還將是長期的、深層次的。因為此次事故恰逢印度經濟快速下滑、國際社會質疑印度發展前景之際,停電使印度新興大國的形象一落千丈。早在今年6月,標準普爾就威脅要將印度列為不適宜投資的國家。目前,標準普爾對印度的評級為BBB-,僅比垃圾級高出一級。在金磚國家中,這是最低的評級,也是前景展望為負面的唯一一家?!督洕鷮W人》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告別不可思議的印度”的文章(“不可思議的印度”是印度國家旅游局向全球推介印度的官方宣傳口號),指出“考慮到印度國內經濟改革停滯,政治陷入泥潭,腐敗十分猖獗,外資望而生畏,印度經濟的確遇到了大麻煩”。
那么,印度為何會在奧運期間摘取這枚大停電的“金牌”?直接的原因當然是電力供應不足。印度是人均電力消費屬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有數據顯示,在今天的印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所獲得的電力供應,還不足以點亮一個燈泡。印度1951年以來,每年的電力產量都不達標,現有的發電能力為1.87億千瓦,還不到中國發電能力的20%。印度發電主要依賴高污染的煤與進口原油,核能發電只占不到3%。印度電力部部長辛德承認,停電事故與一些邦用電需求透支有關。
印度的電力問題,和印度這些年推行的電力改革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印度原來主要依靠國有企業發電,雖然也存在腐敗和效率問題,但尚能保證穩定的電力供應。但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印度出臺一系列政策,開始電力民營化改革,并引進外國電力企業進入本國市場,民企和外資提供的電力逐步占到了印度總電力的20%左右。印度的電力改革導致了電價激增,印度電費高達4.5盧比千瓦小時,合人民幣0.837元/千瓦(北京的電價只有0.4883元/千瓦,考慮到印度的人均收入僅為中國的1/3,因此這是一個畸高的電價)。對民眾來說,電是生活必需品,電價居高不下就造成偷電現象嚴重。據統計,印度約有30%的用戶在偷電,這使印度每年損失500多億美元,一些電力公司因入不敷出而退出市場。
面對民間日益高漲的不滿,印度政府不得不對電價進行管制,而管制的結果又造成電力投資不足,使供電能力更加惡化。印度的電力改革左沖右突,十幾年來始終無法走出這樣的怪圈。更讓印度感到哭笑不得的是,美國聯邦電力管理委員會竟派出3位委員前往印度取經,理由是由于印度頻繁停電,在處理停電事故上必定經驗豐富。印度媒體評論說,這簡直是故意往印度的傷口上撒鹽。
除了供電能力不足外,印度的這次世紀大停電,還和印度的政治體制有關。印度是聯邦制國家,各邦相對獨立,電力管理體制也分為國家和地方(邦)兩個層面。在國家層面,印度設有電力部和電力監管委員會,并成立了國家電網公司,公司內設有國家調度中心。然而在地方層面,印度各邦獨立性很強,邦電力公司與國網公司間并無隸屬關系,是平等的法律實體。同樣,各邦調度中心與國家調度中心間也是平等關系,如果國網公司(調度中心)與邦公司(調度中心)間發生矛盾,應上報國家電監會,由其協調解決。
這種奇特的結構所導致的后果是,印度的國調中心與區域調度中心對各邦電網并無調度權,只有建議權。也就是說,在發現到電網負荷過高。已經處于危險狀態時,印度國網調度中心只能建議各邦電力公司切除自己的部分負荷,而如果這種要求被拒絕,國調中心就再沒有任何手段來調節電網,只能夠向國家電監會提出申訴,請求協調解決。
這種近乎偏癱的體制當然處理不了緊急情況的,這就好比一戶人家電路短路,開關不是立刻自動跳開,而是要先給小區總開關打一個電話,兩家人坐下來開個會,再把小區物業喊來作仲裁,決定這個開關該不該拉開,當然,到了那時,也許電線上的火花已經蔓延到整個單元整棟樓,甚至是整個小區了。
印度這次大停電,就是因為北部區域電網內有四個邦負荷急劇攀升,國調中心無權調度導致了線路故障及電網崩潰所造成的。而7月31日,在東部和北部區域電網恢復聯網的后,又是北方電網四個邦受電超過調度計劃,再次導致電網崩潰。因此在印度這樣的體制下,出現這種史無前例的大停電其實沒什么好奇怪的,值得奇怪的僅僅是大停電居然到今天才出現。
從導致印度世紀大停電的兩個基本原因——私有化和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的缺位——回望中國模式,我們就會發現,中國的一些基本制度安排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比如在事關國計民生的能源、交通、電力、通信等領域,主要是由實力雄厚且能夠服從“全國一盤棋”的中央國有企業穩定地提供產品和服務,使得經濟發展和民生都能夠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之上。同時,單一制政體確保了中央的權威,使中央政府能夠及時有力地進行調控,隨時消除各地區的不平衡狀況,不會出現印度那樣由于中央無權指揮地方而造成全國大停電這樣類似“次級戰爭”式的災難。
國際輿論往往將中印之間的競爭稱為龍象之爭——“龍”勝在制度,而“象”則輸在制度。在一定意義上,中國模式,對于趕超型的、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非西方國家來說,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尤其像印度這樣基本國情、起點和中國差不多的國家就更是如此。向中國學習,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也許是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擺脫發展困境,避免成為失敗國家的可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