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風來襲,暴雨如注,山洪肆虐,注定將成為鞍山人今夏最深刻的記憶。
受2012年10號臺風“達維”影響,8月3日起,遼寧省鞍山市大部分地區普降大雨,海城、岫巖等地甚至出現大暴雨。8月正值汛期,此前鞍山已經歷了多輪降雨,土壤含水量已將近飽和。因此,鞍山多地出現局地洪澇甚至地質災害,多處群眾家園被毀,人員被困。
面對這一罕見的洪災,鞍山市在組織各級各部門積極抗洪搶險的同時,向鞍鋼緊急求援。
關鍵時刻,鞍鋼人挺身而出。搶險搶修、轉移群眾、運送物資、衛生防疫、災后重建……在齊腰深的洪水中,在泥濘難行的鄉村公路上,在岌岌可危的橋涵旁,在堆積著家畜尸骸的廢墟上,隨處可見鞍鋼人的身影。
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次抗洪救災工作中,鞍鋼救災隊伍共救助受災群眾2800余人,從洪水中搶救出遇險車輛20多臺。截至8月20日記者發稿時,鞍鋼的救援隊伍依舊奮戰在災后道路搶修一線。
馳援災區
臺風“達維”是1949年以后登陸長江以北的首個臺風。8月3日凌晨開始,鞍山足足下了兩整天的雨,使鞍山市陷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
8月4日清晨,前方的災情接連不斷地發回鞍山市防汛指揮部:岫巖縣和海城市多地平均降水超過470毫米,最大降水點岫巖達510毫米。暴雨導致河流水位上漲,道路被沖毀、房屋受損、農田被淹,部分村屯交通、電力、通信中斷,人員被困。
在組織救援力量的同時,鞍山市委市政府向鞍鋼緊急求援。接到地方政府求援信息后,鞍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表示:鞍鋼將全力以赴支援地方政府搶險救災工作。
8月4日晚7時30分,鞍鋼股份公司調度室當班值班長趙斌接到了鞍鋼防汛辦公室的指揮電話,要求立即組織一批大型鏟車,支援海城市救災工作。“當時,鞍鋼各單位的生產節奏十分緊張,鏟車等裝運設備幾乎沒有閑置的時候。為確保企業平安度汛,鞍鋼各單位的搶險車早已奔赴各處使用。然而,險情就是命令。在集團領導的支持下,我們立即協調了集團的礦業公司、汽車運輸公司、建設集團公司、礦山汽車運輸公司等單位,要求各方迅速集結救災人員、車輛,配合鞍山市防汛指揮部完成抗洪搶險任務。”趙斌說。
在接到鞍鋼股份公司總調度室的指令后,相關單位立即作出反應。鞍鋼礦業公司從幾大采場組織人員和車輛,迅速集結成由11名搶險隊員、4輛救災鏟車組成的搶險隊,在與當地防汛指揮部取得聯系后迅速開赴海城開發區。同時,鞍鋼汽車運輸公司與礦山汽車運輸公司組織的17臺救災鏟車也集合完畢,立即奔赴災區。
由于沿途路面嚴重受損,隊伍行進時間比以往多兩倍。一路上,不時有受災人員詢問這支救災隊伍來自何處。當得知是鞍鋼派來的救災隊伍之后,大家都連連稱贊:不愧是鋼鐵脊梁,關鍵時刻還得靠你們。
在當地防汛指揮部人員的指引下,當天夜里12時30分,鞍鋼的救災隊伍陸續抵達災情最為嚴重的海城市東四鎮。東四鎮位于海城河北岸,由于水流湍急、水量大,海城河北護堤不敵壓力而潰壩,致使大量洪水流入東四鎮各村,水深達兩米有余,被困群眾約幾千人。
鞍鋼汽車運輸公司第三運輸分公司鏟車司機單斌是最早一批抵達東四鎮的鞍鋼人。在車頭燈光的照耀下,單斌看到,沿街高大建筑上站滿了等待轉移的群眾,洪水在不斷上漲,不時有建筑物倒塌。情況十分危急。
由于水急,消防部門調配的沖鋒舟無法進入,單斌開的鏟車成為主要救援工具。于是,單斌駕駛鏟車與救援部隊一起進入鎮上的居民區。救援官兵將群眾從樓里背到鏟車鏟斗上,再由單斌將他們送到安全地區。鏟車每次能裝下20多人,為了盡快轉移群眾,單斌將兒童安置在駕駛室。1個多小時后,這處的居民全部被轉移到安全地點,單斌又駕駛著鏟車轉戰下一處危房。
此時,一名站在私家車頂拼命揮手的男子引起單斌的注意。“一定有緊急情況!”單斌立即駕車來到那名男子附近。原來,男子的父母都是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未能及時撤離,被困在房間里。單斌立即駕車帶上這名男子趕到他父母所在的居民樓,趟著齊腰深的積水,和男子一起將兩位老人背到鏟車上,轉移到安全地點。隨后,他不顧全身濕透又繼續轉移受災群眾。
此時,鞍鋼救援隊伍已陸續抵達東四鎮并分頭前往東頭村、哈達杯村、大二村、前望臺、邢家村等村莊解救被洪水包圍的村民。
鞍鋼礦業公司保衛部部長李增光率領的搶險隊主要負責東頭村村民的轉移工作。從101歲的老奶奶到剛剛幾個月大的襁褓嬰兒,從5日凌晨至中午12時,救災隊員們冒著大雨,挨家挨戶搜索著每一名受災村民。
直至8月6日,圓滿完成東四鎮的救災任務后,鞍鋼鏟車隊伍最后一批撤離了現場。在此次救援中,鞍鋼各路救援車輛共轉移受災群眾2800余人,搶救群眾遇險車輛20多輛。
此外,災情發生后,岫巖、海城等地部分受災群眾斷水斷糧,當地儲備不足,鞍鋼緊急調集大貨車第一時間把救災物資送到災區。鞍鋼建設集團汽運分公司為岫巖縣運去了當地受災后第一批礦泉水和方便面。在運輸車輛陸續抵達災區之后,鞍鋼的救災隊伍受到了當地防汛指揮部工作人員及災區群眾的贊揚:來得早,來得快,鞍鋼人,好樣的!
重建家園
搶險救災取得初步勝利后,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接踵而至。此時,鞍鋼人的幫助和情誼給了災區人民巨大的鼓舞,也堅定了他們戰勝災害的信心。
大災之后防大疫。8月7日,鞍鋼總醫院在鞍山市衛生局召開的緊急救災會議上接到任務,要求迅速派出一支醫療隊伍參與岫巖救災工作。該院立即著手準備藥品、物資以及醫療器械和人員。當天13時,鞍鋼總醫院消化系統主任醫師喬強、醫務部骨科醫師張波帶著一臺救護車趕赴災區。18時,鞍鋼醫療救援隊來到岫巖哈達碑鎮哈達碑中學臨時居民安置點,與鞍山市疾控中心、食品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協助當地醫療工作。
有一位60多歲的曹玉喜老大爺,做過心臟支架手術。這次受災后,曹玉喜老人的心臟病出現復發癥狀,喬強針對他血壓較高的狀況,做了臨時降壓處理,并囑咐他一旦病情嚴重要立即轉移到醫院救治。在喬強的妥善處置下,曹玉喜老人的血壓很快恢復正常。此外,安置點約有100多人,由于防疫工作處理得當,沒有發生群體腹瀉現象。
8月8日開始,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陸續展開。鞍鋼防汛辦公室協調鞍鋼建設集團公司、鞍鋼汽車運輸公司等單位,先后派出3輛挖掘機、1輛鏟車及相關運輸車趕赴岫巖重災區,配合當地政府進行為期一周的災后重建工作。
8月12日,鞍鋼再次從鞍鋼房產物業公司和鞍鋼礦業公司等6家單位組織了由15輛鏟車、5輛挖掘機、10余輛拖車以及60人組成的搶險救援隊,兵分五路趕赴海城市析木鎮以及岫巖縣三家子鎮、黃花甸鎮、石廟子鎮、藥山鎮等災區實施搶險和恢復作業。
車隊出發時,領頭的車上懸掛著醒目的橫幅,“抗洪救災、人人有責、攜手同心、共渡難關”幾個大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仿佛給出征戰士加油的戰鼓。連日的大雨、崎嶇的山路,讓前方的征途顯得加倍艱難,長達十數米的大型拖車行駛起來更是需要小心翼翼。盡管如此,救援隊員仍然爭分奪秒搶時間,連午飯都顧不上吃。
11時50分,車隊抵達岫巖站出口。“可把你們盼來了!現在我們那兒很多基礎設施都被毀了,沒有大型機械設備,根本無法恢復。”在此等待的岫巖三家子鎮的一名工作人員緊緊地握住了一名鏟車司機的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8月12日16時,其中一個救援分隊抵達岫巖縣三家子鎮高家村大黃溝組。
大黃溝組有33戶150多名村民,他們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由于山上耕地少,養蠶和蘑菇種植是大部分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強降雨引發的山洪不僅使多處房屋受損,還把該組唯一下山的道路徹底沖毀了,給他們的出行、放蠶和運輸蘑菇造成了很大困難。
由于條件限制,當時沒有任何建筑材料。挖掘機司機劉運軍只好就地取材,用抓斗從河水中撈出砂石一點點地堆砌路基,從村口開始依次向山上“造”路。劉運軍今年已經50多歲,然而他一直干到22時。8月13日凌晨3點多,就又接著干上了。
正是由于鞍鋼人奮不顧身的努力,僅僅不到24小時,一條寬約5米左右、長度在3公里以上的砂石路已經鋪好。
8月13日18時,村民已經開著農用車,沿著新修好的道路上山收蘑菇去了。
央地情深
岫巖縣石廟子鎮是此次的重災區。據該鎮交通站站長赫英民介紹,大水過后,這里40多座橋梁、近65公里路面被毀。其中,大清河上的兩座鐵橋、一座漫水橋全部被毀,一座50多米長的鐵橋更是被巨大的水浪沖成了麻花形狀。
由于連續降雨,從青羊村穿村而過的大清河一改往日溫柔本色,巨大的浪頭呼嘯而過,將該村西東組和青前組的400多名村民困在了一座“孤島”上。望著這條平日溫柔萬端,給青羊村帶來無限便利和美景的河流發威,全村村民只能望河興嘆。
“西岸還有40多名孩子,眼看著還有10多天就要開學了,如果橋修不好,孩子們就過不了河,學業就會被耽誤啊。”青羊村黨支部書記張殿文說,“盡快在河上架起一座橋,不耽誤孩子們上學是鄉親們最大的盼望。”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鞍鋼救援隊于8月12日中午分派了1臺挖掘機和兩臺鏟車,在村民的陪同下,到河岸查看情況,挑選最佳架橋位置。
“村民得知我們大老遠從鞍鋼趕來為他們架橋,都紛紛從家里趕來幫忙。昨天下午,河兩岸圍滿了村民。有些村民怕我們的設備陷進河泥里,就自告奮勇下到深淺莫測的河道里幫我們探路。”救援分隊負責人胡惠林談及當時的情景十分激動。
一些村民甚至挽起褲腿,趟著還沒有完全退卻的山洪,幫救援隊尋找施工用的砂石,清理作業區的雜物。在鎮上上班的村民老蔣還特意請了假,幫著救援隊一直干到天黑。他說:“鞍鋼人大老遠地開著設備趕來幫咱搶險,咱也不能在一旁看熱鬧啊。雖然咱不會開設備,但還能干點力所能及的活。”
湍急的河水、漂浮的雜物給搶修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剛剛堆砌好的橋基很快又被河水撕開了一道口子。“我們既然來了,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要把活干好,鄉親們這么信任我們,我們不能給鞍鋼人丟臉。”胡惠林一邊重新組織施工,一邊鼓舞正在作業的鞍鋼人。
在鞍鋼人和當地村民的密切配合下,橋基逐漸向對岸延伸。8月13日中午12時,橋基已經長到了80多米,距離對岸只剩50來米。眼看勝利在望,張殿文喜滋滋地說:“接下來就是安裝水泥管了,預計今晚這座橋就能架起來,孩子們上學不會被耽誤了!”
附近圍觀的孩子們歡呼了起來,有的還跑回家,摘下了自家果樹上僅余的碩果,塞給鞍鋼人,用最質樸的方式感謝著這群遠道而來的英雄們。
鞍鋼人所到之處,這樣央企情深的一幕幕場景在不斷上演:在三家子鎮高家村大黃溝組,晚飯時村民劉德軍的父親執意要拉著隊員們到自家吃飯,而山下沖下來的另一位村民也堅持要讓隊員到自己家吃飯。兩人互不相讓,爭執了起來。后來,兩名隊員只好一人去了一家,才平息了這場感人至深的“爭奪戰”。
就這樣,村民們用各種各樣質樸的方式,表達著對鞍鋼人的感謝。而來自鞍鋼的救援隊員們,更是不怕苦不怕累,為災區的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前方搶險人員日夜奮戰的同時,未能親往一線的鞍鋼人也紛紛為災區捐獻愛心。據了解,截至8月11日,鞍鋼共收到廣大職工干部個人捐款達340360元。當天,鞍鋼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尹利,副總經理陳平將這些凝聚著鞍鋼人滾燙愛心的捐款,連同鞍鋼300萬元的公司捐款,交到了鞍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桂香的手中。
對此,劉桂香表示,災害面前特別是在當前生產經營面臨一定困難的時候,鞍鋼援手,再一次體現了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講社會責任感的央企風范,再一次讓人們看到了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的擔當和大愛,書寫出了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