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開發腦掃描計算機系統減輕人員的任務壓力
本刊綜合報道
其潛在的應用對象包括無人機操作員等。這種名為Brainput的系統利用被稱作“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的大腦掃描技術,確定一個人是否因同時處理多項任務而心理壓力過大。一旦發現,它將協助相關人員完成任務。如在一次實驗中,當一名操作員疲干引導多個機器人執行任務時,Brainput系統介入操作并指揮這些機器人利用自身的傳感器來導航。美國防部一直在研究監控部隊人員在作戰時的心理活動以緩解其心理壓力。美陸軍醫學研究與裝備司令部正在尋求小型企業幫助研制單兵穿戴式心理壓力傳感器以及能實時監控腦化學活動的設備。(陳皓)
臺灣“監視雷達項目”取得進展
本刊綜合報道
美國防部根據對外軍售協議,授出價值1550萬美元的合同,幫助臺灣推進近年來進展緩慢的“監視雷達項目”。該項目下建設的系統是一種與臺灣自行研制的敵我識別系統集成的特高頻相控陣雷達系統,同步建設的還有兩個“導彈預警中心”,系統相關的通信設備、接口架構和協議將針對臺灣的實際情況專門設計,系統的各任務單元將通過臺灣的軍用通信設施進行聯接。此項合同由美空軍電子系統中心負責管理,相關工作將于2012年11月完成。(王三勇)
俄羅斯將于年底前測試新型海上防空系統
本刊綜合報道
俄羅斯防空系統制造商阿爾瑪茲一安泰伊公司負責人沃拉迪斯拉夫·門什科夫5月11日表示,希望2012年底前完成新型“涂金膠料一棱堡”(Poliment-Redut)艦載防空導彈系統的測試工作。該系統衍生自“維特亞茲”(Vityaz)陸基防空系統,后者使用9M96中程防空導彈。此前曾有俄羅斯媒體透露“維特亞茲”系統的研發遭到延期,門什科夫稱,目前該艦載防空系統正處于初級測試階段,測試工作預計2012年底前完成。(宋磊)
印度將購買145門超輕型榴彈炮
本刊綜合報道
5月11日,印度與BAE系統公司簽署合同,斥資5.6億美元購買145門榴彈炮,以升級其陳舊的軍事裝備,全部交易完成至少需要一年。該型榴彈炮最大射程為30千米,印度軍方計劃把這批榴彈炮部署在邊境的高海拔山區。2012年以來,印度軍購動作頻頻:與法國公司簽訂126架新型“陣風”戰斗機購買合同;向俄羅斯租賃的“海豹”號攻擊型核潛艇也抵達印度海軍基地,并更名為“查克拉-2”號。(韓笑)
臺灣部署更多的反艦導彈
本刊綜合報道
臺灣海軍計劃部署120枚稱為“航母殺手”的“雄風-3”導彈,該導彈項目預計耗資4億美元。目前,臺灣8艘“佩里”(Perry)級護衛艦中的5艘都已裝備“雄風-3”超聲速反艦導彈。臺灣的一些小型巡邏艇也裝備有該型導彈。“雄風-3”導彈巡航速度為2馬赫,射程為130千米。(吳小蘭、劉小平)
俄羅斯“伊萬·格林”號登陸艦于5月18日下水
本刊綜合報道
該登陸艦由涅瓦設計局設計,干2004年12月開始建造。目前該艦的船體及上層建筑已建造完畢,部分艦載設備也已安裝,計劃2013年交付。俄羅斯計劃共建造4艘該型艦(11711型),主要用于登陸作戰、運輸作戰車輛以及裝備,將與法國建造的“西北風”級兩棲艦成為俄羅斯海軍登陸部隊的核心力量。“伊萬·格倫”號能搭載13輛主戰坦克、36輛裝甲車輛或步兵戰車,或300名登陸隊員。(孟光、吳小蘭)
美海軍啟動新的艦載固體激光武器樣機研制項目
美國海軍網站2012年5月8日報道
美海軍即將啟動“固體激光器技術成熟”項目(SSL-TM),目標是研制一種艦載固體激光武器樣機并演示其多任務能力,如應對小艇和空中目標的威脅等。該項目官員彼得·莫里森(PeterMorrison)稱,“美海軍認為目前正是推動固體激光器向前發展的時機,研究重點將從有限的演示驗證,轉向武器樣機的研制和相關技術的發展。”美海軍研究辦公室(ONR)在5月16日的“工業日”上,向研發機構提供該項目的有關信息,隨后將發布該項目的招標書。
在定向能技術領域,美海軍經過長期研究,已研制出能用作武器的多種千瓦級激光器。其中,在“海上激光演示”(MLD)項目下研制的一種概念技術驗證機被安裝在一艘海軍退役艦艇上,在海上進行了損毀小艇的試驗。而在另一個名為“激光武器系統”的項目中,美海軍利用類似的能力擊落了4架小型無人機。
SSL-TM項目將集聚美海軍研究辦公室在各個激光器研制項目中獲得的定向能技術研發成果,其中包括已在美空軍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過試驗的MK38“戰術激光演示”(TLD)系統。所有這些可能會使美海軍成為最先部署高能激光武器的軍種。(劉小平)
法國陸軍追加訂購“凱撒”自行榴彈炮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2年4月26日報道
法國武器裝備總署發言人透露,法國陸軍即將接收第二批法國奈克斯特系統公司生產的“凱撒”(CAESAR)52倍口徑155毫米車載自行榴彈炮,以替換法國陸軍現役的TRF1牽引榴彈炮和AUFl TA自行榴彈炮。作為法國“2015-2020年軍事項目規劃”一部分,預計2017年還將再簽訂一份采購64門“凱撒”自行榴彈炮的合同。
2008年7月-2011年3月,法國陸軍接收了首批77門“凱撒”榴彈炮。該炮由改進型TRF1式52倍口徑155毫米火炮和法國雷諾卡車防務公司的“夏爾巴人”6×6中型卡車底盤組成(其中5門炮采用了不同的底盤),此外還配裝有法國薩吉姆公司的“西格瑪30”(Sigma 30)慣性導航系統、泰利斯公司的“地面炮兵自動化射擊與通信系統-加農炮”(ATLAS Canon,一種火炮射擊控制與指揮系統)、泰利斯公司的PR4G無線電臺以及佐迪艾克(Zodiac)數據系統公司的ROB4-Mk 3炮口測速雷達。此后,法國陸軍為該炮的駕駛室加裝了防彈裝置。
預計新一批“凱撒”榴彈炮還將有部分改進,包括配裝遙控武器站、采用有全裝甲防護的新型駕駛室以及擴大彈藥貯存空間等。此外,法國陸軍正計劃為該炮配備奈克斯特系統公司彈藥分部研制的“斯帕西多”(Spacido)彈道修正引信和MPM制導炮彈。另外,還將采購更先進的戰術彈藥補給車以替換現役的TRM 10000卡車。
除法國外,奈克斯特系統公司還分別向沙特阿拉伯國民警衛隊和泰國皇家陸軍提供了132門和6門“凱撒”榴彈炮。該炮還向多個國家進行了演示,包括比利時、巴西、哥倫比亞、印度、馬來西亞、波蘭和葡萄No據稱,法國陸軍目前將7門“凱撒”部署在阿富汗作戰使用,同時正將之前部署到黎巴嫩的5門“凱撒”從戰場撤離。(劉婧)
HIFiRE 2超燃沖壓發動機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美國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網站2012年5月8日報道
近期,一支國際性研究小組在夏威夷美軍太平洋導彈靶場成功進行了一次超聲速超燃沖壓發動機飛行試驗。這項“高超聲速國際飛行研究實驗計劃”(HIFiRE)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澳大利亞國防科學技術局(DSTO)等多家單位聯合實施,旨在探索實用的高超聲速飛行(速度在5馬赫以上)基礎技術,借以革新未來遠距離的飛行模式,并提供效費比更高的空間進入方式。此次飛行是HIFiRE計劃下10次系列飛行中的第4次,也是第2次主要測試超燃沖壓發動機的研究飛行試驗,故被稱為HIFiRE 2任務。
HIFiRE 2任務的探空火箭采用三級配置,推進系統由2個“小獵犬”(Terrier)助推發動機和1個“黃鸝”(Oriole)主發動機組成。超燃沖壓發動機試驗有效載荷包括1個超聲速內收縮進氣道,后面是高燃沖壓發動機燃燒室和2個排氣噴嘴。在飛行試驗期間,高燃沖壓發動機爬升至30.48千米高度,從6馬赫加速至8馬赫,運行約12秒鐘,飛行器上攜載的700多臺儀器設備記錄了相關飛行數據并將其傳送至地面的研究人員。
此次試驗是超聲速飛行的一次巨大成功。NASA超聲速計劃科學家肯-羅克表示,這是其首次將碳氫燃料超燃沖壓發動機在飛行試驗中由6.5馬赫加速至8馬赫,為認識超燃沖壓發動機從亞聲速燃燒到超聲速燃燒的轉換過程提供了珍貴的科學數據,這是風洞仿真模擬試驗無法獲得的。此次飛行試驗所采集的數據對未來高速吸氣式發動機的運行概念將產生巨大影響,能夠幫助其改善設計、建模和仿真工具。同時,這也是首次采用此種配置的探空火箭進行飛行驗證,為未來空軍、海軍和NASA的飛行研究探尋一條高性能飛行配置的新路,這是此次HIFiRE 2任務另一個重要成果。
此前,HIFiRE小組已經在設計、組裝和飛行前廣泛的測試以及設計復雜的航電設備和飛行系統等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進展。此次飛行是HIFiRE計劃取得的又一項成就,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還將繼續進行其他的飛行試驗。(慈元卓)美國GPs 3系列衛星將從第9顆開始具備抗干擾能力
美國航天新聞網2012年4月23日報道
美國一位高級軍官透露,根據空軍關于下一代GPS 3衛星導航星座的修訂版升級戰略,將從第9顆GPS 3衛星開始,向該系列衛星集成抗干擾能力。
空軍航天與導彈系統中心主管拉斯·洛韋羅則表示,關于GPS3升級的問題尚未定論,正在等待國防部長辦公室的批準。
空軍2011年做出廢止GPS項目批量升級戰略的決定后,國防部長辦公室于近期完成了關于GPS 3備選方案的分析。按照批量升級戰略,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原計劃在后續3個批次內建造32顆能力改進的GPS 3衛星。負責采辦的空軍部長助理辦公室航天項目主管約翰·海頓稱,備選方案的最終報告接近完成,報告將通報GPS 3將在何時獲得哪項升級。
在系統升級前,空軍希望穩定GPS 3生產線。洛·馬公司航天系統分部正按照合同建造首批4顆GPS 3J!星,首顆GPS 3211星將在2014年發射。洛·馬公司估計,建造首批2顆GPS 3衛星的成本將由14.1億美元增至15億美元,空軍則認為將由15,7億美元增至16.2億美元。(侯丹、陳菲)
俄羅斯為印度建造的新型導彈護衛艦服役
本刊綜合報道
4月27日,俄羅斯為印度海軍建造的改進型“克里瓦克Ⅲ”型(也稱“塔爾瓦”級)導彈護衛艦首艦“泰格”號正式服役。印俄雙方于2006年簽署3艘該級艦的建造合同,價值16億美元,另2艘艦將于一年內交付印度海軍。“塔爾瓦”級護衛艦采用隱身技術,排水量3970噸,裝備有8枚“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導彈及多種傳感器。此前,俄羅斯已為印度建造了3艘“塔爾瓦”級護衛艦。(趙滿)
美陸軍開始撕一輪(網絡集成評價)演習
美國陸軍網站2012年5月1日報道
美陸軍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網絡野外演習——“網絡集成評價”(NIE)12.2演習于5月1日展開,來自美陸軍第1裝甲師第2旅的4000多名士兵將在實戰環境下,檢驗美軍新研制的先進戰術通信裝備的性能,并對其作戰價值進行評估。
此次演習由美陸軍旅現代化司令部(BMC)、系統體系集成委員會和陸軍試驗與鑒定司令部共同組織進行。演習設想美軍在一個名為“阿提卡”(Attica)的國家中作戰,戰場為山地沙漠,氣溫灼熱、風沙橫行,敵國陸軍部隊、叛亂分子、平民等相互交織。美陸軍第1裝甲師第2旅在保持網絡聯通的情況下,遠距離機動打擊“混合威脅”。
“網絡集成評價”12.2演習是美陸軍進行的第三次NIE演習。該系列演習從2011年開始,每半年進行1次,目的是加快美陸軍戰術通信網的成熟與一體化。與前兩次NIE演習相比,此次演習不僅在參演人數、演習地域幅員方面有所增加,而且還是一次對“能力組件13”(Capability Set 13)進行最終測試的演習。“能力組件13”是美陸軍首批研制的一體化網絡技術裝備組件,計劃2012年秋部署至旅戰斗隊。
“能力組件13”的運行需要“作戰人員戰術信息網”(WIN-T)“增量2”系統的支撐。后者將大幅提升美陸軍戰術通信骨干網的性能,實現運動中的任務指揮,并使衛星通行能力延伸至連級部隊。“網絡集成評價”12.2演習中的多數想定,將圍繞WIN-T“增量2”系統初始作戰試驗與鑒定的需要設置。例如,為檢驗在多個節點因距離過遠而斷開聯接時網絡持續運行的能力,演習想定要求參與部隊的不同單位在演習即將結束前,分別占領演習地區的不同區域。此外,要求參演部隊的旅和營戰術作戰中心在演習期間數次變換陣地位置,以檢驗運動中的任務指揮能力。
為使演習能在更大的部隊架構下進行,此次演示首次引入了模擬的上級指揮機關。第101空降師司令部將在演習中扮演第1裝甲師第2旅的上級指揮機關,利用WIN-T網絡向后者發布命令并監控其作戰行動。為進一步提高演習的逼真度,第101空降師所屬的其他旅級部隊,將用WlN-T網絡上額外增加的數據傳輸活動來“模擬”。此外,情報與任務指揮系統中將加入有關“阿提卡”及其民眾的信息,以作為參演士兵在前沿搜集情報并利用網絡傳輸情報時參照的基礎信息。演習中的“混合威脅”將由來自第2工程營的約600名士兵組成。他們將扮演不同類型的敵方人員,占據著11個村鎮。
除進行WIN-T“增量2”系統的初始作戰試驗與鑒定外,此次演習還將對“聯合戰術厄線電系統”(JTRS)中的單兵便攜式電臺——JTRS“手持、單兵便攜、小型電臺”(HMS)進行正式的作戰試驗與鑒定。另外,還將對“能力組件13”以外的其他37種網絡或非網絡系統進行試驗鑒定。演習于6月8日結束。(王三勇)
美海軍可能為艦載無人監視與打擊飛機配裝高能微波武器
美國《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2012年5月3日報道
大多數飛機在交付運營商之前,都需要通過強度為200伏/米的電磁干擾(EMI)測試;而美海軍則將要求其“艦射無人空中監視與打擊”(uCLASS)系統飛機通過強度相當于2000伏/米的EMI測試。
美海軍即將使用1架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制的X-47B無人作戰飛機(UCAV)驗證機,在位于馬里蘭州帕圖克森特河海軍航空站的微波暗室進行高強度EMI試驗。《航空周刊》認為,這無疑意味著美海軍希望其未來的UCLASS飛機能夠固定安裝可重新充電的反電子戰武器——例如可以近距離攻擊敵方先進遠程防空系統等的高能微波武器,并確保在使用這類武器時,不會毀損UCLASS飛機自身的電子設備。
目前,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格公司和波音公司按照美海軍授予的合同。各自開展UCLASS項目的競爭研究工作。美國會擬為UCLASS項目連年保留預算,直至2016年該項目進入關鍵設計評審階段。
美海軍“無人空戰系統技術驗證機”(UCAS-D,X-47B即為該項目的驗證機)項目官員、海軍上校杰米·恩格道爾表示:2012年春季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uCAS-D項目的電磁適應性試驗;uCLASS的尺寸并不一定與X-47B相當,后者具有載重可達2041千克的內埋彈艙,可裝載彈藥或某些電子戰武器。
目前,為UCAS-D項目制造的兩架X-47B驗證機各有其用。首架機(編號AV-1)正在帕圖克森特河海軍航空站準備進行高強EMI試驗。該機此后將用于航母自主起降試驗,2014年將在航母上進行彈射起飛和攔阻著艦驗證。第2架X-47B(AV-2)正在美空軍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空軍基地進行試飛,最終將用于自主空中加油試驗。它將在試驗中自主捕獲2架加油機并與之編隊,隨后將接近加油機并完成空中加油對接,接受3000磅(1361千克)的空中加油。與其配合的2架加油機將分別來自海軍和空軍,分別使用軟管一錐套式和伸縮套管(硬管)式加油系統。(張洋)
美國公布“高超聲速技術飛行器-2”飛行試驗失敗調查結果
本刊綜合報道
近日,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公布了獨立工程審查委員會關于2011年8月11日“高超聲速技術飛行器2”(HTV-2)第二次飛行試驗失敗的調查結果。飛行器氣動外殼性能意外下降引起的多重振動波干擾,被認為是導致飛行過早終止的最可能原因。
調查報告指出,當飛行器表面達到應力容限時,飛行器外表面蒙皮會逐漸銷蝕。在HTV-2的第一次飛行試驗中,飛行器表面銷蝕導致的縫隙造成了環繞飛行器的強脈沖振動波,引起飛行器突然滾轉。此后,DARPA改進了HTV-2的空氣動力設計模型,并實施了第二次飛行試驗。但此次飛行試驗僅成功演示了近3分鐘20馬赫速度下的穩定氣動控制飛行,在飛行試驗進行到人約9分鐘時,飛行器經歷了超過設計容限100多倍的一系列振動波干擾。雖然在最初出現幾次振動波引起的滾轉后,飛行器的空氣動力穩定性得以成功恢復并繼續進行受控飛行,但持續的嚴重干擾最終超過了飛行器的恢復能力,并觸發了自主飛行安全系統,使得飛行提前終止。
調查顯示,僅依靠現有的氣動熱模型和地面試驗,無法完全預測飛行器以20馬赫速度在大氣層內飛行時所經歷的嚴酷環境條件,譬如一些熱防護材料特性及以極高馬赫數在大氣層內飛行時存在的不確定因素等,只有通過實際的飛行試驗才能扶得。接下來,HTV-2計劃將充分利用兩次實際飛行試驗的數據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模型修正和地面試驗。(唐榮)
印度第五代戰斗機列裝時間將推遲兩年
印度《商業標準報》網站2012年5月15日報道
5月14目,印度國防部副部長帕拉姆·拉詹在印度議會上表示,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研制的“第五代戰斗機”(FGFA)將于2019年服役,比原定計劃推遲兩年。
FGFA項目是印俄伙伴關系的標志。目前該項目正處于初始設計階段,該階段需持續18個月,在2012年底結束。之后,印俄雙方將把FGFA項目推進到研究與開發階段,該階段將持續7年。
FGFA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IL)與俄羅斯蘇霍伊股份公司合作,在俄羅斯五代機PAK-FA(首架原型機已于2010年1月首飛)的基礎上設計,旨在滿足印度空軍在隱身、超聲速巡航、網絡連通平IJ遠程態勢感知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印俄雙方各自計劃生產大約250架FGFA,每架飛機的采購費用估計為1億美元,其中未含研發費用。
印度空軍希望能狹得技術水平最高的FGFA,因此已在PAK-FA的基礎上提出了40-45項需要改進之處,這些要求已被正式納入印俄雙方達成的FGFA《戰術技術要求》。印度空軍提出的關鍵要求之一是配裝全向有源電掃描陣列雷達,而不是采用俄已研制的有源電掃描陣列雷達。
印度空軍目前尚未確定,FGFA應像PAK-FA一樣采取單座型,還是像蘇-30MKI一樣采取雙座型。印俄雙方將在初始設計階段確定,發展雙座型戰斗機是否會使該機的隱身能力和飛行性能降低人多。另外,印度要求蘇霍伊公司在初始設計階段向HAL提交相關設計文件,從而使其能夠洋盡地了解PAK-FA的設計過程。由于印度花費了數年時間才決定與俄聯合設計五代機,HAL錯過了經歷五代機設計全過程的機會。
印度認為,俄方可能也會對印方的一些技術感興趣,例如印度通過“光輝”戰斗機項目驗證的高水平復合材料技術。FGFA也需要采用高模復合材料,該材料應當能承受FGFA在以馬赫數1.7的速度飛行時120~130℃的溫度提高。(張洋)
美軍深入測試“網絡勇士”單兵態勢感知系統
英國《簡氏國際防務》2012年5月11日報道
美陸軍曰前正對“網絡勇上”(Nett Warrior)單兵穿戴式態勢感知系統進行進一步的試驗和改進,以住不久的將來大量部署。
“網絡勇士”系統配備有通過“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JTRS)單兵電臺實現網絡聯接的智能手機,目前正住美陸軍“網絡集成評價12.2”(NIE12.2)演習中接受上兵的評估,并將在2013年的NIE13.1演習中進行初始作戰試驗與鑒定。NIE 12.2演習于2012年3月正式啟動,其中的人規模演練于5月8~25幾在白沙導彈粑場展開。演練中,美陸軍為30個步兵排的上兵裝備了“網絡勇士”系統,初步的反饋意見表明該系統運行良好,但有些方面仍需改進。
參加此次演習的旅指揮官丹·皮奈爾(Dan Pinnell)上校稱,他將建議為“網絡勇士”系統中的智能手機配備易拆裝的屏幕,以防止儀問手機屏幕發出的亮光暴露部隊位置,同時解決白天陽光直射下無法看清屏幕信息的問題。皮奈爾表示,手機屏幕仍應作為“網絡勇士”系統的一部分,因為它有助于步兵班的成員及其他士兵在屏幕前觀察和討論地圖和所獲得的數據。
在第一次NIE演習中,美陸軍上兵就曾試用過在“陸地勇上”系統基礎上研制的早期“網絡勇士”系統。該系統與當前的“網絡勇七”系統相比有很大不同,且重量較大(當前的“網絡勇士”系統已減重至2.2千克)。美陸軍官員估計,將“網絡勇士”系統山基于小型個人計算機的系統改為基于智能手機的系統后,5年內大慨節約了8.22億美元經費。
“網絡勇士”是“能力組什13”(CSl3)的組成部分,后者由一套一體化的聯網技術設備構成,主要用干部隊運動中的任務指揮以及與徒步士兵間的互聯等。美陸軍將為每個步兵旅戰斗隊裝備600套“網絡勇士”系統,但有些部隊(如裝甲旅或“斯特克”旅)的裝備數最可能略少。最多將有8個旅裝備“能力組件13”中的設備,其中前3個旅將在部署至阿富汗時裝備“網絡勇士”系統。(劉婧)
美海軍首艘聯合高速船完成船廠海試
本刊綜合報道
美海軍10艘“聯合高速船”(JHSV)中的首艘“先鋒”號日前成功完成了船廠海試。海試中,對“先鋒”號的標準化和機動性進行了驗證,在驗證4個可控噴水推進裝置的時候,其最大航速超過35節。“先鋒”號長103米,采用鋁制雙體船體,能夠搭載600噸的物資航行1200海里。該船可在水位較淺的港口和海域執行任務,也可被用于艦載機的24小時起降平臺。“喬克托郡”號聯合高速船(JHSV 2)目前處于建造的最后階段,JHSV 3近期也完成了艦艇模塊建造,進入最后的總裝階段。(宋磊)
2020年前俄羅斯武器裝備現代化將提高到70%
俄塔社2012年5月7日報道
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俄羅斯軍隊建設和發展計劃實施以及國防工業系統改革總統令。
總統令的內容包括,俄羅斯聯邦政府要保障:①餓羅斯軍隊配備的各型武器和專用設備在2020年前現代化水平達到70%。②優先發展核武器、空天防御設備、通信系統、偵察與指揮系統、電子戰技術、無人飛行器系統、機器人攻擊系統、現代化航空運輸系統、高精度武器及防御系統、個人防護系統等。③優先發展俄羅斯在北極地區和遠東的海軍力量,以確保戰略利益。④2012年要采取以下措施:創建未來30~50年對抗國家安全威脅的戰略規劃和分析機制,以制定國家武器計劃;擴大國防采購的公開招標,追究破壞國防采購標準法的責任;完善國防采購和軍用產品價格制定的標準規范;簡化新型軍用產品制造的相關程序;創建武器裝備、軍用和專用裝備整個工業周期的管理系統,從模擬、設計到批量生產,保證其使用及再利用;完善國防工業系統內機構經濟活動的管理,優化生產程序,使用先進的工藝技術,生產優質產品;保障突破性高風險研究和基礎科學的發展,以及國家安全、國防納要的實施;為《2016~2025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草案的制定做準備,考慮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其他軍隊及軍事機構的裝備更新。⑤2012年提議:成立聯邦政府下屬機構,以完成國防采購及其執行的監管;國家武器計劃的制定;創建統一的科研與試驗工作,軍用、專用技術成果信息中心;完善國防工業系統內研究人員的培訓機制,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并改善其居住條件。(孟光)
英國確定新航母艦載機重新調整為F-35B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2年5月10日報道
英國政府已確定為新建航母重新裝備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聯合攻擊戰斗機”。英國國防部長菲利浦·哈蒙德宣布,由于搭載F-35C常規起降型戰斗機可能導致成本大幅上漲和航母服役時間的推遲,因此將取消采購F-35C的計劃。
哈蒙德表示,如果采用F-35C,改裝一艘航母的經費將從最初預計的lO億英鎊(約16億美元)增至20億英鎊。英國國防高級官員指出,其中部分原因源于美國政府。美國堅持“飛機電磁彈射系統”(EMALS)應通過政府與政府間的對外軍售來采購,而不能從生產商通用原子公司直接采購,這使得改裝成本提高1,5億美元,成本增加7%。
英國國防部目前為改裝航母使其能夠配備美國研制的EMALS并彈射起飛F-35C,已投資4000萬英鎊實施改裝的設計工作,加上其他費用預計改用F-35C的費用將超過l億英鎊。改裝F-35C的設計變化比預想中復雜,航母艙室設計需要進行290項調整,而不是之前預計的80項。而且堅持采用F-35C會使航母推遲至少3年,到2023年才能服役。主要由于EMALS的復雜性,航母需要進行重新改裝設計來裝備該系統。
F-35B未來將裝備美海軍陸戰隊,目前美國防部正在解除對該型機的審查,隨著F-35B研制風險的不斷減小,英國對該項目抱有極大的信心。英國國防部另一名高級官員表示,F-35B不會影響英國計劃在飛機上配備的武器載荷數量,F-35B執行的許多任務都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按照新計劃,英國未來航母的首艦“伊利莎白女王”號將干2017年海試,F-35B將于2018年在航母上首飛,兩年后獲得初始作戰能力。2號艦“威廉王子”號的建造計劃仍將繼續,并將干2020年提前進行海試。(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