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1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的宣言中昭告全世界:“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此時,立國未穩(wěn)的中華民國仍然處在被西方列強隨時瓜分的危機之中。特別是英國勾結培植西藏上層分裂主義分子,不滿足于從清政府手中獲得的既得利益,妄圖以外交承認為誘餌,一舉實現(xiàn)其占有西藏的夢想。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繼孫中山之后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他在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積極堅持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他在4月22日發(fā)布的大總統(tǒng)令中明確宣告:“現(xiàn)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為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將來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屬內(nèi)政。”這是袁世凱短暫的中華民國總統(tǒng)生涯中捍衛(wèi)西藏等主權的第一令。
對此,英國公然表示不承認中國關于對西藏主權的宣示,一手炮制了“西姆拉中、英、藏會議”。
在英國的一手操縱下,西藏代表在會議上首先拋出了要求西藏獨立等的“六項要求”。中華民國政府立即電令中方代表陳貽范嚴加駁斥:“一、西藏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其向為中國領土之關系,繼續(xù)無間……三、西藏于外交及軍政事宜,均應聽受中國中央政府指示而后行,非由中國中央政府,不得與外國訂約……”粉碎了西藏分裂分子及其主子英國妄圖西藏獨立的陰謀。
英國不甘失敗,在中國的西藏和印度邊界問題上又非法炮制了一條“麥克馬洪線”,公然把歷來屬于中國的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劃歸英屬印度。英方代表用欺騙手段驅(qū)使中方代表陳貽范在條約草案上“草簽”。陳貽范當即聲明,“正式簽約需在接獲中央政府命令后方可進行”。
陳貽范的“草簽”內(nèi)容傳回國內(nèi),中華民國政府當即電飭(令)陳貽范立即聲明:一、取消草簽。二、不承認麥克馬洪與西藏代表秘密簽訂的一切條約和文牘。同時,中華民國政府指示駐英公使照會英國政府:中國政府不承認未經(jīng)承諾之西藏所簽之約或類似文牘。
面對中國人民和世界公正輿論的譴責,當時的英國政府不得不承認:西姆拉會議沒有產(chǎn)生中國政府作為締約一方的任何協(xié)定。而“麥克馬洪線”也未獲承認。
袁世凱任職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之后的三“令”,成功捍衛(wèi)了中國的領土西藏,其功勞雖然不能完全記在他個人頭上,但他確實是功不可沒。
摘自《老年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