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人氣最旺的電視劇莫過于《亮劍》,它成功塑造了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云龍錚錚鐵骨的硬漢形象,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同時《亮劍》中一些細節設置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特別是在劇中,偷襲八路軍總部的一小股日本鬼子特種部隊,一身獨特打扮,使用沖鋒槍,這在以前影視劇中很少見。
無獨有偶,在2009年播出的電視劇《延安鋤奸》中,也出現了同樣的日軍特種部隊,同樣穿著與《亮劍》中類似的服裝,也使用了同樣的沖鋒槍。劇中,八路軍周處長向戰士介紹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沖鋒槍。
“卡賓槍 德國造”
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新四軍戰士使用這款槍。
在電視劇《中國兄弟連》中,抗戰的中國士兵使用這款槍。
在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這款槍出現在1927年的中國。
在電影《金沙水拍》中,紅軍戰士同樣使用這款槍。
這款深受中國導演喜愛的沖鋒槍,是否像周處長所說,是德國造的卡賓槍?卡賓槍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楊南鎮(輕武器專家):什么叫卡賓槍,卡賓是英語的譯音,意思是騎槍或馬槍的意思。
兩支結構一樣的步槍,長的是毛瑟1898式步槍,而短的就是它的卡賓型,毛瑟98K步槍。最早的卡賓槍是為了適應騎兵攜帶和在馬上進行戰斗,將標準步槍的槍管縮短而成的一種短步槍,因此卡賓槍又被稱為騎兵步槍或馬槍。在騎兵被逐漸淘汰后,卡賓槍就成了下級軍官、特種部隊和軍士的基本武器。(圖1)
然而,對于廣大基層軍官、軍士以及司機和炮兵等二線人員來說,即便是短步槍也不便攜帶。于是在1938年,美國軍方要求設計一種介于步槍與手槍之間的輕型自衛武器。1941年10月,一種獨一無二的卡賓槍,M1卡賓槍正式定型投產。
楊南鎮:M1卡賓槍實際上是一支小型伽藍德步槍,兩者構造幾乎一樣。
M1伽藍德步槍被公認為是二戰中最好的步槍,作為它的小弟,M1卡賓槍一問世就猛搶大哥風頭。與M1伽藍德步槍相比,M1卡賓槍比大哥要短200毫米;重量比大哥要輕2千克。它便于更換的15發彈匣,更強過大哥,因此很快就與大哥在美軍中平分秋色。(圖2)
楊南鎮:美軍在二戰期間,卡賓槍的裝備量到戰爭后期,和伽藍德步槍形成了一比一之比。
1944年,M1卡賓槍又增加了連發裝置,裝彈量加大為30發,使它成為二戰期間一種有效的近戰武器。直到二戰結束,M1卡賓槍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六百多萬支。麥克阿瑟將軍曾經稱贊M1卡賓槍為“我們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最大因素”。
楊南鎮:卡賓槍在戰斗中既有沖鋒槍火力的威猛,又有接近步槍的威力,是很優良的一款槍。再加上單發、連發靈活轉換,在實戰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電影《南征北戰》中,高營長送給女民兵隊長的就是M1卡賓槍。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繳獲了大量各種型號的美械裝備,但說起卡賓槍,就只有美國M1卡賓槍一種。
楊南鎮:卡賓槍在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里也是最愛。首長的警衛員都喜歡用卡賓槍。很典型的形象就是首長的警衛員背著一支駁殼槍,同時還背著一支卡賓槍。
由于卡賓槍歸屬于步槍類,而在《亮劍》等影視劇中出現的槍,很明顯屬于沖鋒槍,不可能是卡賓槍。這支不是卡賓槍的沖鋒槍,會像《延安鋤奸》電視劇中的周處長所說的是德國造嗎?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到巨大損失。12月8日,美國向日本宣戰,正式加入二戰。而在此時,一貫重視單兵火力的美軍這才發現自己的裝備中,竟然沒有沖鋒槍。是不是美國沒有沖鋒槍呢?
在很多反映美國黑幫的影片中,可以看到一支名叫湯姆遜沖鋒槍的身影。而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制造精良的湯姆遜沖鋒槍早在二十年前就問世了。然而,作為美國唯一正宗的沖鋒槍,湯姆遜沖鋒槍一直遭到美國軍方的冷落,它只有投靠美國黑幫,到那里“服役”。因此,湯姆遜沖鋒槍一度聲名狼籍。(圖3)
隨著美軍投入到二戰各個戰場,湯姆遜沖鋒槍成了美軍眼中的熱門貨,為數不多的湯姆遜沖鋒槍被匆忙裝備到部隊。然而,這僅僅是杯水車薪,前線急需大量裝備。但是,湯姆遜沖鋒槍結構十分復雜,加工起來非常繁瑣,而且價格昂貴,難以適應大規模生產。
李莉(國防大學教授):二戰爆發以后,美軍對湯姆遜沖鋒槍進行了多次改進和簡化,但成本始終沒降下來。
楊南鎮:這種槍比較重,是整塊金屬機加工而成,勞動生產率低,材料消耗大,成本很高。不適合大規模戰爭消耗。
為此,美軍一方面加大馬力抓緊生產湯姆遜沖鋒槍,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著手研制一款全新的制式沖鋒槍,以最終取代湯姆遜沖鋒槍。
為盡快拿出設計方案,美軍特地集中了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沖鋒槍,進行性能、操作性和生產性等方面的對比實驗。然而,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脫穎而出的竟然是用金屬管和沖壓件焊接而成,非常粗糙的英國司登沖鋒槍。
馬式曾(輕武器專家):經緊張的選型試驗,證明司登沖鋒槍的性能最好,精度較高,重量適中,操作簡單。美國決定在司登槍基礎上自己設計。
從實用角度出發,美國人認為,既然要借鑒司登沖鋒槍的優點,那就要研制出比它結構更簡單,質量更小,造價更低,更便于大量生產的沖鋒槍。1943年年初,一款全部采用金屬件,體形短小、造型粗獷的全新沖鋒槍正式定型并大批量投入生產。(圖4)
楊南鎮:M3式11.43毫米沖鋒槍,是美國在二戰期間設計生產的一款性能非常優秀的沖鋒槍,它大規模地采用了沖鉚焊工藝,勞動生產率、材料利用率非常高,適合大量快速生產。
M3沖鋒槍又稱“蓋德”沖鋒槍,它學司登沖鋒槍學得非常徹底,最大限度地運用了沖壓和焊接工藝,除了槍管和槍機用機加工外,其他部件都是沖壓出來的。
楊南鎮:機匣連同握把一塊用兩塊鋼板由模具沖出來。然后兩個對在一起焊接,非常簡單、快捷、經濟。
在很多影視劇中,可以看到M3沖鋒槍在準備射擊時,都要打開槍身上的一個小蓋子,它帶給觀眾一個疑問,小蓋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楊南鎮:這是一個拋殼窗,也是一個防塵蓋。把它打開,拋殼窗暴露出來,機柄一拉,成為待發狀態,這時一擊發,槍就響了。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防塵蓋,卻體現了設計師獨具匠心的巧妙設計。
楊南鎮:小蓋子不只有防塵功效,還有保險功效。當槍機在前面時,蓋上去爪子鎖住蓋后,槍機拉不動,實現了保險。打開蓋后把槍機拉到后方再把蓋蓋上,這時也摳不動,爪子又抓到了槍機的前面。所以看到電影里把蓋子一打開,就可以射擊,一關上就可以攜行,非常方便。(圖5)
在中國影視劇中,導演之所以特別喜歡用M3沖鋒槍,原因是M3沖鋒槍全金屬制造,體形短小粗獷、造型漂亮。然而,這款深受中國導演喜愛的沖鋒槍,剛一面世就遭到美國大兵的恥笑。覺得它的造型很像給汽車加黃油時用的注油器,因此給它取了個“注油槍”的外號。幸運的是,M3沖鋒槍在戰場上出色的表現,告訴美軍士兵不能以貌取物。
楊南鎮:在M3沖鋒槍使用教材中,都說它是比較好的沖鋒槍,尺寸短小,結構簡單,威力強勁,特別適合城市居民地和塹壕攻勢實施突擊戰斗。
1944年初,M3沖鋒槍開始裝備部隊。直到二戰結束,其在美軍中的裝備量并不多,除了部分空降兵、通信兵和偵察分隊外,美軍沒有全部換裝M3沖鋒槍,使用的仍是湯姆遜沖鋒槍。因此在大量二戰紀錄片中,很難看到M3沖鋒槍的身影。
楊南鎮:朝鮮戰爭中,M3沖鋒槍開始大量裝備美軍。在中國戰場出現,一定是1945年以后。一些得到美國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如駐中緬印戰區的遠征軍,回國后投入內戰,裝備了這種沖鋒槍。
中國內戰爆發后,美國把包括M3沖鋒槍在內的二戰富余物資作為軍援送給國民黨軍隊,因此大量M3沖鋒槍被解放軍繳獲。所以在《戰上海》和《偵察兵》等反映解放戰爭的電影中出現M3沖鋒槍,是很自然的事。但如果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戰場上出現M3沖鋒槍,就有違歷史真實了。
楊南鎮:特別是美國造的沖鋒槍出現在日本軍隊手里,那就更不專業。因為那時這個槍還沒出現,連美軍都沒裝備,怎么到了日軍手里呢?
因此,電視劇《亮劍》和《延安鋤奸》中的日本特工隊不可能使用M3沖鋒槍。但如果劇情需要,一定要使用沖鋒槍,有沒有其他選擇呢?
電視劇《亮劍》的原著小說中是這樣描寫日本鬼子裝備的:特工隊隊員每人裝備一支德制希賣司MP38型沖鋒槍,一支德制20發裝駁殼槍,每個戰斗小組10人,裝備兩挺輕機槍,單兵火力是令人滿意的。德制希賣司MP38型沖鋒槍又是什么樣的沖鋒槍呢?”
在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當中,游擊隊員手持沖鋒槍向敵人射擊的情景,曾經讓無數人激動和振奮,而游擊隊員手中的沖鋒槍就是德制MP38沖鋒槍。
MP38沖鋒槍和它的改進型MP40沖鋒槍,是納粹德國的制式沖鋒槍,在整個二戰期間,它伴隨德軍侵略的鐵蹄出現在各個戰場上,也是納粹黨衛軍在歐洲肆虐的幫兇,因此MP38和MP40沖鋒槍有著“納粹狼牙”的惡名。
然而,這款有著惡名的沖鋒槍,在設計和制造上卻最具有現代色彩,英國在設計司登沖鋒槍時,一部分還是來自于它的設計思路。那么,MP38/MP40沖鋒槍的性能究竟如何?它果真那樣出色嗎?
李莉:德國在二戰初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結于閃電戰,最核心的是對坦克、裝甲部隊的集中使用。
集中起來的坦克和裝甲車,在航空兵支援下,迅速突擊,以快制勝。同時傘兵部隊空降敵后,占領戰略要地,實施大縱深合圍。而這種新式戰法,迫切需要一種便攜式沖鋒槍,能夠大量裝備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
李莉:裝甲兵本身空間有限,這個沖鋒槍必須要小,便于攜帶。傘兵自身負重有限,對槍重量有明確限制。
1938年,德國埃爾馬兵工廠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使用折疊式槍托,同時采用鋁合金和塑料等新材料的MP38沖鋒槍,使它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沖鋒槍。兩年后,德國把MP38改進為MP40。MP40沖鋒槍大量采用沖鉚焊工藝生產制造,相對于英國司登沖鋒槍、美國M3沖鋒槍來說,MP40沖鋒槍在制造工藝上絕對算得上是它們的祖師爺。(圖6)(圖7)
楊南鎮:MP4沖鋒槍采取了沖鉚焊工藝,以提高生產率,減少材料消耗。依據戰術性要求,盡可能地縮短槍的長度,減輕槍的重量。
在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同屬于軸心國,如果日本的特種部隊要使用沖鋒槍,去德國購買MP38或MP40沖鋒槍是情理之中的事。除此之外,日軍要使用沖鋒槍還有兩種選擇,那就是德國的MP18沖鋒槍和美國的湯姆遜沖鋒槍,因為這兩種沖鋒槍在中國軍隊中有裝備,日軍容易得到。然而,軍事專家楊南鎮卻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認為日軍的特種部隊不可能使用沖鋒槍,這又是為什么呢?(圖8)
楊南鎮:日本軍隊在二戰時期,是全世界所有軍隊中最摒棄沖鋒槍的,再沒有比它更不喜歡沖鋒槍的。
在二戰中,幾乎所有交戰國軍隊都裝備了沖鋒槍。德國有MP38/MP40沖鋒槍、英國有司登沖鋒槍、美國有湯姆遜沖鋒槍、蘇聯有波波沙沖鋒槍等,它們都經歷了炮火硝煙的考驗,成為二戰的經典名槍。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日軍早在1940年就設計出了百式沖鋒槍,但基本沒有裝備部隊。直到日本投降,日軍還是人手一支三八大蓋步槍。為什么日軍如此摒棄沖鋒槍呢?(圖9)
楊南鎮:它就是看不上沖鋒槍,認為沖鋒槍不行,不能上刺刀。它就是要拼刺刀,連機槍下面都能上刺刀。另一個,沖鋒槍雖然厲害,發射率很高,每分鐘幾百發、上千發,那能持續多久?
沖鋒槍的射速究竟有多快,使用蘇式波波沙41和波波沙43沖鋒槍,打完35發的彈夾,只需要四秒鐘。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極度缺乏的島國,而沖鋒槍的制造成本高,打起仗來彈藥消耗極大,所以武蠻的日軍把戰術指導思想放在了精確瞄準和近身肉搏上,這或許是日軍放棄沖鋒槍的原因。既然日軍不使用沖鋒槍,那么他們的特工隊又該怎樣地裝備呢?
楊南鎮:按照日軍的習慣,如果每人一支三八式馬槍,或者明治44年騎兵專用馬槍,再配上一支王八盒子,或者駁殼槍,那就比較地道。再來一、兩挺輕機槍,就更專業。
現在還有一種沖鋒槍在國產的影視劇比較受歡迎,在反映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這就是波波沙43沖鋒槍。波波沙43沖鋒槍與MP40、M3沖鋒槍外形有些相似,折疊槍托,而且大部分部件也是用鋼板沖壓、焊接、鉚接制成,具有結構簡單、加工及操作方便等特點。波波沙43沖鋒槍1943年正式列為蘇軍制式沖鋒槍。1945年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時,或許能留下一點,但是波波沙43沖鋒槍是7.62mm口徑,和當時的日式或美式裝備不配套,子彈打完了,彈藥從哪里來?所以這個槍在解放戰爭中,應該不會使用,抗日戰爭就更不可能。我軍真正使用此槍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