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英文縮寫為WHO的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在其成立之初,天花就被列為應該控制的第一個傳染性疾病。根據天花病毒特點,科學家相信天花可以消滅。但人們也意識到,單憑一個人一個國家的努力和力量,不足以消滅這個曾經嚴重危害人類的疾病。必須通過國際合作,各國政府共同參與才有可能戰勝這一人類宿敵。
早在1953年,世界衛生組織第一任總干事奇澤姆就提出在全球消滅天花的宏偉目標。但當時世界衛生大會對他的提議反應平淡,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認為目標太龐大,太復雜,難以實現,奇澤姆的提議沒有被通過。(圖1)
到了1958年,蘇聯代表團再次向第十一屆世界衛生大會建議,開展全球性消滅天花運動。其實當時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已經沒有天花流行,而蘇聯早在1936年已經消滅了天花。
在蘇聯代表日丹諾夫等人的積極敦促下,1958年,第十一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在全球開展消滅天花運動的決議。
但世界衛生組織當時領導人,正熱衷于開展消滅瘧疾運動,對于消滅天花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雖然接受了消滅天花建議,但并沒有從經費上和組織上給予足夠支持。消滅天花這樣大的項目,當時只有一人負責管理,四個工作人員,因此整個項目進展十分緩慢。
當時的計劃是,通過給世界上80%的人口接種和重新接種牛痘,力爭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從地球上根除天花,可是這個計劃沒能實現。
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只提供了十萬美元的專項經費,從1959年到1965年,世界衛生組織用于天花的預算每年只有十萬到二十萬美元,這點錢對于在全球范圍內消滅天花運動來講,無疑是杯水車薪,使得這個龐大的計劃難以實施,項目流產。
盡管如此,根除天花的呼聲并沒有停止,蘇聯代表幾乎每年都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呼吁,指出消滅天花會比消滅瘧疾更易于早期實現,許多會員國開始注意傾聽并贊同蘇聯的建議。1966年,第十九屆世界衛生大會經過激烈爭論,決定開展全球性撲滅天花運動,并通過了消滅天花的決議。為什么這個決議,在1966年能夠得到通過呢?(圖2)
已經消滅了天花的經濟發達國家為了防止天花由境外再次流入,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疫苗接種。以美國為例,美國最后一次天花爆發于1949年,但當時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還有天花蔓延,為此美國政府每年需要花費兩千萬美元來預防天花的傳入,最終還是無法阻攔天花進入國內。
1962年,美國出現了一次大恐慌,原因是有一個加拿大孩子,從家鄉巴西返回加拿大后,發現染上了天花。經調查,他回加拿大時曾途經紐約,美國政府立即調查所有和他接觸的人,全部接種天花疫苗。這個事件在美國引起很大震動和恐慌。
無獨有偶,1962年,已經消滅了天花的英國,也傳出驚人消息。五名國外的天花病毒攜帶者把病毒帶入英國,為此數百萬驚恐的英國人被緊急接種了牛痘疫苗。盡管如此,15周后仍有25個英國人成為這次天花入境的犧牲品。嚴酷的事實使人們意識到,世界各國應為根除天花攜手合作。只有在全球范圍內絕跡,才算是真正地消滅了天花。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全球性消滅天花的運動正式拉開帷幕。1966年,世界衛生組織為此提供了250萬美元。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總部設立了用于撲滅天花的特別基金,蘇聯政府捐獻了數百萬劑量疫苗,供應沒有能力生產痘苗的國家使用。(圖3)
早在1958年,WHO就提出了控制和消滅天花的計劃,但真正付諸實施是在1967年。1967年以后,WHO成立了一系列的組織機構,來籌劃消滅天花的工作,包括成立消滅天花辦公室,WHO消滅天花科學小組,和消滅天花科學委員會等。
專家發現,在一個天花高度流行的地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實行群眾性的種痘計劃。經驗證明,當一個地區的人群種痘率達到80%以上時,就可以在這個地區建立起預防天花的屏障。
于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和醫務工作者,奔赴還有天花流行的國家,去給人們接種牛痘疫苗。
1967年,在西非和中非的19個國家中共有7000萬人接受了牛痘接種。這一年,世界上尚有46個國家有天花流行。一年后,天花流行的國家降為31個,全世界感染天花的人數為8萬人。至1972底,世界上只剩下印度、孟加拉、博茨瓦納、埃塞俄比亞、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少數國家流行天花。
經過三年的努力,1975年5月,印度的天花被消滅。在孟加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國家,由于也采取了接種、檢測和隔離并重的措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1975年底,天花在亞洲絕跡。全球天花病例從1974年的218367例迅速降至1975年的19278例。
1975年形勢發生了歷史性轉折,天花在全世界范圍內,已被有效地遏制,僅在非洲部分地區流行。
盡管條件艱苦,消滅天花小組成員始終帶著崇高的使命感投入工作,由于加強了種痘及監測,僅僅用了三年半的時間,中西非洲的二十多個國家就消滅了天花,緊接著天花在巴西和印度尼西亞也相繼被消滅。
1975年底,當世界各國消滅天花大功告成的時候,非洲的埃塞俄比亞仍有天花肆虐,埃塞俄比亞成為全球最后消滅天花的國家。
埃塞俄比亞的國土面積相當于法國和西班牙之和。但投入到消滅天花工作的人員不到一百人,這么少的人來負擔這么龐大沉重的任務,困難可想而知。
世界衛生組織招聘培訓了天花監視和疫苗接種人員,調動了大量運輸工具,甚至動用直升飛機參與埃塞俄比亞消滅天花的行動。不到一年時間,埃塞俄比亞的天花也宣告絕跡。(圖4)
正當人們準備舉杯慶祝的時候,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游牧民把天花從剛剛絕跡的埃塞俄比亞帶到原已宣告消滅天花的鄰國索馬里。1977年5月,索馬里全國動員,開展了一場強大的天花病人調查和疫苗接種運動,WHO也增調人員到索馬里協助工作。
1977年11月26日,索馬里炊事員阿里·馬奧·馬丁被治愈的時間成為世界上殲滅天花的最后日期。但是根除天花的戰役并沒有隨著阿里·馬奧·馬丁的治愈而告結束。繼續搜索天花病例的工作又持續兩年之久。世界衛生組織把報告天花病例的獎金提高到每例一千美元,但上萬份來自世界各地疑似天花病例的標本沒有一例被證實為天花。天花最終成為人類戰勝的第一個瘟疫。(圖5)
在全球消滅天花過程中,世界各國的努力是決定性因素,國際協作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1967年到1980年,世界各國投入的資金大約是三億一千三百萬美元,全世界有七十一個國家接受了贈送疫苗,世界衛生組織發動來自全球七十三個國家六百八十七名國際衛生人員,以工作隊的形式深入到各個偏僻地區,為消滅天花辛勤地工作。
專家還認為,人類能夠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撲滅天花,和1969年前后發生的戰略轉移關系極大。這個戰略轉移把以往普遍追求種痘率,調整為接種、監測和控制相結合的策略。
戰略轉移起因于尼日利亞奧茍賈的一次事件。尼日利亞奧茍賈地區在1966年發生了一次天花的暴發流行,當時用于根除天花流行的疫苗還沒有全部送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工作人員沒有辦法,只好把疫苗接種給與天花病例有過接觸的人,而對于那些和天花病例沒有接觸的人群,采取了監測和隔離措施。雖然只有一半人接種了天花疫苗,可一個月后,當地的天花疫情已被牢牢控制住。
這件事給人們的啟發是接種疫苗和有效的監測與隔離結合起來,在種痘率小于50%的地區同樣也能夠消滅天花。
由于許多天花流行的國家都處于熱帶地區,需要使用耐熱疫苗。為此,世界衛生組織于1968年根據英國李斯特研究所的凍干疫苗生產工藝和鑒定標準,制定了統一的凍干疫苗生產方法和標準。世界衛生組織還派出專家對疫苗的生產單位提供指導,合格達標的凍干疫苗為全球消滅天花奠定了基礎。疫苗接種方法的改進,特別是分叉針接種牛痘疫苗技術的發明,對全球消滅天花計劃的早日實現提供了可能。(圖6)
在分叉針發明以前,主要是用種痘針。種痘針是較大的縫衣針。方法有兩種,一種叫劃痕法,是把痘苗滴在手臂上,沿著這滴痘苗,用針劃破,見紅又不出血,進行接種。另一種叫多壓法,針與臂面成四十五度角,壓十幾下。用這兩種方法種痘,都要滴一滴,痘苗病毒進入的是少部分,大部分都在皮膚上,浪費了疫苗。
分叉針的針尖部位分成兩個叉,兩個叉之間的間隙剛好能掛上足夠一個人使用的疫苗,然后用含有疫苗的分叉針在皮膚上連續快速刺十五下即可完成接種。采用分叉針種痘比劃痕法和多壓法節約了四分之三的疫苗。(圖7)
1970年,分叉針種痘法推廣后,全世界每年采用此法種痘的有兩億多人。隨后,人們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陸軍發明的一種用于皮下注射的注射器經過改良,用來接種牛痘。采用這種注射器每小時可以為一千人注射,很適合在人群集中的地方使用,更重要的是注射器接種不浪費疫苗。(圖8)
在消滅天花的最后階段,廣泛運用實驗室技術對疑似天花病例進行快速診斷,對確定某個國家是否消滅天花具有重要價值。1977年至1979年,大約一萬五千個疑似天花病例的檢樣被送到世界衛生組織協作中心實驗室做最后鑒定,通過電子顯微鏡檢查,可以在三日內迅速提出報告,這樣世界衛生組織就能及時組織力量追蹤全球的疑似天花病人。
1979年12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消滅天花委員會在日內瓦召開會議,確認天花被人類徹底消滅,包括中國在內的19個國家的21位委員在證實全球消滅天花的文件上莊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圖9)
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第33屆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大會正式宣布危害人類數千年的天花已經被根除。
這是人類一次完整地控制一個烈性傳染病的成功例子。從開始手足無措,死亡的人很多,到逐漸發現人痘接種,再到牛痘,再到普及,最后到全世界消滅天花,給人們一個啟示:如果再有新的疾病出現,只要我們去探索,想辦法,那么最終都能戰勝這些疾病。
自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根除天花以后,全球停止了牛痘接種。
天花在世界絕跡之后,中國政府也于1980年結束在全國范圍內的天花疫苗接種。人類終于戰勝了橫行數千年的天花。
天花作為一種傳染病,已經被人類消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天花病毒在地球上完全消失,世界上曾有數十個實驗室保存有天花病毒樣本,保管天花病毒責任重大,要求絕對安全、可靠。但是1978年8月發生在英國的一個事件,向人們敲響了警鐘。
英國的那個實驗室,出現了天花病毒泄露,造成人員死亡。調查發現病毒保存環境和大樓結構設計不嚴格,它有一些管道通到其它地方。所以,天花感染不光是實驗室里的感染,也通過管道感染到另外的地方,后果非常嚴重。
這次事件發生后,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各個醫學實驗室銷毀天花病毒,并制定了保存天花病毒實驗室的安全要求和措施,規定只有符合安全措施標準的實驗室才能開展與天花病毒有關的實驗工作。
到1983年,世界上幾十個實驗室保留的天花病毒都陸續銷毀。沒有被銷毀的天花病毒,保留在兩個實驗室,一個是位于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另一個是位于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的維克托國家病毒實驗室。
9.11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認為恐怖分子可能會使用天花病毒作為大規模恐怖襲擊的武器,因此美國政府表示,只有在擁有兩種抗天花病毒藥物和一種絕對安全的天花疫苗之后,才能銷毀這些病毒。
2002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布什正式宣布美國恢復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停止的天花疫苗接種。自從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消滅了天花,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就停止了接種天花疫苗,因此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輕人,對天花都沒有免疫力。從1979年全世界停止種痘以后,到現在全世界沒有免疫力的人至少有20億以上,所以這些人都是易染者。一旦天花在人群中流行,就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儲備一定量的天花疫苗,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恐怖分子使用天花作為生物武器。
針對可能使用天花病毒進行生物恐怖戰爭,9.11事件后,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恢復了天花疫苗的生產,并加大天花疫苗儲備,不少國家還加強了針對天花的研究,其中包括診斷試劑、藥物、新的更加安全的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兩次召開會議,修訂天花疫苗的規程,要重新生產天花疫苗。到目前為止,荷蘭、法國、日本、英國、美國、巴西等國家,已恢復天花疫苗的生產。我國也恢復了天花疫苗的生產。(圖10)
希臘有個神話,眾神之父宙斯送給美女潘多拉一個盒子,潘多拉抑制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忍不住打開了它,結果從里面跑出各類惡魔。經過人類前赴后繼的不懈努力,如今天花這個惡魔終于被鎖在實驗室的盒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