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松掩映的北京西山,坐落著一片整齊的白色廠房,這里的工作人員一律身著白大褂,進出廠房時,還要進行嚴格的消毒程序。如果不說,可能誰也不會把這里和印象中骯臟的養豬場聯系起來。但這里就是一家養豬場。
這家現代化的養豬場,是國家科委重點攻關項目,這里生產的豬有個特殊的名字,叫做“SPF豬”。
今天,編號2508、體重近300公斤的母豬要進行剖腹產手術產下它的小豬崽。與人的術前準備工作完全一樣,醫師對2508進行了術前注射麻醉。
李紀平(SPF中心獸醫師):打了4毫升咪錯安定,等它似倒非倒時,把它牽引到手術臺。
大約過了10分鐘,麻醉劑起效,2508步履蹣跚,搖搖晃晃。工作人員趁機打開柵欄門,牽引它來到手術臺旁,把它結結實實地系在手術臺上,給它戴上了麻醉面罩。當2508美美睡著后,醫生將它腹部的毛剃除干凈并進行消毒。備皮后,豬媽媽被罩在一個約3米長的透明罩中。這是一個全密封無菌的罩子,過濾設備向罩子里輸送經過滅菌的空氣。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將親自操刀,為它實施手術。看起來豬媽媽的剖腹產手術對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所有嚴密細致的準備,都是為了獲取健康的SPF豬。(圖1)
說到豬,經常會用到“臟兮兮”、“臭哄哄”這樣的字眼,2009年席卷全球的豬流感更是讓人談豬色變,可是對于中國的老百姓,豬是最主要的肉類提供者。
趙繼勛(中國農業大學預防醫學系教授):豬肉是很好的營養物,肉類蛋白。動物性蛋白質永遠都是營養最充分、最合適的提供高能量的蛋白質。豬肉適口性很好,對國人來說,是適口性最好的。在中國任何肉類都難以取代豬肉。
可是,豬的傳統生存環境和養殖方式,很容易使豬感染并攜帶偽狂犬、藍耳病、傳染性腸胃炎、流行性腹瀉、豬瘟等病原體。雖然一些疾病不會傳染給人類,但是寄生蟲卻會威脅到人們的健康。于是,為了消滅豬身上攜帶的疾病,養殖者通常會給豬喂食大量的殺蟲劑、抗生素等藥物。這不僅會造成藥物殘留,也會大大增加養豬生產成本。
那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并獲得健康的豬種源呢?經過實驗研究,美國人Young博士最先提出了SPF概念。SPF是英文“Specific Pathogen Free”的縮寫,意思是“無特定病原”。 SPF豬是指豬群無幾種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性疾病,豬群呈明顯的健康狀態。
趙繼勛:SPF豬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要培育出沒有垂直傳播疾病的豬。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方式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垂直傳播方式,一種是水平傳播方式。所謂垂直傳播方式,就是母體有的病,會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傳播。換句話說,就是在子宮里,母體所帶有的傳染病會通過胎盤直接傳給胎兒,小豬就會有母體的病,這叫垂直傳播。所謂水平傳播方式,就是不會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受母體傳播,而是出生后通過接觸外界才受到傳染。SPF豬就是為解決垂直傳播的一種很好的防控方法。
此時,在SPF豬育種中心的剖腹產手術室,專家與豬寶寶并未直接接觸,手術通過無菌密封罩內部的膠皮手套進行。在母豬髖關節前方大約10厘米的位置,斜向切開皮膚20厘米,然后用鑷子提起腹膜并用剪刀剪開,再沿子宮角縱行切開15厘米,這樣,靠近切口處的小豬崽先被取了出來。看來,“懶豬”這個稱呼是從娘胎里帶來的,每一只小豬崽都是做著美夢來到世上,而且離開豬媽媽,通過無菌通道被轉送到經過消毒的寄養隔離器里,它們對此渾然不知,仍然在呼呼大睡。(圖2)
雖然對于醫生來說這種手術已是輕車熟路,但是這頭經產母豬的14胎豬寶寶還是讓人體力上有點吃不消。
萬寶璠(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手術很消耗體力,渾身都濕透了,跟洗澡一樣。這頭豬總體來說還不錯,因為是經產豬,胎大小不太均勻。靠近子宮角分叉的地方,血液供應好,發育的胚胎個兒比較大,靠近子宮角那一段的末端,就是最后生的那個小墊窩血液供應差,個兒就比較小。
它們誕生在剖腹產手術室,在保溫箱里喝牛奶,備受呵護。它們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是安全健康的“豬二代”。
2009年在美國、墨西哥首先發現,并迅速席卷全球的“豬流感”,曾在世界范圍內繼SARS病毒之后,掀起了新一輪的恐慌。當年世界衛生組織給“豬流感”的定義是:一種發生在豬身上的高度傳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由豬流感病毒引起。其實,除豬流感病毒之外,豬也會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有時,豬會同時感染不止一種類型的流感病毒,使得來自不同類型病毒的基因融合,產生所謂的“重組”流感病毒。
趙繼勛:豬的流感范圍很大,人的流感豬能得,雞的流感豬也能得,豬的流感豬還能得。好幾種流感在豬身上得,就會產生一種把流感病毒重組的新病毒。這種病毒再回到人身上,回到雞身上,又會有一種范圍很大的流行病菌發生。據說1918年世界大流感,就和豬在中間的轉嫁有關系。還有弓形蟲,弓形蟲是人畜共患病,畜包括貓、狗、豬等,豬是主要的弓形蟲攜帶者,人和豬接觸多了,會造成妊娠有問題或者流產。它在整個疾病流行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所以豬對人的公共衛生影響很大。
如豬流感這樣的傳染病就是典型的水平傳播的疾病。經過剖腹產降生的小豬崽,沒有接受到母源抗體,抵抗力低,容易被感染,所以脫離母體的小豬崽在無菌密封罩內通過特殊通道送到隔離器中,在特定環境下飼養。在這里,它們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
嚴彩紅( SPF中心高級獸醫):剛才檢驗的是豬血清。在隔離器中不斷進行豬病的監測。目前看這些仔豬不攜帶疾病。
無病的小豬做記號之后被送入寄養隔離器中,這里仍然是無菌環境。
嚴彩紅:小豬要用經過高溫滅菌的奶喂養。每天要喂五頓,一只小豬每天吃四百毫升。第三天時接種酸奶,把酸奶給小豬吃,讓它在這個環境下,只有乳酸菌而沒有其它菌。在寄養隔離器里要養到三周 ,每天只喝牛奶。
王朝軍(SPF中心主任):比呵護嬰兒還要精心。豬剖出來后,經過一些處理,進到寄養隔離器。里面是一個無菌的環境,要進行全程環境監測。假如里面有任何細菌滋生,整個寄養過程就宣告失敗。 假如沒有被污染,小豬順順利利地長大到三周后,就把它運到豬場的環境適應間。
21天后,小豬崽轉入環境適應間飼養,4周之后小豬適應環境,再轉入衛生嚴格的豬場養育,這樣培育的豬被稱為初級SPF豬。初級SPF豬正常配種繁殖生產的后代稱為二級SPF豬,不管是初級還是二級SPF豬,只要不感染所控制的疾病,統稱為SPF豬。這種方法的主要依據是利用胎盤的屏障作用,凈化不能通過胎盤垂直感染的各種疾病,從而生產高度的健康豬群。
為了保證長大的SPF豬在這里能繼續健康地生活,工作人員不但要繼續保持進出廠房消毒更衣、廠房定期消毒、小豬飲水飲食消毒等慣例,還要對12種特定疾病繼續監控,以保持它們穩定的健康狀態。
在這里,每2——3個月會對所有的豬進行一次抽血化驗,如果檢查指標均為代表健康的陰性,那么它們繁衍的后代,只要不污染所控制的疾病,也都是SPF豬。如果發現有些豬不幸感染了疾病,就會被淘汰。(圖3)
趙繼勛:豬的生產分為原始育種原種群,又分為祖代群、父母代群、子代群,是逐步擴大的群體。消費者吃到的肉是商品群,不是原種群。原種群完全是為了生產。我們的方法就是針對原種進行SPF化,使得原種沒有垂直傳播的病,外面水平感染,可以通過其他免疫防控叫它不要進來,商品豬就干凈得多,提高了豬的安全程度。而且成活率、出產率也越來越好。(圖4)
由于沒有疾病,SPF豬生長速度比一般豬能縮短30天。由于很少用藥,SPF豬肉安全性很高。據了解,健康的SPF豬今后將在全國推廣,當SPF豬二代、三代遍布全國,高度安全的SPF豬肉走上人們餐桌也將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