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于云南省沅江縣的一處蝴蝶養殖基地,負責人楊成柱正在巡視著園內的情況。一切都很平靜。事實上,蝴蝶的生命非常脆弱,隨時都可能出現的天敵和天氣變化都能造成它們的大面積死亡,這是讓養蝴蝶的人最心疼的事情。(圖1)
楊成柱早些年是大理遠近聞名的奶牛養殖大戶,然而有一天,他忽然想轉行養蝴蝶。
蝴蝶是一種美麗的生物,很多動物都是它的天敵,蜘蛛、鳥、螳螂,包括青蛙、癩蛤蟆都經常捕食蝴蝶,所以蝴蝶在大自然的生存幾率非常低。
楊成柱為什么想人工養殖蝴蝶呢?
楊成柱是大理人,家門口就是大理著名的旅游景點——蝴蝶泉。早在徐霞客游記中就有關于蝴蝶泉景致的記載:“又有真蝶千萬,連須勾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而20世紀50年代,電影《五朵金花》,更使蝴蝶泉邊彩蝶紛飛的景象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中。(圖2)
如今,蝴蝶泉邊,美麗的金花們仍然在歌唱,歪脖子樹依舊靜靜地躺著,見證白族男女甜美的愛情。然而,翩翩起舞的蝴蝶卻漸漸不見了蹤影。

蝴蝶必須活在溫暖的環境中,還必須有純凈的空氣和水。然而,隨著空氣的污染,游客的增多,曾經彩蝶成群的蝴蝶泉邊竟然很少能見到蝴蝶的倩影了。很多慕名到蝴蝶泉旅游的人失望而歸。如今大理人在不斷保護泉邊環境的同時,只能用紙片制作出工藝品來懷念當年的盛景。
2004年,一只來自南美秘魯的“光明女神”蝴蝶標本在美國拍賣出4萬美元的天價。這讓很多人看到了蝴蝶身上潛在的經濟價值,不少人紛紛上山抓蝴蝶,把它們制成標本出售。這樣一來,野外的蝴蝶資源就更少了。
這件事卻讓楊成柱看到了希望,如果自己能夠人工飼養蝴蝶,既能讓家鄉的蝴蝶重新多起來,同時自己也能賺到錢,這不是一舉兩得嗎?憑著一腔熱情,楊成柱開始了他的蝴蝶夢。
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要放棄自己已經得心應手的養牛業,轉而養殖蝴蝶,楊成柱的心里也打鼓。
楊成柱不懂養殖蝴蝶,他開始摸索,找人請教。
蝴蝶和蛾子是近親,很多人分不清它們,楊成柱也只知道蝴蝶白天活動,而蛾子則在夜間活動。
雖然楊成柱從小就常見到蝴蝶,但是蝴蝶的生長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呢?
蝴蝶的生存離不開寄主植物。它們從出生到死亡都依賴著植物,植物是它們的寄主。我國的蝴蝶有一千四百多種,云南就有六百多種。每種蝴蝶的習性和寄主植物都不一樣。蝴蝶的成蟲將卵排在自己的寄主植物上,卵慢慢孵化出幼蟲。這些幼蟲以寄主植物的葉子為食,在寄主植物上生長,經過4次蛻皮后,幼蟲接近成熟,開始化蛹。這段時間里,它們不吃不喝,也不聲不響。經過劇烈的變化,最終羽化成美麗的蝴蝶。然而蝴蝶成蟲的壽命卻十分短暫。(圖3、4)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所研究員史軍義說,蝴蝶有它的屬性,它的成活時間非常短,短的只有三五天時間,長一些的也就是個把月。
在這段美麗卻短暫的生命里,蝴蝶必須完成交配和產卵的過程,使自己的物種得以延續。因此,蝴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時,常常是成雙成對、比翼雙飛。(圖5)

楊成柱租下一間舊房子開始養殖蝴蝶。他首先找來一批蝴蝶卵,將它們套在紗網中等著孵化。然而,當一個個小幼蟲孵化出來之后,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楊成柱說,幼蟲太多了,葉子供應不上,死掉很多。
楊成柱沒有想到這些小家伙竟然如此能吃,自己種的一片植物沒幾天就被吃了個精光,最后只能眼睜睜看著蝴蝶幼蟲活活餓死。這件事讓楊成柱知道了養蝴蝶必須準備充足的食物。不久,楊成柱又引進了一批柑橘鳳蝶的幼蟲。這一次,他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訓,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楊成柱說,我把小幼蟲放在樹上養,一棵柑橘樹放上幾千只。
老楊決定把這些柑橘鳳蝶的幼蟲都放到自己家后面的一大片柑橘地里去,純自然的條件,而且又有它們喜歡吃的東西,肯定會健康地成長。沒想到,所有幼蟲幾乎全都到了鳥的肚子里。
楊成柱雖然感到養蝴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但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自己的蝴蝶夢,決定拜師學藝。他找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所研究員史軍義,希望他能給自己一些專業的指導意見。
史老師對蝴蝶有很深的研究,也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正在做一項關于蝴蝶資源開發的研究,欣然同意幫助楊成柱養殖蝴蝶,讓蝴蝶泉邊重現彩蝶紛飛的盛景。
一位昆蟲專家,一位為蝴蝶著迷的養殖戶,兩個人因為同樣的目標走到了一起。
史軍義說,首先要解決蝴蝶的食物問題,而且不僅數量要多,更主要的種類要多。
蝴蝶有各種各樣,寄主植物也各不相同。必須分別為蝴蝶準備各自的寄主植物。
在史軍義的指導下,楊成柱在園子里種下十幾種蝴蝶的寄主植物。植物種下后,竟然不時有野外的蝴蝶飛來園里采蜜了。
隨后,楊成柱又建立起成蟲產卵區、孵化室、養蟲區、掛繭區和羽化室。蝴蝶養殖工作終于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園子里的蝴蝶健康地成長著,第一批蝴蝶幼蟲成功褪掉了第4次皮,就要掛蛹了。楊成柱覺得自己的蝴蝶夢終于要實現了,然而,不幸又發生了。
一批批的幼蟲,一到五齡蟲,一掛蛹就死了,楊成柱趕緊去找史軍義。
史軍義說,任何一個生物,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甚至微生物,都會得病,蝴蝶也不例外。史軍義判斷這批蝴蝶幼蟲生病了。
它們得的是什么病呢?
史軍義說,蝴蝶的內部器官全部液化了,就像一包水,有臭味,化成水后的蝴蝶往往吊在寄主植物上,就像一個V字形。
這是昆蟲易感的一種嚴重的細菌病,其它的蝴蝶幼蟲一旦沾上這些病菌,也會發病死亡。原來,蝴蝶與人一樣也會得傳染病。難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菌一點一點蠶食自己精心養大的蝴蝶寶寶嗎?
史軍義要求,要提前進行場地消毒,另外,讓養殖環境保持通風、透光,也能有效地預防病蟲害。除此以外,楊成柱還帶著工人對所有的蟲寶寶逐個篩查,把生病的蟲子挑揀出來燒掉,避免病菌傳染。就這樣小心翼翼地伺候著,2005年夏天,楊成柱終于收獲了自己第一批近萬只蝴蝶蛹,如果這些蛹全部羽化出來,那將是多么美麗的一番景象啊,楊成柱心里樂開了花。(圖6)
楊成柱說,有幾個客戶打電話來向我們訂貨,我們很高興。
眼看近兩年的投入就要有回報了,楊成柱心里踏實多了。然而,他沒有想到,更大的災難正在等著他。
楊成柱說,這時發現有些蛹開始死掉,有些雖然掛起了蛹,但羽化率卻很低。客戶要一千只,我們只能發給他一兩百只。
這批蛹的羽化率非常低,不少蛹羽化到一半就死了。還有不少蝴蝶羽化出來后,卻不會飛。
原因在哪里呢?在自然界里,正常情況下蛹是懸掛著的,老楊把它們采集后,是放在一起,有的蛹不是垂直,而變成了橫放。方位的改變,可能影響蛹里面生命體的發育,產生大量不會飛行的殘疾蝴蝶。
史軍義說,要為蝴蝶創造一種人工條件,模擬自然,搭建羽化架。(圖7)
這是一種看上去很簡單的設置,卻可以有效地保證蝶蛹順利羽化。
史軍義說,成熟的幼蟲,會爬上去找到一個點,然后分泌一些黏液,在上面吊起來化蛹。
這是大家在長期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個方法十分巧妙,使用起來也簡單,能夠在大規模的養殖中使用。
每天清晨是蝶蛹羽化的高峰時間,看著一只只蝴蝶羽化成形,楊成柱有說不出的滿足。
楊成柱說,2008年,光青斑蝶,一天就能養4000個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