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Iphone從2009年10月底借助與聯通的合作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過去2年內,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飛速增長,市場上的手機似乎也變成了兩種陣營,蘋果的和非蘋果的。不過,很快,iPhone在中國的銷售速度又被敏捷的對手超過。根據市場咨詢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從第三季度的10.4%下跌至7.5%,已經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盡管今年第一季度,蘋果憑借iPhone 4s的熱銷市場份額有所回升,但奈不住對手更為強勁,如今蘋果在華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出5強之外。而蘋果的勁敵也已經明朗,是蘋果的芯片廠商之一——韓國的三星電子。
蘋果教育在前,三星掃蕩在后
蘋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市場教育的目的。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這個擁有大觸摸屏和基于應用的新鮮玩物,改變了智能手機市場。它的問世也成為手機老大諾基亞由輝煌走向失敗的時間節點,并一下子將手機拉入智能時代。
iPhone的出現預示著中國市場的主流手機將全部面臨更新換代。此時,后期主力市場爭奪應該是以前諾基亞、摩托羅拉、HTC、索愛等手機人群。三星敏銳地抓住這個機遇,以最快速度推出多款高端智能手機,正是憑借這種縱深產品線優勢,提供從預付費產品到高端產品的多樣選擇,三星很快完成智能手機市場在非蘋果機品類中的老大地位,從諾基亞手中搶奪了大量市場份額,形成與蘋果分庭抗禮之勢。
三星的品牌策略就是反向
但面臨當時風頭正勁的蘋果手機,三星沒有完全跟風,而采用了一種反向策略。尤其在蘋果熱銷之后,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一種是基于物理感覺的高原現象,即從平原到高原是變化明顯的,但進入高原以后就不再有顯著的高度變化。蘋果的風靡已經把智能手機的體驗變成了普世價值,智能手機整體在性能體驗上集體從平地進入高原,不同品牌在性能和體驗上趨于同質化;一種是基于情感音符的通貨膨脹,即早期iPhone市場份額爆炸式增長,導致其時尚價值的通貨膨脹,使智能手機在時尚趣味上進入了迷茫期和倦怠期。此外中低端人群對iPhone的狂熱的追捧,讓iPhone的高端用戶陷入迷惘,于是他們就開始尋找作為身份標志的替代品牌,這就給三星多系列產品更多的機會,也堅定了三星品牌的反向策略。
這種反向策略綜合體現在多對一、開放系、快刀手、斗專利四個方面。
1)多對一蘋果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但只推出iPhone系列手機;三星則崇尚規模化經營,靠“機海戰術”與蘋果競爭。不過,針對蘋果成功之處,三星采用的是一種陜速跟進、模仿推進的路數。用一句話評價就是:單一核心產品跟隨,多系列產品圍剿。
蘋果的優點歸結于其品牌令消費者印象深刻并且容易辨識。三星也是一樣,其每一年都會出新的GALAXY s,以與iPhone短兵交接。即我旗艦手機與你的產品旗鼓相當;我的其他手機則滿足不同族群,形成圍剿之勢。目前三星旗下僅Galaxy Note品牌智能手機在售品種就多達13款,屏幕尺寸從2.8英寸到5.3英寸,幾乎覆蓋了手持智能手機終端的全部尺寸范圍。相比之下,蘋果iPhones手機屏幕尺寸只有3.5英寸一個規格。
此外,三星深悉顧客金字塔原理,在海量智能手機產品的前提下,三星對手機進行細分,以操作系統為區隔,面向高、中、低三階市場消費者,比如面向高端投放極高配置SPhone;瞄準中端力推智能互聯網手機和智能社交手機;對消費力相對弱卻又注重時尚的年輕人群,推出入門級智能手機等等,以不同層次的智能手機,“通吃”市場。
除了手機的多樣化,三星還有家電產品的多樣化。未來伴隨著手機與智能家電設備互聯,與家電同一品牌的多樣化智能手機無疑擁有更多機會,這又強化了三星的比較優勢。無論如何,三星產品規格的多樣化已經成為其在中國市場超越蘋果的秘密武器。
2)開放系與蘋果采用iOS生態系統不同,三星是個典型的無固定系統手機品牌。其采用多種系統,從Android系統、Windows系統、免費的Linux系統以及自主開發的Bada手機操作系統。當然,其中Android系統的手機已經主導了市場,三星、HTC、LG、摩托羅拉移動和索尼愛立信都在免費使用這款系統。Android智能手機的賣點在于個性化、價格以及無需像iPhone那樣通過電腦進行同步。剛剛用慣電腦的中國民眾顯然不習慣蘋果“同步”這一個繁瑣程序。伴隨著Android系統的流行,眾品牌把Android系統做強,做成標準,三星只需成為Android領域的領頭羊,其就具備了先發優勢。
此外,在運營商的選擇上,蘋果早期與聯通合作,直到今年三月份才與電信合作。而三星的策略則不同,三星的“廣撒網”策略保證針對所有網絡制式都有充足的機器可用。尤其針對中國移動6.7億的用戶,相比較蘋果的“封閉”,三星無疑跑在了前面。
3)快刀手蘋果是第一家敢于“勾引”消費者的手機品牌。慣用的品牌推廣策略就是饑餓營銷。讓你看得見、摸不著,摸得著、買不到。在產品上市之前就不停的曝光,足消費者的胃口。上市之后,又開始用各種斷貨,排隊等方式不斷的刺激消費者。
饑餓營銷本質上是以品牌的力量拉長了整個銷售周期,其負面結果就是慢。三星沒有采用這種做法,其徹底摒棄這種饑渴營銷,它的選擇是快。它在第一代Galax2z s發布后不到一年,三星于今年4月推出了采用更快處理器的新一代Galaxy s智能手機,雖然尺寸更大,但重量卻有所降低。幾個月后,該公司又推出了升級版Galaxy智能手機,支持更快的4G網絡,而且配備分辨率更高的屏幕,給人更清晰、更干凈,更明亮的感覺。很多消費者都在經過一番對比,毅然決定選擇三星。
作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顯示器和存儲芯片制造商,以及僅次于諾基亞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商,三星不僅能夠借助自主生產的芯片和屏幕降低成本,其推出新品的速度也超過任何企業。
4)斗專利專利斗爭也是一種品牌推廣手段。在過去的幾年里,三星開展與蘋果此消彼長的專利斗爭。三星已經在全球各地的專利法院發動了戰爭,雖然三星沒有得到太多優勢,但是,這個舉措已經使三星成為新聞報道的頭條。通過使自己成為頭條新聞,三星已經使自己成為了蘋果一個名副其實的競爭對手。與第一比肩,才有機會超越第一,這也許就是三星的邏輯。
這種方向策略效果如何呢?
根據Smo Market Research的調查顯示,截止2012年4月,蘋果已經跌出中國大陸3G智能手機前五的行列,擁有中國8.52%的智能手機市場,而三星則傲居榜首,占據22.75%的市場份額,并且仍在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