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辭海》解釋為“安穩”,并佐以《國策.齊策六》之“今國已定,而社稷安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風雨不動安如山”進行釋義。
安全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上至國家戰略安全,下到百姓安居樂業,可謂“行行講安全,人人談安全”,但伴隨社會經濟飛速增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劇,企業生產規模高速增長與安全制度配套建設相對滯后的顯性矛盾越來越突出,不安全因素逐年遞增,各類大小事故層出不窮,特別在交通運輸、危險品作業和礦井作業等高危行業呈現爆發性增長趨勢。
安全是個“妻化”的概念,企業就像丈夫,安全就像妻子,如果丈夫整天借忙工作不回家不理睬妻子,或者是一時疏忽了妻子的感受,那妻子就要鬧意見發脾氣回娘家,搞得家無寧日,搞得丈夫無法安心工作,嚴重的甚至要搞到妻離子散的下場。所以,只懂得干活掙錢的丈夫不是好丈夫,只會在家哄老婆的丈夫也不是有出息的男人,既知道掙錢又知道關心妻子的男人才是好丈夫,丈夫與妻子的關系上升到企業安全層面,就是如何把握好生產節奏與安全預控的關系。
安全是個抽象的概念,如果用圖形表述,安全就像一個三角體,由三個基點(刻骨銘心的個人防范意識、鐵壁銅墻的外部監管機制、行之有效的排查補救措施)組成,缺少任何一點,鐵三角的構架便會支離破碎,讓事故趁虛而入。當事人麻痹大意、違章操作,必然要沖垮個人防范意識的基石;管理人員例行公事、見怪不怪,必然要挖空安全監管機制的墻腳;先期排查、后期補救的安全措施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必然要崩斷最后時刻的救命安全帶、扎碎危險瞬間的保命安全氣囊。
當前企業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三類安全觀——
安全觀之一:關鍵詞“約定俗成、自取其咎”有人想:“我是來干活掙錢的,只要自己安安全全別出事就好,只要別違章傷害到他人就行,‘好言難勸該死的鬼’,至于別人愛怎樣就怎樣吧,對別人指手畫腳講多了說不定還得罪人,落個多管閑事的名聲”。
有人說:“規章是死的,^是活的,要學會變通,凡事都畏首畏尾地拘束在條條框框的規章制度之中,這不敢做那不敢干,如何克服現實困難兌現生產計劃?企業生產講得就是個風風火火、當機立斷,特殊時期要有特殊手段,特殊情況要有特殊對待,以前都是這樣干的,別人都是這樣干的,盡量小心就好,真正談安全第一,還是什么都不用干,足不出戶待在家里看孩子安全”。
有人講:“做飯都可能被菜刀切傷手指,幼兒園都經常會出現孩子磕磕碰碰的事情,更別提點多線長面廣、機器設備密集、作業項目操作環節繁多的企業生產,不出事是僥幸,出了事是正常”。
有人認為:“安全還是要講,活兒還是要干,我們該講的都講了,該做的都做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該出的問題始終都會出的,這是自然規律,只要干工作,事故就不可避免”。
安全觀之二:關鍵詞“高壓政策、殺一儆百”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形成連帶責任關系、嚴明賞罰獎處,形成“制度就是高壓線、制度就是火爐子”的嚴打管理態勢,可以有效避免重大責任事故和人為責任事故的發生;但從另一方面講,高壓政策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風聲一起,風聲鶴唳天下無賊,風聲一過,風肷草低見牛羊’’。只要大門一開、機器一響、車輪一轉,安全隱患便是此消彼長,麻痹思想更是暗潮涌動,我們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管得了這個管不了那個,往往是“壓下葫蘆浮起了瓢”,一些偶發性質的工傷事故還是無法避免。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生產與風險相伴,裝卸與危險相隨,我們不能改變事物相互轉化的客觀規律,我們只能延長事故發生的周期,盡可能將事故發生頻率和事故性質控制在安全指標之內。
安全觀之三:關鍵詞“入腦入心、變堵為疏”將安全督導從少數管理人員的耳提面命轉變為“拒絕違章、珍愛生命”的個體自覺警醒;將安全觀念提升為安全文化層面,將安全意識納入集體觀念范疇;將安全工作融入企業日常管理;將安全制度植入職工個體潛意識,通過安全文化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滲透能力,通過完善崗位危險源辨識機制,通過提高職工安全風險評估能力,通過班組長現場實時監督和工友們之間的善意提醒,實現“人要我怎樣”到“我自己要怎樣”的安全角色互換,形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安全敬畏心理,打造“個人、工友、班組長、安全員、現場管理人員、領導干部”多級安全監督體系,營造“一崗雙責、上下負責、責任連帶、互幫互助、集體防范”的安全文化氛圍,將事故隱患消除在萌動狀態,實現本質安全。
企業需要樹立什么樣的安全觀
其實,我們的企業安全出了問題,仔細分析,原因無非兩個:有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有人沒做該做的事。
隨著現代企業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企業生產不知幾何時變得像行軍打仗,硬性指標多、死命令多、生產節奏快,計劃任務限時限額必須干完。“事以急而敗者,十常七八”,當正規操作無法滿足生產進度要求時,為保證完成班次產量,個別人員個別情況下的違章指揮、野蠻作業趨勢開始有所抬頭,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企業生產節奏基本分為可控狀態和失控狀態,當前我們施行的計件工資制度的確起到激發工人生產積極性的關鍵作用,但受個人利益驅使,當工人們遇到所謂“甜活兒”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爭著搶著多干些多掙錢,最好一次就撈個“腦滿腸肥”,不經意問就把安全規章拋到腦后,想盡一切方法走捷徑趕進度,加大油門盲目求快,甚至發生群體性的違章作業、野蠻裝卸行為,此時,我們的個別基層管理人員也不光彩地充當了違章指揮的角色,生產節奏基本處于失控狀態,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我們常說:“生產要把握好節奏,既要快得起來,又能慢得下來”,決不能以降低安全標準和放松安全要求為代價換取生產進度,企業絕不要帶傷沾血的生產紀錄。
企業如何確保安全觀不走樣
企業首先要樹立正確完美的安全制度體系,其次要維護安全獎罰體系的絕對權威性。
一、企業要確保安全觀執行到位,必須全面推行“一崗雙責”,上到干部骨干下到普通職工,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既要抓好本職工作又要抓好安全生產,在高效完成生產的同時嚴格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真正做到安全員在與不在一個樣。只有職工自身安全防范意識提高了、安全責任感加強了,企業才能徹底打破安全管理者與安全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對立狀態,企業生產才能實現本質安全。
二、企業為平衡一線工人的安全觀與效率觀,可適當參考個別企業做法,每月從一線工人的崗位工資中抽出200元作為安全生產保證金,發生違章后,在正常處罰之外,如果屬個人違章行為,個人扣除當月安全保證金;如果屬群體性違章作業行為,所有違章參與者扣除當月安全保證金;如果當月無違章行為,當月安全保證金全部足額發放;處罰收繳上來的安全保證金用于獎勵發現或制止重大安全隱患的個人或集體。
三、在企業管理高層設置安全投訴電話,面向一線工人接受安全輿論監督,用于受理違章指揮或違章作業舉報,對反應問題屬實的情況,應在保守其身份隱私的前提下給予物質獎勵,在安全與效率之間形成有效的平衡機制。
四、建立安全生產預警機制,結合季節性高發事故和高危風險作業,每日通過短信群發的方式向基層工人發布作業危險指數預報,讓一線工人們時時刻刻感受到企業的關心愛護,從而加強職工風險防范意識和集體安全歸屬感。
五、加強企業生產班組安全文化建設,充分發揮集體防范效能。干部不能人盯人地提醒安全,安全員不能人盯人地提醒安全,但班長和工友時時處處都會出現在每一個生產者身邊。班組作為最基本的生產單位和管理單元,如果作業線上的每一個班組都能做到安全生產,那整條作業線也就實現了安全生產。班長身先士卒做好安全表率,班組成員之間互相照應提醒,這樣的班組首先是一個安全的班組;如果班長領頭野蠻裝卸,班組成員之間漠不關心、我行我素,這樣的班組遲早要出安全問題。
將安全觀念融入到企業每一名職工的記憶深處,營造“一人違章,大家譴責”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是我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石。(作者單位:煙臺港集團公司)
更正
本刊2012年第11期(總第416期)第82頁所刊發的中國重汽集團人力資源部王建華同志的稿件《談企業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淺議》一文,標題及目錄部分應為《企業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淺議》。
特此更正
現代企業教育雜志社
2012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