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地方政府都曾學習新加坡的發展模式,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對人力資源的開發——這也是自然資源極為匱乏的新加坡唯一可以利用的資源。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大規模的投資拉動雖然見效快,但明顯后勁不足,開發人力資源才是可持續的發展之道,畢竟它是社會總成的根本。
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我越.發感到中國企業的高層人士對學習的渴望,他們的學習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EMBA的系統學習與EDP的重點突擊式學習已經相當普遍。如今,很多社會團體、行業協會、企業俱樂部等發起許多更為新穎的學習方式,正吸引大家的加入。
在今年的教學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對福建石獅市青商會的一次授課。我為他們講授了《CEO領導力》,學員都是當地青商會的會員,他們大多是七八十年代生人,充滿活力,掌管著各自的企業,事業心極強。無疑,他們是石獅市一個年輕精英群體。
石獅市青商會成立于去年11月,由團市委負責,雖然只有一年的時間,但已表現出一定的影響力。會員都是當地年輕的企業管理者,也有創二代。這些人組織在一起,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要“抱團學習,引領新風”。學習是該團體的第一要務。會員有很多來自于中小企業,他們僻居一隅,為了謀求發展,渴望學習,但缺乏有效的途徑,青商會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系統學習的機會——他們開辦青商學苑,組辦青商沙龍,定期進行高層的培訓和企業標桿考察等活動。為什么要抱團學習?他們的章程中這樣寫道:“讓自己知道‘我是誰’:通過抱團學習,我們開闊視野,提升戰略眼光,我們發現其實我們應該友愛互助、抱團發展,我們的競爭對手遍布全國、全世界,我們很渺小。”抱團本身就是一張謙虛的學習態度。
青商會的另一宗旨是“引領新風”,他們的章程繼續寫道:“讓公眾認識‘你是誰’:通過引領新風,我們擔當起了企業家應有的社會責任,我們讓社會對我們這個年青群體所展現的風范刮目相看,贏得了尊重。”在成立一年中,他們已成功實施了兩次可以說是“移風易俗”的樹新風活動。
石獅當地有一項風俗,他們的宴席包括婚宴、壽宴以及孩子的周歲宴等都安排在晚上,晚上時間比較充裕,大家不慌不忙陸續入席,但久而久之遲到現象越發嚴重,很多宴席直到九點都因客人尚未到齊而無法開席,這讓所有人頭痛不已,甚至增加了一定的社會成本。青商會成立后的首要任務便是扭轉了這一陋習。一時間,各主要路段、酒店門口全都懸掛起“8點準時開席”的公益廣告,所有青商會員以身作則,并號召全市各大酒店積極響應,甚至很多酒店的高管也被吸收入會,成為這一改革的有力推動者。
在我授課中聽到這一事件時很受觸動,這顯然是一個成功變革的實例。這些青年才俊不但通過行動,引領了當地風氣的改變,而且該活動本身就是一次豐富的學習體驗。在組織的變革,尤其是文化變革中,有三個角色至關重要,即文化的承載者、權威人士以及自豪感的樹立者。會員們的身體力行,使他們抓住了這三個關鍵角色,促使變革走向成功。——他們顯然都上了一堂非常有效的組織變革管理課程,而這才是最為根本的學習。
青商會另一項“移風易俗”的舉措是開展“文明出行·利家宜業”的青商示范活動。如果你現在去石獅,肯定會看到攜有“青商會”標志的大小車輛,這些司機都是“文明出行”的踐行者。
顯然,石獅青商會已成為一個社會品牌,他們“善學習、會創新、有激情、講責任”,他們不但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而且是一群最具活力的社會推動力量,他們講求以身作則和社會擔當,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適宜區域發展的精英治理方式。
中國很多地方政府都曾學習新加坡的發展模式,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對人力資源的開發——這也是自然資源極為匱乏的新加坡唯一可以利用的資源。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大規模的投資拉動雖然見效快,但明顯后勁不足,開發人力資源才是可持續的發展之道,畢竟它是社會總成的根本。青商會的組建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它培養了社會精英,儲備了各方人才,并借助他們的力量去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使之成為提升整個城市和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目前,中國多地已經發起青商會組織,在福建地區,不只是石獅,它的幾個臨近市,泉州、晉江與南安也都有各自的青商會,并都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成績。
前幾天,再次得到石獅青商會的消息,他們很興奮的告訴我,其會員在今年底眼看突破400人。我對其表示衷心的祝賀——這對一個人口只有30萬的小城來說,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