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馬家子村地處遼西102國道一側,是當地商業集市較發達之地。村里的一所小學就坐落村東102國道的南側。近幾年來,由于學生數量減少,被鎮中心小學兼并。從此,馬家子村小學成了空閑的場地。
2009年,村委會將村小學校及南側5畝地租給鎮里某個體經營者。2010年5月中旬,距離租賃合同期滿還差1個月的時候,接連有承租者找到村委會,分別要以年租金3萬~5萬元的價格租賃該場地??闪钊瞬唤獾氖牵罱K,村委會經集體研究,以年租金3萬元承租給了外地人葛某用于建服裝加工廠。2011年2月下旬,部分村民了解情況后,憤憤不平地找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理論,得到的回答是服裝加工廠屬于環保企業,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該企業的建立還能為村里解決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而后來的實際情況是:該服裝廠只與多數村干部的親屬簽訂了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其他村民只有幾人被登記做計件工,而且因工資低,幾乎沒人肯去。
對于村干部的解釋,村民們非常不認可,他們又找到鎮里。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受鎮領導指派做村民工作,對村民說:“村委會成員都是村民代表,他們既是村委會組織者,也有權代表村民行使民主權利。再說,雙方所簽訂的出租協議既成事實,希望村民給予理解?!?/p>
協商不成,村一、二組的小組長黃某、張某等39名村民聯名起訴,請求人民法院依法確認租賃協議無效。
人民法院審理后,支持了39名村民的訴求,依法判決該租賃協議無效。
檢察官點評
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币话銇碚f,村委會在管理中,有權代表村民行使權利,但其所簽訂的這個租賃協議又為何無效呢?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財產,屬于該村全體村民集體所有,每個村民對集體所有的財產均享有平等的權利。既然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了體現村民自己管理自己事務的自治性,對一些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做出了“相當民主”的規定,即“重大事項”必須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如果村委會的管理者剝奪村民的這種權利,村民作為自治組織的主人,就有權通過訴訟要求歸還其權利。
那么哪些事項屬于重大事項,必須經過“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呢?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24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一)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員及補貼標準;(二)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三)本村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資籌勞方案及建設承包方案;(四)土地承包經營方案;(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七)征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方案;(八)以借貸、租賃或者其他方式處分村集體財產;(九)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逼渲?,第(八)項明確規定“以租賃方式處分村集體財產,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而本案中村委會將村小學校及南側5畝地出租,并未經村民會議討論征得村民同意,也未經村民會議授權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明顯違背了法律規定。
也許有人認為,本案屬于確認之訴,雖然案件的處理結果涉及不到村民個人對財產的分配及分割,但是,起訴的村民是村集體財產的共有人,也是當然的利害關系人,當其權益受到侵害時,理所當然享有訴權。村委會未經民主議定程序,未召開村民會議表決,擅自將集體土地出租給他人,不僅剝奪了村民的民主權利,損害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利益,更違反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法律規定。所以,村民作為本集體組織成員、集體財產的共有人,完全有權利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既然村委會集體擅自出租行為違反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那么,依照《合同法》第52條第(五)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的規定,人民法院支持了39名村民的訴求,依法判決該租賃協議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