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
村干部管理實現“三化”
廣西平南縣通過盤活培訓資源、激活選人渠道、健全管理機制,實現村干部隊伍在育人、選人和管人的多元化、公平化、規范化。
盤活資源,優化培訓方式,實現多元化育人。平南縣與行政學院、縣委黨校、廣播電視大學和培訓基地聯合辦學,著力提高村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利用遠程教育平臺,進行政治理論、農村實用技術視頻節目點播。聘請專家教授對村干部進行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等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擴充源頭,拓寬選人渠道,實現公平化選人。一是在大中專畢業生中公選村官,優化村級班子知識結構。二是在村兩委換屆中,注重從農村經濟能人中選拔村干部,實現村干部隊伍向發展創新型轉變。三是從村干部中招錄鄉鎮機關公務員,激發村干部工作熱情。
健全機制,嚴格管理措施,實現規范化管人。主要是完善定期座談制度,健全學習培訓制度,建立考察檢查制度。(李建平)
山西省
表彰100項
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
在最近召開的山西省首屆大學生村官創業設計大賽表彰大會上,100個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受到表彰,同時,這些項目負責人受到項目扶持資金等獎勵。
2011年8月,山西省委組織部、山西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省婦聯和省農村信用聯合社在全省大學生村官中開展首屆創業設計大賽,最終評選出一等獎項目20個,二等獎項目30個,三等獎項目50個。
目前,山西省設立創業資金2.3億元。在首屆創業設計大賽中,以上相關部門直接給予700萬元扶持資金。山西省在崗的19189名大學生村官中,有8419名領辦、創辦和參與創業項目,占43.9%——山西省已經形成很好的創業氛圍。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湯濤表示,仍然要在大學生村官創業環境下功夫,比如:要使用好全部創業資金,引導大學生村官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并要以縣為單位作好系統的、實地的、專項的培訓。
山西省委組織部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要與山西省實際相結合。2011年10月底,山西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把確保農民收入翻番作為核心任務。大學生村官創業要與此核心任務相結合,帶領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產業化。同時要求大學生村官創業要講求科學性,避免盲目性。要對創業項目的市場優勢、農村資源優勢和農村產業政策作深入研究,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和資源。還要把大學生村官的創業與人生理想相結合。(本刊記者)
平邑縣卞橋鎮
村務公開實現“三轉變”
為扎實推進村務公開工作,促進新農村建設,山東省平邑縣卞橋鎮傾力打造陽光村務,切實將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
在公開內容上,由針對性公開向全方位公開轉變。將村務公開的內容擴展到村級政務所涉及的涉農政策、村集體經濟和公益事業建設項目等各個方面。目前,卞橋鎮61個建制村都能按要求建立公開欄,公布重點工作安排、重大決策與執行、干部聯系點安排、階段性工作部署、群眾關心熱點問題處理、強農惠農政策與執行等內容。
在公開層面上,由事后公開向全程公開轉變。明確村級政務、村民自治事務、村級財務公開的詳細內容,對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惠農補貼發放、各類扶貧項目、民政救災款物、征地補償等重大村務事項必須做到對全體村民“事前通氣、事中征詢、事后公布”。
在公開程序上,由隨意性操作向規范性操作轉變。嚴格公開程序。首先,提出村務公開的具體方案。其次,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對方案審查、補充、完善后,提交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聯席會議討論確定。第三,村委會通過村務公開欄等方式,按照常規公開和即時公開要求的時限及時公布。第四,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答復。(唐貞強)
賓陽縣新橋鎮
多舉措加強村干部管理
2011年以來,廣西賓陽縣新橋鎮建立績效獎懲、教育培訓、結對幫扶、約束監督等制度,加強村委(社區)干部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首先,建立村委(社區)干部績效目標管理制度。將本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人口與計劃生育、經濟發展指標和基層黨建工作納入績效考評內容,并將村干部績效考核結果、個人年終測評考核結果與工資獎勵補貼掛鉤。
其次,建立教育培訓制度。采取以會代訓、專題培訓、“走出去”和“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全年開展各種學習培訓、組織村干部到周邊縣、區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有效提高了村干部帶領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
第三,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建立“政府+銀行+村委”結對幫扶制度,為想發展經濟、干實業的村干部提供政策支持,在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專門開設綠色通道提供資金支持。與此同時,新橋鎮30多名領導干部和涉農專業技術人員不定期到16個村委(社區)巡回指導,增強村干部帶領群眾致富能力。
第四,建立約束監督制度。全面推行規范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施程序,建立完善村級重大事項申報、村務黨務公開、村務質詢等管理制度,從而有效約束了村干部行為。
(蒙鴻翔 李錦山 陸世祥)
城固縣
“四方聯動”整治后進村
陜西省城固縣始終把整建后進村、難點村作為村級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常抓不懈,通過多方聯動抓整建,促使整建村干部作風明顯改進,有力地推動了整建村經濟發展。
一是縣級黨員領導包聯指導幫建。城固縣每年在全縣按10%的比例倒排出相對后進村,統籌安排30多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每人包聯1~2個整建村,在包聯幫建過程中不定期深入聯系村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為群眾辦實事好事。
二是縣直部門單位包抓協助援建。結合開展連心共建活動,將整建村分別落實到縣直部門、企事業單位協助包抓,通過從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扶持,增強后進村加快發展的后勁。
三是鎮黨委抽調干部駐村整建。18個鎮共抽調152名干部組建35個工作組駐村實施整建工作,對組織不健全的村立足于“選”,對班子不協調的村立足于“促”,對經濟發展滯后的村立足于“幫”,對熱點難點問題突出的村立足于“整”,有針對性地解決后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
四是組織部基層辦巡回督導促建。縣委組織部基層辦不定期巡回整建村督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總結經驗,推廣典型。同時,將整建工作納入年度黨建工作考核,確保整建工作不走過場、收到實效。(郭一凡)
運城市鹽湖區
村兩委換屆先定事再選人
為破解“選什么樣的人,怎樣選人”的難題,在2011年村級黨組織和村委會換屆選舉中,運城市鹽湖區創出新招——“先定事、后選人”。
為真正把新選舉辦法做實做好,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委把具體工作分為5個步驟:問卷調查、問卷梳理、張榜公布、揭榜競選、承諾立狀。在選舉前4個月,鹽湖區組織人員進村入戶,征求對本村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各村3年的建設發展目標和每一年的具體工作任務,做到“問需于民”。圍繞制定出的發展目標,進行揭榜競選,“以需招才”。
為避免過去參選者競職承諾“開空頭支票”的“老套路”,便于群眾監督,他們將承諾內容細分為創業承諾、民生承諾、廉政承諾和辭職承諾4項,就發展致富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福利待遇、公開政務財務以及保障村民參與權、知情權等立“軍令狀”,完不成任期目標或違反任何一項立狀內容,主動辭職。
鹽湖區委書記王志峰介紹,“先定事、再選人”的辦法,核心是“三變”:變以往的“為選人而選人”為“為辦事而選人”;變原來的“誰給好處就選誰”為“誰能為大家辦實事、辦好事才選誰”,使選民選舉更理性、參選人更慎重;變原來的盲目承諾為謹慎承諾,更有利于村莊的長遠發展。(劉亮明)
蒼山縣
向城鎮齊抓共管強化村干部作風建設
山東省蒼山縣向城鎮樹立一種理念、狠抓一個環節、落實一套制度,確保村干部作風過得硬、權力用得當、事情辦得公。
樹立一種理念。以宣傳教育為抓手,以“務實、清廉、為民”為目標,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大力宣傳村干部廉潔自律的政策法規,警示村干部時刻注意個人作風,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強化對村干部的作風教育,確保村干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狠抓一個環節。一是把好“入口”,在村干部選拔任用最初環節,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按照“兩推一選”辦法,將素質高、能力強、想干事、會干事的人選入村干部隊伍。二是疏通“出口”,建立健全村干部末位淘汰機制,積極開展民主評議村干部活動,定期對村干部作風情況進行考核。
落實一套制度。該鎮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村干部作風督察制度、村干部作風舉報制度、村干部問責制度,進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會決策制度、村務公開制度、財務收支制度等,大力推行“陽光黨務、政務、村務”,將村干部的工作情況和個人作風置于制度的約束和村民的監督之下,同時吸收采納村民的合理化建議,防止“一言堂”、“一刀切”,確保村干部的各項工作程序規范、陽光操作,經得起群眾和實踐的檢驗。(付國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