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相關部門來了通知,家里的寶寶要在10月27日去接受1歲半的檢查。那天,毛豆1歲7個月2周。
去了才知道,這次1歲半的檢查增加了很多智力測試。
第一個項目是10個人左右一組,大家一起做游戲,聽故事。
先是孩子和媽媽席地而坐,一個老師在前面一邊唱兒歌,一邊示意媽媽幫孩子一起做。我開始很疑惑,這與檢查有啥關系呢?后來想可能一是讓媽媽和孩子放松,二是專業人員在一邊觀察媽媽和孩子的親子程度和孩子的表現。老師唱的是外國兒歌,音調略知,可我不會唱,毛豆也沒接觸過,不過他還是在我身邊堅持下來了。
接下來是老師在黑板上貼上圖紙講故事。這下毛豆坐不住了,上前指著圖依依呀呀。我特意坐第一排,也沒能制止他。故事共3組,老師講完第一組在講第二組前,毛豆就迫不及待地示意老師像第一組那樣做。小子表現出超級的理解力和積極性,結果好像是毛豆配合老師一起完成了這項節目。幾個助手和媽媽在一旁微微笑。我則有點緊張,不知道為什么。
第二個項目是一對一的智力測試。
老師拿出幾個小方塊,還沒示意如何做。毛豆就1塊、2塊、3塊像熟練工一樣地搭了起來。接著,老師拿出一個A4紙大小的市板,上面有三角、圓形和正方形3塊,毛豆準確無誤且迅速地完成了。
老師拿了一張白紙板擋在前面,把一個紅色小球從紙板后面滾出。毛豆伸手去拿小球,老師又來了一遍,這次使小球中途在紙板后面停住,毛豆把手伸到紙板后面,顯然是正確的。我開始沒理解,老師解釋說是看孩子的記憶和其中的關聯性,知道球從哪里來的。
接下來,老師對著毛豆用英語問:幕幕,你的眼睛在哪里?我一愣,這下難到毛豆了,毛豆早知身體的某些器官,但從來沒有用過英語,一周2天的臨時托兒所也不可能教,于是靈機一動為毛豆做起了翻譯:毛豆,你的眼睛在哪里?鼻子在哪里?我對老師說他現在還不會說話,在家我們也是用英語和中文交流,他也能理解很多。老師說,你不介意的話那我們會在2歲時打電話了解一下語言發展情況。接下來老師出示的卡片,也由我直接翻譯成中文來問他。除了剪刀,其他的毛豆都能用手指一一指出。
第三個項目是測試身高、體重、頭圍及進行內科、牙科檢查。
進這個檢查的房間前,我們總是不斷地聽到哭叫聲。一進門我們就看到測身高的一個市框橫放在地,我一邊幫毛豆脫衣服一邊說,去,到那里躺下來。他以為是好玩的就興匆匆地上去自己躺了下來。沒等搞清已被量好,阿姨說他是唯一一個不哭不鬧,自己躺下的孩子。我暗自高興。然后是內科檢查一下,再由牙醫看看牙。一切都很順利。
隨著心智的發展毛豆越發可愛,我每周2天去公司上班不能和他在一起。雖然我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多過毛豆爸爸,但毛豆愛戀爸爸的情結卻日漸加深,這一大一小我的兩個男人,一定是有天生的緣分。毛豆最幸運的是有個比媽媽還好的爸爸,每天回家最晚不會超過7點,除了周六周日的休息,每年還有4個月的假期。當然,爸爸一有時間就和毛豆玩,毛豆開心的程度明顯高于和我在一起時;而爸爸也恨不得一天24小時與他在一起。雖然爸爸媽媽明白,照看毛豆一天要比工作還累,可爸爸媽媽還是很享受和毛豆一起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