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對小學生而言,習作的困難主要有兩點:(1)不知道寫什么。小學生生活范圍狹窄,對自然、對社會的認知能力有限,不善于從平淡的生活中提取習作素材。(2)不知道怎樣寫。這里有三個客觀原因:①受傳統作文教學束縛,學生不敢表達真情實感;②語言積累貧乏,學生不知道該怎樣表達;③缺少一定的寫作技巧。
“注重激發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是“新課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作為語文老師要各盡其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聯系學生習作中的問題,我想在習作教學中,首要解決的還是“寫什么”的問題,因此,回顧自身的習作教學經歷,我努力創設條件,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尋求多種途徑,提高寫作能力。
一、指導觀察,教給觀察的方法,豐富生活積累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實際,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它道出了寫作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了情感體驗,才能表達真情實感。在學生習作前,通常我會布置學生進行觀察,并指導觀察方法。如,學校教學樓后面的花圃里栽種著三棵桂花樹。秋天,桂花開了,滿樹的香氣飄出好遠,校園里洋溢著濃濃的甜香,學生走過桂花樹邊也會情不自禁地深呼吸。我利用這個機會指導學生寫《校園里的桂花樹》,帶著學生從遠到近,循著花香而來,指導學生看那綠球似的樹,賞那米粒大的、星星點點的花,聞那醉人的香氣,撿拾飄落在地上的花瓣,隨意地在樹下坐一坐,讓學生與這些花樹的精靈們盡情地接觸——回到教室,一篇篇習作應運而生,學生對花樹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有的學生寫道:“綠油油的樹葉之間夾雜著小小的、呈淡黃色的花,像一個個舉著小黃傘的精靈,調皮地靠在一起,一團團、一簇簇、悠悠地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有的學生寫道:“我望著這美麗純潔的桂花樹,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十月賞桂花,香氣滿乾坤。真想長居此,與君長相伴。”
風雨雷電,日出月落,花鳥魚蟲——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讓每位學生擁有智慧的頭腦、敏銳的眼睛、靈巧的耳朵,學生會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
二、開展活動,激活思維,為學生習作架設橋梁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加以整合,也能為學生習作提供豐富的寫作內容。例如,第九冊有一則口語交際,內容是說說公益廣告。這些公益用語充滿了人性的關懷,充滿了溫馨的感覺,學生對這個內容非常感興趣,愿意學,愿意說,學習的愿望很強烈。學生脫口就說出了幾則:常州是我家,衛生靠大家;寧等三分,不搶一秒;為了家人的幸福,請您安全駕車——我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鼓勵他們繼續收集有關的公益用語,了解公益廣告,并自己創作公益用語。根據學生的創作情況,我與大隊部聯系,指導學生在“紅領巾電視臺”組織了一期“中隊之聲”節目——說說公益廣告。學生的創作熱情非常高漲,紛紛對自己的作品加以修改、潤色,組織稿件,推選主持人,編排節目順序。在紅領巾廣播中,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上臺做了宣講。事后,我引導學生說說這次活動的感受,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講了這次學習公益廣告的收獲,有的講了第一次主持隊活動的心情,有的講了從這次隊活動感受到的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同學們的收獲是多方面的。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學生有了生活體驗,作文也就自然激情澎湃了。丁啟宏同學在他的日記中寫道:“這次中隊之聲展示了我們中隊的實力與我們中隊的風采。這使我感到了團結的力量,如果沒有人選材,沒有人理睬,沒有人排練,沒有人提意見……‘中隊之聲’能辦得好嗎?所以,我要對所有參加這次活動的人說一聲:謝謝!……”一位同學在她的通訊稿中寫道:“這是我在學校電視臺第一次露面!當孫老師把聚光燈對準我時,我的心怦怦直跳,臉燙得厲害,我拼命控制住似乎要跳出胸口的心臟,裝作老練地看了一眼鏡頭,讀了起來……讀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才發覺手心里濕淋淋的,連襯衫都濕了。可我覺得特別高興,好像心都要飛起來了。”
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深入實際,觀察分析周圍的人和事,就能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三、模仿范例,學習表達,感受成功喜悅
書本中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的范例,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我們要好好利用這一書本資源,引導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結構安排、描寫刻畫的精妙,并盡量提供機會,指導學生模仿范文,學習構段成文,為學生習作提供一個臺階,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自信心。例如,在學習了《小鎮的早晨》這篇課文后,學生學到了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隨后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熟悉的場景練一練,一定言之有序。在學習《珍珠鳥》這課時,師生都被這可愛的小鳥迷住了,它那小巧的身材,特別是與作者相處時的和諧美好讓人很感動。我們細細體會了作者用詞的精當,描寫的細致、生動,感情的真摯。學生體會到了細節描寫的作用。在寫觀察作文“小動物”時,許多同學都做到了細致觀察,都能抓住細節,寫出感情。一位同學在作文《小金魚》中寫道:“尤其是‘紅頭冠’魚,它有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像兩顆發亮的珍珠。身上的魚鱗閃閃發光,像披在仙女身上的彩衣一樣。小小的嘴巴像個噴泉,時而吐出泡泡,時而張開小嘴吞食食物。在清澈見底的水中,‘紅頭冠’的小尾巴一動一動的,像在顯示自己的漂亮和威風。——最機靈的就是‘紅頭冠’,每次我把食物拋進水中,‘紅頭冠’就把大嘴張開,看準目標,一下子撲過來,把食物吞進嘴里,然后嘴巴一合,身子一退,食物就吃掉了。”
學生剛開始寫作時都會覺得很迷茫,不知道如何落筆,如何表達。我認為學習寫作就如習武,一招一式要學習操練,才能領會要領,觸類旁通。我們將學生的習作資源放進切身的生活感受,實踐體會,在習作內容、方法上加以引導、輔佐,學生的習作水平、習作興趣就會得到提高,學生就逐漸學會自由表達真情實感了。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東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