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艷
【摘? ?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為其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并且讓知識變得生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然而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和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問題,導致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有所限制。本文在分析數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5-0187-02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Fourth Primary School of Xingguo Town, Qin'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HU Yanyan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it with many conveniences, and it has made knowledge alive and mad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more active. However, in some remote plac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is limited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teachers' maste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how to effectively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升了教學的總體質量和效果。然而,新疆這樣的偏遠地區,因為硬件設備不過關,課件設計不夠合理,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知存在局限性等問題,一些教師未能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有些教師甚至放棄對其使用,這樣使多媒體教學成為空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一)利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使用創設情境的模式指引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其主動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對于教師展開教學無疑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按照教學的特點以及內容,運用信息技術繪聲繪色、生動有趣地展開教學,在新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營造強烈的矛盾沖突以及感官刺激,引發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以及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從厭學變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愛學習。微課創新教學模式的出現,為學科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互滲透提供了可能。教師要利用微課來開展靈活多變的教學,讓學生感知自主學習數學學科的樂趣,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學科的學習,從而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二)有利于深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數學課是一門需要抽象思維的學科。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與知識點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巧妙地加以組合,在教學中播放,有利于深化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面。在數學課上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抽象。難于理解的數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另外,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具有豐富多彩的素材,教師可以選擇搜集合適的教學素材,融入教案設計中,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對信息技術掌握不足,應用效率低
教育信息技術盡管在小學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但在新疆這種偏遠地區,很多教師還不能充分發揮其實際價值。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的只是皮毛,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信息技術在課堂中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缺乏合理性
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化教學的一種趨勢,大部分教師也抱著極大的興趣將這種方式應用在教學中,但對于新疆這種偏遠地區的教師來說,同樣會存在誤區,由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不足,在課堂中無法有效借助投影儀或白板來播放與教材內容相配套的視頻,演示PPT課件等豐富多樣的方式來完成現代化教學目標,為教學帶來了一定困惑。
三、讓多媒體成為偏遠地區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調味品
(一)提升教師運用多媒體軟件的水平
就目前而言,新疆這類偏遠地區的教師只可以運用現成的課件或簡單的制作課件,對PowerPoint軟件方面的知識并無太深的了解,這使軟件的許多功能并未得到有效運用。只有教師熟練地掌握并應用軟件,把課件和所要講課的內容相聯系,才可以將多媒體課件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同時,學校應積極培訓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并及時進行考核,教師對軟件的操作熟練程度直接決定對多媒體設備運用的程度。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如PowerPoint、Excel等操作方式。
(二)靈活應用信息技術
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找出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之處。教師可以針對知識內容展開著重教學,對內容進行闡述、總結并且歸納,將多媒體設備以及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新內容。比如,在講解“長方體的認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其中包括: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并且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以上展示的是什么圖形?”在學生回答完畢后要強調是平面圖形。教師進行總結:平面圖形是由線段所圍成的,并且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立體圖形,設計問題:“現在所展示的還是平面圖形嗎?在生活中大家見過這樣的實物嗎?”通過這樣引導學生主動說出實物和立體圖形。通過信息技術設計問題,不僅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可以形成新舊知識的比較,使學生帶著好奇心學習。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長方體,讓學生認識頂點、棱以及面,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三)教師應創設多元情境,增強教學效果情境化
教學是新課改尤為倡導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的融入更加促使多元情境成為可能。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邏輯性,隨著年級的提升,難度會加大,很多學生面對新知識或復雜的知識,會產生生疏和懼怕的心理,從而影響自身學習的效果。而情境的創設則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思維,生活化、趣味化情境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熟悉感,快速融入課堂。要通過教育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合理地應用圖片、音頻、視頻以及動畫等元素。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不同的階段創設適宜的情境。比如,在新課導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視頻的方式播放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進而由場景來引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腦海中思考。
(四)運用信息技術的優點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的優點突破靜態的教學模式,達到動態教學,把數學知識靈活地展現給學生。例如,在教師講解“路程、時間與速度”時,教師可以設計應用題:隧道總長為1500米,一列火車的長度是150米,假如火車以30米每秒的速度經過此隧道,需要花費的時間是多少?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鐵路和隧道的畫面,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然后駛入火車,讓學生觀察火車車頭進入隧道和車尾駛出隧道的畫面,讓學生知道火車一共需要多長的時間才可以完全經過隧道。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把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信息和問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動態的情境進行觀察并且分析,進而快速解決問題。
(五)利用“互聯網+”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
學校應根據特殊時期情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制定小學數學教學的管理方案及課程計劃,根據不同年級數學教學情況,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比如,學校應充分引導學生在家合理安排自身的學習生活,同時利用“互聯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制定網絡課程,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開設網上學習課程,對新知識進行預習,對舊知識進行復習,以此提高小學數學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總之,對小學生而言,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著很大吸引力,而且具有積極作用,然而想讓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出更大的功效,就需要考慮學生、教師和硬件設備等各種問題,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才可以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魏宏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6(76).
[2]蘆偉.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2020(0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