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梅

【摘? ? 要】為了提高新時代課堂教學實效,教師愈發注重通過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明確創新教學的方向,加快教學改革的進度。教師要讓歷史教學迸發出強盛的生命力,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基于此,教師要迎合信息化時代的教學需要,將信息技術靈活地運用在歷史教學中,打造一個具有較高信息化水平的歷史課堂,讓學生在有良好教學條件的學習園地中獲得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方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5-0181-02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Optimal Integration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High School
(No. 3 Middle School of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HAN Dongmei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teacher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accelerating the progress of teaching reform. Teachers should make history teaching burst out with vigorous vitality, let students gener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history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teachers should cater to the teaching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flexibly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story teaching, create a history classroom with a higher level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llow students to develop in a learning garden with good teaching condition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ing reform
將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相結合,是歷史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課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展開高效的歷史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高效獲取豐富的知識信息,大幅度地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果。因此,本文圍繞著“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優化運用策略”這一重要話題展開討論,以期提高新時代歷史教學的成效。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傳統模式對歷史教學的影響比較深遠,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上更加突顯了一些教學問題:一是有些教師將黑板教學改為幻燈片教學,但僅是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沒有明顯的變化,導致歷史教學中存在“換湯不換藥”的教學問題;二是有的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采取的教學措施并不多,對學生的信息化學習缺乏科學的指導,導致學生沒能真正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習慣,依舊停留在對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為主要手段的學習層面上;三是有的教師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展開歷史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都在瀏覽圖片、觀看視頻上,卻缺乏對歷史知識及相關問題的獨立思考與探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效。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并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優化歷史教學。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優勢
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相結合,是新時期歷史教學的重要發展趨勢。教師可在這一教學發展趨勢下,有效體會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首先,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歷史教學,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讓歷史教學氛圍不再如同以往那樣枯燥乏味,為實現學生的樂中學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條件,有利于增強學生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的熱情。
其次,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歷史教學,可讓歷史知識更加具體化和形象化,以此讓學生對歷史知識形成比較穩固、深刻的記憶,不易遺忘。歷史學科對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提出了比較嚴格的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運用優勢,幫助學生克服記憶知識點這方面的不足。
最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歷史教學,可啟發學生對歷史知識或問題的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思維活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解讀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新課導入教學
新課導入環節是一整節課中最基礎的教學環節,教師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可讓學生快速獲悉新課的學習主題,有利于調動學生對新課內容的學習積極性,主動走進課本,了解新課的歷史知識。教師可利用信息化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選擇歌曲導入和故事導入等有效的導入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克服學生學習注意力分散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專注度。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歷史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聆聽歌曲,然后在多媒體上呈現國歌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國歌承載的國家民族精神,讓學生深刻體會國歌承載的積極精神與人民意志,并激發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投入歷史課中。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重點知識教學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教師倍加重視的教學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在重難點知識的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為主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難點的歷史知識。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一課的教學中,中國夢的內涵、為實現中國夢而制定的奮斗目標等都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讓學生可以穩固掌握這些知識點,教師可在多媒體屏幕上呈現中國夢的相關圖片,利用豐富的圖片信息資源,讓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中國夢的實現要點。比如有的圖片上點綴了這樣的語句:“民族復興,我的夢”,學生可嘗試從“民族復興”的角度思考和解讀中國夢的內涵。教師還可根據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圖表、琳瑯滿目的超市產品圖片、棚戶區居民遷入新居圖片等方面的圖片資源讓學生了解經濟建設的成就,也可讓學生從“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圖片入手,進一步了解我國在建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展。學生結合這些現實世界的理念、政策、戰略方針等要素展開歷史學習,可顯著提高歷史知識學習效果。
(三)輔助信息技術進行思維導圖教學
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存在知識遺忘快、知識整合能力低等方面的問題。教師應通過科學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輔助信息技術展開思維導圖教學。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引入思維導圖學習軟件,創建一個思維導圖框架,讓學生找好思維導圖的中心詞,然后結合課本知識,在思維導圖的枝干上填充內容,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思維導圖。在這一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可系統地整理歷史知識,并有效理解歷史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效果,并提高學生的圖形思考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比如在《科學技術的成就》這節課中,學生可直接圍繞著“科學技術的成就”這一中心詞建立思維導圖,第二級的思維導圖枝干可劃分為三個部分,包括“一窮二白的艱難局面”“科教興國戰略”“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在此基礎上,學生可繼續解讀歷史教材內容,對當時的國家發展背景、以袁隆平和鄧稼先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詳細的了解。學生可通過信息化的學習手段了解具體的“兩彈一星”“神舟”飛船的科技成就,還可了解燦型雜交水稻的科技成就,然后總結科學家取得成就的原因與經驗,將其納入思維導圖中,建構起完善的思維導圖知識結構,學會根據這一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系統地記憶這節課的歷史知識點,促進學生歷史學科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趨勢下,教師應審視歷史教學中遺留的問題,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具體優勢,對歷史教學進行全面的優化。實踐證明,初中歷史教師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可逐漸消除傳統模式帶來的不良教學影響,還可提高歷史教學的先進性水平,同時也可大幅度提升歷史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陳麗莎.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12).
[2]王紹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J].求知導刊,2019(47).
[3]陳云輝.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歷史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8(A4).
[4]劉菊. 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完美整合,實現課堂最優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2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