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南一帶經常遭受特大旱災,給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大春生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結合各地玉米生產和旱情實際,提出以下生產意見:
一、品種選擇
選擇優良雜交玉米種是抗旱栽培的主要環節。因此,在種子選擇上,應精選抗逆性強、在當地適應性好、豐產性高的雜交種。
二、種子處理
播前進行種子精選和晾曬。挑選均勻一致的種子,太陽下曬種3天,提高種子發芽勢、抗病性和出苗整齊度。
三、培育壯苗
1. 營養土的配制。營養土配制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方法是用細肥土、細廄肥按3︰7的比例,再按每畝5公斤加入磷肥和適量清糞水,混拌均勻堆漚3~5天后使用。
2. 制缽(坨)。在營養土中加入適量清糞水,使之能揉捏成團即可。用手工捏制成拳頭大小的營養坨,留上播種孔。用制缽器按其操作規程制作。營養缽(坨)應擺放整齊,播種孔向上。每畝大田準備4500~5000個缽(坨)。
3. 苗床整理。苗床一般按寬67~100厘米,深7厘米左右開廂作床,廂面要平整,苗床底用塑料薄膜鋪墊,以防根系扎入床土中移苗時傷根。營養缽(坨)擺放好后,用塑料薄膜覆蓋苗床,以便保持水分、防止營養缽(坨)干燥及防止苗床或播種孔積水。
4. 播種。每年干旱較為嚴重的地方光熱條件都較好,可較往年推遲一個節令播種。每個營養缽(坨)播一粒種子,并將營養缽(坨)澆足水分,蓋上3厘米厚的細肥土,加蓋塑料薄膜。土地多的農戶可分成3~5期播種。苗床期要加強田間管理,防止缺水、燒苗、人畜踐踏等,一葉一心期揭膜通風、練苗,準備好充足的健壯苗。
四、移栽
1. 移栽時間。移栽期在二葉一心期,此時移栽容易定向、成活,返青時間短,生長健壯。要克服小苗定向率低、大苗返青時間長、老苗易形成僵苗而造成減產的問題。
2. 栽培密度。應根據地塊肥力、玉米品種及套間種方式定植,每畝玉米3500株左右為宜。
3. 移栽方法。采用雙行開溝單株種植,先將苗床里的玉米苗按大小、強弱分類,選生長健壯、整齊一致的苗集中種植;按25~27厘米間距定向擺放到移栽溝里,第二片葉垂直指向大行,以充分發揮個體和群體優勢;將農家肥、化肥施在兩株玉米苗之間,用清糞水澆施在營養缽(坨)上幫助定根提苗;然后再覆土掩蓋,并于當天覆蓋地膜,防止水分散失。
五、蓋膜
地膜覆蓋具有保水、保肥、保溫、保墑、抑制雜草生長、提高光合效率等作用,在易受干旱的地區,地膜覆蓋栽培顯得尤為重要。覆蓋時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移栽覆膜后,經常檢查,地膜兩側是否壓嚴,發現漏壓和風扒,立即取細土壓好。二是及時放苗,玉米二葉一心期,及時放苗,挖小孔,放單株,放苗后,用細土封嚴開口,防止膜孔跑氣透風,引起燒苗,雨水不能滲入膜內。三是在玉米10~11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25~30公斤,追肥深度10~15厘米,追肥部位距主根距離12厘米,追后用土封嚴。
六、生產建議
1. 云南省鎮雄縣是干旱較為突出的縣,由于光熱條件較好,可適當推遲播種期,最遲于4月25日前播種玉米,也能正常成熟。
2. 由于播種期推遲,可選用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種植,如黔興7號、羅單3號、鎮單3號等。
3. 如到4月底還遇干旱天氣,可采用玉米“濕直播”技術進行播種。具體做法是:先開溝作為玉米播種行,在行內先施入農家肥、復合肥等作底肥,澆足清糞水、清水,并立即覆土蓋膜,蓋膜時膜側上下不能有大土塊,地膜要用細土將四周壓實,隨后即可用手指或器具按規格打孔播種(規格如同單株育苗移栽技術),每孔放一粒玉米種,隨后用細土掩好壓實,防止水分蒸發散失。也可以先開玉米播種行,待下雨后,馬上施肥播種蓋膜。
4. 推廣直播玉米移栽補苗技術。由于干旱影響,直播玉米會導致缺苗,為保證直播玉米全苗、齊苗,應推廣育苗移栽補苗技術。方法是:在播種后出苗前育部分預備苗,待大田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用育好的苗帶土移栽補苗,移栽后及時澆水。
5. 在干旱地塊,若近期無降雨,農戶暫時不要播種,這種情況容易造成“炕種”。
6. 關注天氣預報,適時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