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嶺南黃雞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家禽研究室經多年培育而成的黃雞品種。
審定情況:嶺南黃雞Ⅰ號(2002)和嶺南黃雞Ⅱ號(2002)。
特征特性:該成果配套出快長型、特優矮小型、快長節糧矮小型、快慢羽自別雌雄型四個適合市場需求的嶺南黃雞配套系,商品肉雞56日齡平均體重1.74公斤,飼料報酬率2.27︰1,生產性能居全國14個快長型配套之首,成為國內生長最快、飼料利用率最高且不含穩定性白羽肉雞血緣的黃肉雞配套系,節糧型配套系每枚商品種蛋耗料量比正常型減少56~60克,特優型配套系父母代產蛋比地方種雞提高40%~100%,快慢羽自別雌雄配套系自別率達98%以上。
飼養技術:
1. 育雛的前期準備工作
要對欄舍和一切用具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欄舍可按每平方米30毫升福爾馬林加15克高錳酸鉀混合后熏蒸24小時,用具一般采用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浸泡消毒,然后在太陽下曬干備用;肉雞的飼養方式大多采用平養不換墊料,入雛前墊料也應鋪好一起消毒,墊料常用細刨花或米糠等松軟、干燥、吸濕性強的物質,厚度一般為8~10厘米;準備好雛雞食用的小雞料,并購買常用的抗菌藥和消毒藥備用。
2. 雛雞的飲水、喂料
由于長途運輸,雛雞進入雞舍后,休息片刻即可喂水,一般可加1%的葡萄糖或適當加入復合維生素以補充營養,水溫以18~24℃為宜,如天氣寒冷,飲水應與雞舍一起預熱或加溫水。1-2日齡每80~100只雛雞提供1個飲水器,隨著雛雞的長大,應適當增加飲水器。開飲后2小時左右開食,開食一般用全價配合飼料。均勻撒于飼料盤或紙上,1周以后可逐漸過渡使用飼料桶,每20~25只雛雞提供1個料桶。采用自由采食,要少喂勤添。
3. 雞舍的溫度與濕度
飼養商品肉雞,雞舍溫度以20℃為宜。溫度低于20℃,溫度越低,維持需要的能量消耗越大,采食量增加,飼料報酬降低;溫度在20℃以上,溫度越高,采食量越少,增重速度降低。如雛雞體重較小,或雛雞因卵黃吸收不良腹部較大時,應適當提高舍溫。冬季比夏季的育雛溫度應提高1~2℃,夜間的育雛溫度比白天高1~2℃。但育雛第1天雞舍溫度必須在33~35℃,隨后育雛的溫度應逐漸下降,一般3日齡后,每天溫度降低0.5℃,直至舍溫維持在20℃左右。育雛溫度是否適宜,以觀察雞群的表現為準。溫度適宜,雛雞食欲好、飲水有度,白天活潑好動,晚上安靜,無尖叫聲,雛雞均勻散布,伸長脖子,頭貼地或伸向翅膀安睡,雞群健康,發育整齊,體重增長也快。
4. 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對肉雞的發育,特別是雛雞整齊度的影響較大。若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雞群擁擠,采食不均勻,造成雛雞生長發育不良,群體整齊度低;而飼養密度太大,又造成空間浪費。飼養密度的大小與雞舍的結構、飼養方式、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季節、舍內設備和環境控制能力緊密相關。嶺南黃雞由于長速較快,按通風情況建議1-14日齡每平方米30只,15-28日齡每平方米為15只,29-49日齡每平方米10只,以后每平方米8只左右,并提供足夠的采食和飲水位置。
5. 斷喙
嶺南黃雞比較安靜,沒有打斗習性,也沒有啄癖,斷喙要求不嚴格。斷喙一般在20-25日齡進行,只需切去三分之一。斷喙前1~2天,在飲水中可添加復合維生素或維生素K。
6. 加強管理,防止疫病的發生
采用“全進全出”飼養制度,自由采食,每天應保持飼料、飲水新鮮、干凈,要少喂勤添。每天要仔細觀察雞群活動、采食、飲水、糞便是否正常。發現異常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病雞應及時隔離或淘汰。做好各項記錄:入雛日期、品種、進雛數、每日發病、死亡、淘汰數量、耗料量、投藥及注射疫苗情況等。
適宜區域:適合全國(西藏除外)飼養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
聯 系 人:王晨露
聯系電話:020-61368882
經營企業:廣州市畜牧總公司
聯系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員村二橫路程介西村南社大街36號
聯系電話:020-85680051
電子郵箱:gzxmfk@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