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質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甚至唯一指標時,快樂從何而來?快樂能力的失去,正是初老癥的根由。隨著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熱播,“初老癥”一詞逐漸為人所知。林依晨扮演的三十歲白領,面臨著未老先衰的窘境,心理和身體仿佛都比實際年齡老得快。這種情況被稱為初老癥。
其實,初老癥一詞是劇中虛構的。但是,由劇情而來的50條初老癥狀測試,卻被眾多80后網友認為與自身情況相似,因此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你的年齡在30歲上下,時時感到煩心,對新鮮事失去興趣,不愛湊熱鬧,總覺得自己落伍,那么你可能患上了一種全新的現代病種——‘初老癥’”。
30歲是衰老的開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45歲以下的人都是青年。因此那些30左右卻聲稱自己得了初老癥的人,大者5是由于壓力太大而產生的心力交瘁、體力透支。
中國有句古語“三十而立”,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貼在30歲人身上的標簽。“社會要求30歲的人有工作基礎、事業小有成績、感情穩定、開始為下—代做準備。然而實際上,很多這個年齡段的人還達不到這—標準,”北京昭良心理中心咨詢師孔令雪告訴記者。
她認為,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體制也不完善,這就造成了30歲的“啃老族”、 “窮忙族”。他們達不到社會對自身階段性的要求,比如有車有房工資高等,容易產生心理挫敗感。
此外,雖然傳統上認為30歲的人應該組織甜蜜的小家庭,但是現實中的剩男剩女問題,使得很多這一年齡段的人還在婚姻門外。就像劇中的女主角,交過幾個男友,傷心又傷身,30歲時還是單身,心理郁悶之下就容易出現初老的癥狀。
與其他年齡段相比,30歲可能是壓力最大的時期。知名專欄作者李德平表示,學生學習負擔大,但是這種壓力是單方面的,他們不必考慮生計。而中老年人,由于時代原因,享受過福利分房等政策,生存壓力有所緩解。尤其是退休人士,他們自由度高,是幸福指數最高人群之一。
至于40歲的人,過去總說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是壓力最大的人群。不過現代社會節奏大幅加快,是“拼”出來的時代,30歲的人已經提前10年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為何80后紛紛“中招”?
如今30歲左右的人,正是所謂的80后。因此很多報道聲稱,“初老癥向80后襲來”。孔令雪認為,80后遭遇初老癥有其群體特殊性與社會特殊性。
從80后這一群體來看,他們被謔稱為“悲催的一代”:讀書時大學擴招,找工作時就業難,工作后房價已變得高不可攀,要結婚又面臨巨大的婚姻消費。這個群體受到了工作、生活、情感三方面的擠壓,心理、身體疲憊在所難免。
而目前社會又正處于轉型期,很多價值觀都發生了變化。因此,李德平表示,“當物質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甚至唯一指標時,快樂從何而來”快樂能力的失去,正是初老癥的根由。
不過,初老癥一詞雖然剛剛出現,這—現象卻并不是時代獨有的。中老年在這個年齡段也都或多或少出現過初老的現象。就像初老癥標準50條中提到的,“KTV熱門點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會唱”。現在的中老年人在KTV中唱的不也大都是他們少年時的歌嗎?
孔令雪表示,任何時期對30歲人的要求都是相似的,他們都需要扮演承上啟下的角色。只是當時與現在的社會狀況不同,壓力也不同,但是30歲的人都要面對自身的成熟,都會有“初老”的現象,這并不是80后的特有病。
初老癥其實是心態衰老
在網上流行的初老癥50條標準中,有很多是與記憶和體能衰退有關的,比如“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久以前的事I青反而越是記得”、“以前可以唱KTV到天亮,現在只要熬夜一天,就會累一個禮拜”。這是否表示初老癥是身體上的衰老呢?
在孔令雪看來,初老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未老先衰,其實只是心態上的衰老而引發的一系列身體癥狀。
她告訴記者,身、心是相互聯動的。如果一個人心情壓抑,身體就會糾結,心臟不舒服,身體遲鈍,意識麻木。反之,心情愉快,意識感受就會敏銳,能夠快速察事物。如果一個人心力疲憊卻由于環境原因不能停下來休息,會對身體有很大影響。這就像開車時同時踩著剎車和油門,對車有極大損耗。
“從記憶、精力來說,人智力最好的時期是十七八歲,精力最旺盛是二十五六歲。與之相比,30歲確實處于下坡路,但是下降得十分緩慢與輕微,不應該被明顯感覺出來。”中科院心理所尹文剛研究員說,“人的大腦25歲才會基本發育成熟,其后還會進一步發展,所以30歲就產生明顯初老癥狀是沒有道理的。”
現實中,很多年輕人都聲稱自己已經初老。其實,很多時候,人們越是認為自己初老,越容易發現身體的初老現象。“這是一種心理暗示,覺得自己初老,引起身體反應,形成惡性循環。”孔令雪說。
“變老”也是成熟的表現
盡管人人都不愿變老,但是有時變老也并非一無是處。《我可能不會愛你》每集的劇前和劇末都會有主角語錄,劇前是“初老”癥狀,劇末是熟女魅力。主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表現老去也是一種美。
尹文剛認為,心理變老產生正面還是負面作用,要看它如何定義。如果將其定義為成熟,初老心理是有好處的,它使人不再幼稚,遇事克制,不沖動。但是初老心理的另一面則是缺乏求知欲、用一成不變的固有眼光看待事物,缺乏進取精神。這無疑是不好的。
因此,他表示,30歲上下的人應該在心理成熟的同時,保留少年時的“天真”與好奇心,這樣初老反而會使生活更精彩。
當然,80后網友不要盲目地給自己貼上初老的標簽,畢竟網上的50條標準有游戲成分,并不科學。不過,它可以帶來警醒作用。孔令雪建議,如果發現心態老化得太快,就要積極走出家門交朋友、做運動。最重要的是,別太“宅”。在家中不管是上網還是看電影,信號刺激系統都是單一的,容易使人處于麻木狀態,不利于身心健康。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