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一種自己覺得低人一等的慚愧、羞怯、畏縮甚至灰心的復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欄,每個人都必須成功跨越才能達到人生的巔峰。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選擇了一條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學會了快樂地生活。
一、個案基本情況
小A,男,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沉默寡言,但一碰到有人要“欺侮”自己,他的情緒就表現得特別暴躁,就會使用暴力脅迫他人服從,因此同學關系十分緊張。在家與父母吐是如此。任何人相勸都無濟于事,令家長與老師都非常擔隴。
二、第一次輔導過程
(一)求助
他來了,低著頭,站在我的桌旁。
“你怎么啦?”我語氣非常溫和地問他。他嘴巴蠕動了幾下,又不動了。
“喝口水吧!”我看他滿頭大汗,就遞上去一杯水。他抬起頭,我這才發現他的脖子上有一處紅紅的印痕,像是手印子。我明白了七八分。看著他,靜靜地等待著他開口。
“老師,怎樣才能叫我自己不再打人了?”他用求助的眼光望著我。我一震。
“是什么使你想打人呀?”我盡量用平靜的語氣問他,避免嚇著他。
他又動了動嘴唇,不出聲了。
“你想坐嗎?”他猶豫了一下后點了點頭。我請他在我的右側坐了下來。
“我叫他別動我的鉛筆盒,他不聽,我就給了他一拳。”他低聲地說。
“他是不對,怎么可以不經過你的同意而隨便動你的鉛筆盒呢?”我避而不談他打人是不對的事。他一楞。
“是因為你的鉛筆盒特別的漂亮,不舍得別人碰吧!”我裝著很理解地對他說。
“不是!”他肯開口與我交流了。“我叫他別動時,他說的那句話太氣人了。”
我用期待的眼光望著他,鼓勵他往下說。他咽了口痰說;“他說‘這破盒子,有什么稀奇的?’他說話時還用眼睛斜了我一眼。”我看他噓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原來,這孩子不是為別人動他鉛筆盒而打人,而是為了另一個孩子的那一句氣話。
“這話是很氣人。盒子可能是不好一點,但是一定特別有紀念意義。”
“也不是,我是叫媽媽給我換一個。可媽媽總說過一段時間再買。”我點了點頭。
“有過幾次這樣的事了?”我輕輕地問他。
“好多次了。有一次同學說我身上很臭,我把他鼻血打出來了。為這件事,媽媽還打了我;有一次……還有一次……”孩子放松了,說了很多與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說著說著,心情也好了很多。
“跟你談話,時間過得可真快。我們明天這個時間再來聊聊,好嗎?”我見好就收。
(二)了解
在一幢已留下歲月痕跡的大樓的頂樓,我找到了孩子的家。四壁徒空,一臺二十一寸的彩電放在—張掉了漆的四方桌上。見到我,孩子的母親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說:“都怪我們。這孩子以前不是這樣的。一年級的時候,他是個很乖的孩子。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可自從他爸爸生意破產,我又下崗以后,他整個人都變了。你一說話,他就沖你。也不要我跟他爸接送。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里,也不上街。每當我把朋友送的衣服給他穿,他就狠著勁跟你鬧,要么踩,要么扔。在學校里也一樣,經常打人……我們也有責任,他爸爸生意做失敗后,經常喝悶酒,發脾氣,我也只是哭,沒有去好好管孩子……”
我又找到孩子的班主任,得知孩子本來是在小班(40人)學習,后來因為家庭的變故轉到了大班(56人)。我得知他在班內基本上不與同學一起玩,都是用一副不可一世的態度來看同學,而且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動他的東西,否則,他會毫不客氣地用拳頭來解決問題。老師軟硬兼施,都沒有辦法。
(三)原因分析與診斷
1.家庭的變故是他性格發生變化的導火線;
2.較強的自尊心導致他有強烈的心理受挫感。別人對他的幫助,對他來說簡直是一種羞辱,說嚴重點,就像是在他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3.隨著受關注程度的減弱,他的心理不平衡了。在爸爸生意興隆的時候,他在小班內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地學習生活。現在換班了,沒有了那種優越感。他總認為別人在嘲笑他。他迫切想表示自己不是弱者,是強者,他的不可一世都是裝的,他始終帶著一副假面具,用武力來偽裝自己,使自己顯得強大一些。再說,親戚、朋友之間,也沒有了以前的那份熱情,他感到非常的失落。他就把這種感覺發泄到了父母那里,認為這一切都是他們的緣故。爸、媽又忙于生計,對他關心照顧得少了……他覺得一切都變了,他接受不了。
4.診斷:過強的自尊心,嚴重的自卑遷怒癥,這種心理癥狀往往表現為缺乏自信,經常會做一些過激的行為以維護自己所認為的尊嚴。
5.由于小學兒童受年齡特征的影響,自卑的“度”往往也比較“淺”。所以他們的自信也比較容易在環境強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強化。
三、第二次輔導過程
(一)聊天
他按時來了。
師:你這樣做,是因為什么?
生:我覺得他們都看不起我。
師:你覺得自己有什么讓他們看不起的?
生:我們家以前很富有,現在很窮了。
師:家庭是無法選擇的,家庭富裕不是我們創造的,家庭貧困也不是我們的錯,家庭無論是富裕還是貧困我們都暫時無法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現在,你想怎么樣?
生:我想跟以前一樣。
師:那很好啊!只是跟以前—樣的生活需要你和爸媽一起努力!
他點了點頭。
師:你覺得怎樣努力會更好?
生:我自己要好好學習,不能讓爸媽擔心,這樣他們才會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
師:怎樣使得自己在學業上取得成功呢?
生:在困難面前,我不能妥協,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對自己要充滿信心。
師:是呀,只有擁有自信的人,才可能是一個勇敢、坦誠、樂觀的人:只有自信的人,才懂得怎樣愛他人、愛自己、愛親人;只有自信,才會有豐收的喜悅!
談話進行了半個小時,孩子的臉漸漸地明朗起來了。我暗暗松了口氣。
(二)對癥下藥
1.給孩子:要樹立信心。對自己采取肯定的態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我暗示:我并非弱者,別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樣能做好。認準了事,要持之以恒,干不好不罷休,經常保持競爭勇氣,變自卑為自信。再次,要熱心交往,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是你對別人態度的反饋,能不能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關鍵還在自己,多參加集體學習、討論等活動,這樣既可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又可克服自卑情緒,增強自己耐挫折的承受力。
2.給家長:每天給孩子一點時間,聽他傾述,與他交流。在困難面前,給孩子一個榜樣。你們樂觀向上,孩子肯定會受到很大的感染。你們自暴自棄,他也會消極對待。
3.給老師:孩子的心理問題,不是靠壓制的手段所能解決得了的。“心病還需心藥醫”。對于心理脆弱的學生,過分自卑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理解和必要的引導。
以后,又陸續和那個孩子進行了幾次談話,給他心理的積極支持,鞏固所取得的成績。
四、結果。
孩子開朗起來了,與同學之間建立了正常的伙伴關系。學習成績也明顯好轉。在家,與父母關系很融洽。孩子學會克制自己了,打人的惡習沒有了。學期結束,還被評為了“雛鷹爭章好少年”。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