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這孩子怎么就這么倔!
口述:禾子,女,32歲,某企業HR
六一,單位組織所有已婚有孩的員工帶著孩子一起去東湖海洋公園玩。女兒秋秋可高興了,她是個愛臭美的5歲小妞,此時正在迷戀裙子,尤其是公主裙。早上出門時她非要穿裙子,我想到要在湖邊玩沙玩水,還要進冰雪世界看冰雕,肯定是褲子方便,于是給她穿了褲子。她很不高興,但還是聽了我的。
我們打出租車來到海洋公園門口跟大部隊集合,準備排隊進園時,意外發生了,來了兩個和秋秋同齡的小女孩,她們都穿著漂亮的公主裙,秋秋一下不高興了,說不行,我也要穿公主裙。吵著要我帶她回家換上裙子再來,我不同意,她就和我鬧起別扭,我拉著她進園她都不干,把身體擰得跟麻花似的。
她哭著哼著,眼淚刷刷的,同事們都等著我們進園,她卻不配合。有幾個女同事還過來勸說秋秋,她反而哭得更大聲。平時,同事有什么家教問題者15會向我請教,可這會兒,在自己發犟的女兒面前,我卻一籌莫展,這太沒面子了。
我覺得真煩心,在女兒的愛美之心與我自己對安全周到的考慮之間,我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平時一向乖巧的小女孩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任我軟硬兼施,就是不愿意進園,最后還放聲大哭起來。
我急得滿臉通紅,最后,生氣地對秋秋說,今天我們是來玩的,不是來跳舞的,你如果不愿意,那我們就回家,真的回家啦!
當我說要帶她回家,并目再也不來了,秋秋這才噘著嘴巴來到隊伍中,跟著大家進了園。
后來的時間秋秋玩得很開心,再也不惦記她的裙子了。可是我感到特別累,這孩子太拗了,把我也弄生氣了。
看來,以后帶她出門得做好兩手準備,其實帶一條裙子在包里也不重,倒是和她在門口的那一番僵持,把我累得像爬了座大山似的。
也許,我一開始就依她,要回去咱就回去,但是不會再來了,讓她自己掂量,是一件漂亮的裙子重要還是一次有趣的游樂重要。
僵局結束才發現,原來要解決問題很簡單,只是,當我們一味責怪孩子倔犟時,其實也和孩子一樣,鉆在死胡同里出不來。僵持著,企圖用自己的觀點說服對方,不如退一步,給彼此空間,反而解決了問題。
情景二:兒子不乖
口述:玉潔,女,35歲,銷售主管
今天結結實實地打了兒子一頓。
剛剛搬了新家,因為近水,所以蚊子很多,兒子被咬得睡不好,等到天亮了,他昏昏沉沉地睡著,硬是拉不起來。
今天原本要去鄉下參加一個親友孩子的生日宴,大人都準備好了,就等兒子一個人了,他就是不起床,說他不去。并且說,以后你們也不要給我辦什么生日宴,無聊!
我一股無名火起,一把將兒子從床上拖起來,在他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兒子愣在那里,哭了起來。老公過來,發現兒子屁股上的紅印子,責備我下手太狠。
我余怒未消,恨聲說:一點都不聽話,所有人都在等你,你就無動于衷。告訴你,下次再嘰嘰歪歪,照打不誤。
我想我當時是瘋了。小孩子并不喜歡應酬往來,所以他寧愿睡懶覺也不想去親戚家,他真沒錯。
我當時火大,固然是在生兒子的氣,其實,我也是在生老公的氣。
在搬新家的過程中,老公在搬茶幾時閃了腰,從此什么事都不再做了。我一個人收拾家里,在庭院里鋪磚,種樹栽花,滅蠅殺蚊,累得要死,而他對我連句好聽的話都沒有,非常地讓我不滿,于是,我的情緒借著兒子爆發了……
每個人心底其實隱藏著一個暴君。
丈夫借病偷懶,對勞碌的妻子不夠關心,甚至對丈母娘也不夠上心,所有的細節都已經讓妻子憋了一肚子氣。但是,她沒有跟丈夫溝通,卻在某一個情景觸動下,將一腔怒氣發泄到了兒子的頭上,讓兒子成為父親的替罪羔羊。
情景三:不體貼媽媽的女兒
口述者:莉雅,女,36歲,自由職業者
8月的這天,天熱得快要瘋了,我帶女兒去婦幼保健醫院看牙齒,卻一直攔不到出租車,只好放棄等待,往一站路外的公交車站走去。
連續幾天的高溫,我因為吹空調而感冒了,吃了兩天的藥也不見好,咳嗽,頭疼,全身酸脹疲累。
我突然要咳嗽,然后一大口痰咳出來,吐在了路邊的草叢里。
女兒卻在—邊叫了起來:媽媽,你好惡心呀,隨地吐痰。
被孩子指責,面子上當然覺得不好看。再加上生病,人也似乎變得易怒,無名火頓時冒了出來,我沖她吼起來:你能不能停止指責,現在媽媽病了,是需要關心的時候,你卻說媽媽惡心。
她愣住了,看著我,半天沒吭聲。
我也知道自己反應過敏了,但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心頭的那股火氣,埋怨的話噴泉—般往外冒。媽媽也是需要關愛的。當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恨不得替你病。可是媽媽病了,你沒有一句問候的話,卻在媽媽難受的時候說媽媽不講衛生,沒有素質,真的是¥#-%……
女兒小聲地說,我今天早上是讓你吃藥呀。
回想一下,女兒似乎是提醒過我。可是我生氣時,只記得她的無心失語。
我繃著臉往前走,她遠遠地跟在我的后面。看得出來,她被我嚇壞了。
我在想自己是怎么了?固然與天氣炎熱、身體不適、面子受損有關,但再往深一點挖,我發現,其實我對女兒的不滿早在她起床前就有了,當時我翻看了她的學生手冊,對她的成績有些不滿。而后她磨磨蹭蹭不想起床,我催她起床的聲音就有些大。后來,當她提醒我要講衛生不要隨地吐痰時,我就爆發了。
復雜的、想得多的、愛生氣的、恃強凌弱的、給孩子施加壓力的,是看似柔軟的母親。真正的柔弱應該是,用溫柔的語氣跟孩子說,親愛的,如果你幫我準備一紙巾就好了。當你告訴孩子你的需要、你的脆弱,一定比那些憤怒指責要有用得多。
專家觀點:
心中有猛虎時,不妨先細嗅薔薇
當我們生氣時,我們其實很低能,如果一個家長以暴力來制服孩子的反叛倔犟,也許可以一時得逞,但是內心往往會有勝之不武的悲哀。你讓他屈服了,只是一時的,但你的那些不理智的行為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因為,你給他做出的是一個壞榜樣,暴力、暴躁會成為他以后處理問題的模式。
據專家分析,經常無緣無故對孩子發脾氣的父母,會讓孩子產生困惑和焦慮的情緒;父母反復無常的行為和表現,會讓孩子提心吊膽,缺乏安全感。
性情暴躁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多數會在成人后在與人相處中劍拔弩張、咄咄逼人,對家人如此,對其他人也是如此。而另一個極端則是,部分孩子變得過度膽小、懦弱,急于取悅他人。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生氣的時候,記得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件事的真相是什么?認真傾聽,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孩子的想法。
然后,回憶一下,類似的情景以前發生過沒有?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或者是改善?
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換位思考,當你學會了控制情緒,對孩子的急躁情緒也容易進行冷靜處理。
如果出現僵局,真的只有一種方法嗎?有沒有變通之法?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么?最壞的結果又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分享經驗,并就如何行動達成共識,潛移默化中教給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定要問自己,我是在和他生氣,還是把我內心的不滿、憤怒等不良情緒轉介到了他的身上?
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帶來的壓力與煩悶時,不妨首先從自身需要出發,尋找發泄情緒的出口,去散個步,和朋友小聚一下,或者購物減壓,但這個出口一定不能是孩子。
如果真的是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發了脾氣,事后一定要補救,主動向孩子道歉,讓孩子得到安慰,得到孩子的諒解。
一個明理的母親,才會教育出一個懂事的孩子。
一個具有包容心的,態度溫和,行事有彈性的母親,她身邊的孩子才會寧靜幸福地成長。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