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更注重英語教學要面向學生全體,立足于教與學個性化的真正形成,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探索新概念英語教學的個性風格。我們認為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可偏廢,應該齊頭并進。我們就英語教師自身內在因素來談談如何培養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我認為英語教師的英語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提高教學藝術、形成教學機智兩個方面。
一、英語教學藝術的培養
教學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是英語教師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完成教學任務、展現個人教學風采的個性教學活動特征。它包括組織、講解、表達、批評與鼓勵、控制與協調等教學技能的創新和創造性地運用。
1.創造和諧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要精心設計新穎獨特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以情激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大多數小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當他們在英語這門第二語言“門口”探頭張望的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應熱情地邀請他們加入,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英語老師應該向心理咨詢師學習:對來訪者所說的話不作評價。我們在教學中都會遇到發音不正確、回答錯誤、膽小不開口的學生,對他們要用鼓勵的態度去幫助、引導、安撫,而不是打斷他們的回答去糾正、批評,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樹立自信心,從而想說、敢說、樂說。
2.明確教學指令
為使課堂教學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指令必須明確。現實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指令不明確的現象。當教師發出指令后,有些學生不能馬上作出反應,導致教學秩序混亂,教師緊張,學生害怕,大大延緩了教學進程。所以在每個教學活動前,教師應用符合學生知識層次的簡單語言向學生交待清楚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同時,為了使指令更明確,英語教師要常常借助手勢、面部表情等幫助學生理解并迅速作出反應,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課堂用語的運用應根據學生的年齡遞進難度,低年級學生的課堂用語不能更換過勤,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章可依,快速準確地作出反應。
二、英語教學機智的培養
教學機智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教學規律,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偶發情況及時、巧妙、機智而靈活地教育、化解矛盾、溝通思想,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或收到意外的教學效果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1.捕捉學習時機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回答常常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但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教學靈感。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回答為切入口,巧妙地加以引導或轉化,以新的教學思路推進教學,并使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向課堂教學目標接近。如在上一堂話題是My best friend的口語練習課時,學生按教師的要求事先做了適當的準備然后輪流上臺演講。輪到學生Tony時,他皺著眉,耷拉著腦袋,一臉的無可奈何。對他的表現,教師其實心知肚明:Tony對英語學習并沒有興趣,課上不愛發言,常常不做英語作業。以下是針對Tony而展開的一段教學實錄:
T: What's the matter, Tony? Do you need any help?
Tony: I haven't any friends.
T: But I think I am your friend.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Tony點頭)
T: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me?(Tony搖頭)
T: It doesn't matter. Please listen to the others. After that, you should say by yourself.
(學生們開始描述老師,最后Tony結結巴巴地表述了幾句)
T: You did a good job! You're really a smart boy.(Tony顯得不大好意思)
T: Who wants to make friends with Tony?(有學生陸續舉起了手)
T: Can you say anything about him?(學生們先后說了Tony的長相、優點、特長以及缺點,Tony聽得很認真)
T: Are you happy now, Tony?
Tony: Yes. I have many friends now.
T: And you can get help from them. I'm sure you'll do better in English.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在運用教學機智時,注意了因勢利導、放大優點,及時化解了尷尬,促使學生的思維向著教學的最佳境界發展。
2.及時調整教案
教師課前精心設計了教案,但在課堂上還要根據學情及時調整教案。對學生的學習信息,教師要有敏銳的感覺,作出準確的判斷,并能作出恰當的反饋。對有意義的獨特見解要“擴大”,讓全班學生共賞分享;對“節外生枝”而確有生成價值的,可以改變課前預設的教學方向,實現對文本、對教師的超越;對一些不同意見,可以引導展開爭辯,既尊重獨特體驗,又形成共識。牛津小學英語三至五年級的教材中都有購物的話題,有些詞句屬于復現,學生早已掌握。因此,新授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書上的單詞和句型,熟練運用這些單詞和句型外,更要為學生創設購物情景,讓學生自主學習,了解更多關于購物方面的英語知識等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自己有些累,感到口渴,想喝水的這一幕:當時,剛剛做完游戲,我表現出很熱很渴的樣子,說:I feel very hot and I'm very thirsty.然后就拿著杯子喝了口水,問學生:Are you thirsty?這句話一出口,許多學生很快給了我不同的回應,接著我們討論了想喝什么飲料?到那兒去買?派誰去買?怎么買?我通過設計一些肢體語言與口語相結合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雙重記憶能力。毫不費力的就讓學生聽懂,學會了今天要學的單詞和句型,并把相關課外句型自然的引入。學生在老師“指南針”的“領航”中得到了充分的口語交際并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延伸,課堂教學的效果大大提高了。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的過程理應成為教師和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和塑造個性的過程。英語教學個性化的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結合自身實際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突破和創新,英語教師獨特的個性化教學和人格魅力必然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熱愛英語,投身于英語學習中。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