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構建和諧的課堂需要師生關系的和諧構,需要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和諧,需要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和諧,這樣,才能優化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和諧課堂 語文教學
課堂教育是知識傳授的主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在減負高質的新課程標準的課堂要求下,我們更要注重課堂藝術。創設和諧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快樂數學,已成為現在課堂教育的新風向。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努力構建和諧語文課堂,優化語文教學。
一、構建和諧課堂需要師生關系的和諧
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優化教育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完善學生與教師的人格。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對話交流,實現知識同步,感情共鳴,這必將有力地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那么,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1.教師要平等的看待學生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常強調自己的權威與尊嚴,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對話。現代的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尊重和信任。無論學生的成績優劣、素質的高低、也不論學生家庭的貧富,教師都應一視同仁,堅持平等的原則。教師要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把學生當作朋友一樣對待,需要從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嚴做起。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尊重。當學生有了進步或成績時,心里總是希望老師給予表揚;當學生有了錯誤時,一般害怕老師批評,特別是不希望老師在同學們面前批評。這些都反映了學生的自尊心理。教師要懂得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該表揚的表揚,滿足學生的欲望,批評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能不在同學面前批評的就不要在同學面前批評,不能一味地指責,更不能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
2.教師要用愛心感染學生
良好的師生情感可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之本,尊重學生是師生關系之基。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認為,教師沒有愛,就像池塘沒有水。課堂上,老師一張真誠的笑臉,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溫馨的叮嚀,一次真誠的交流,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使教與學互相融合。充滿師愛的課堂才是和諧的課堂。多給學生一份關愛,多給學生一份溫暖,那么師生關系肯定會多一份的融洽和諧。
師生之間的互愛才是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起點,而學生對教師的喜歡則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終點。俗語說:“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你,就會對你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就會將他們的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創造出生機勃勃的課堂。那么充滿生機、興趣的課堂不就是和諧的課堂嗎?和諧的師生關系有益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有益于師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有益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益于學生智育的形成和提高。我們要力爭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構建和諧的課堂需要教與學的和諧
當前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教師應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必須學會傾聽、學會對話,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可以說,建立和諧的教與愉快的學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首要前提。
1.幫助學生正確了解和評價自我
我們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來正確了解、評價、接納自我,以達到維護學生內心和諧的目的。老師要了解學生,如果教學上不了解學生的學情,何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樂學也就只能是緣木求魚,教師必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知道他們,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分別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每個學生都要有相應的標準,讓他們跳一跳,夠一夠,達到在原有的起點,切合自己的實際來有所提高。否則,標準低了,學生學起來注意力不易集中,覺得不夠解渴,造成興趣提不起來;標準高了,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失去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老師在給學生設計提問時,要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超越自我原有的水平,這樣,學生才能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正確面對表揚和批評,不滿足于成功灰心于失敗,才能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成績
2.給學生以信心的鼓勵
很多學生在語文課上很想發言,但害怕自己錯了引起學生笑話,想發言但最終沒舉手,長期這樣封閉心門,導致在課堂上一直做聽眾,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教師針對這種情況要多給予激發鼓勵,教師在每提出一個問題時,都認真設計,弄清問題的難易程度,容易回答的問題讓那些膽子小,平時不善言談,基礎差的學生來回答,讓他們獲得表達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他們就能大膽回答問題了。還可以通過一些激勵性的話語來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如“老師相信你能回答這個問題”“看誰回答得最好”等等,另外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討論,開展“今天課堂誰最棒”趕超競賽活動,比誰發言最棒,哪一組發言人次最多,激發學生大膽發言的熱情,增強自信心。
三、構建和諧的課堂需要與文本和諧對話
新課程提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和多元解讀,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課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識載體,而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采用各種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挖掘文本,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小課堂變成大社會,讓學生在小課堂中領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促進師生教與學的聯動與和諧。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時,在初讀之后,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然后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或圖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在表達的同時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發揮。另外,還可以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有趣的語文趣味活動,并鼓勵學生說出來,用優美完整的口頭語言表達出來。教師應為學生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并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對學生進行口頭語言訓練。如春天到了,讓學生們到野外去踏青,并在活動前、中、后均引導學生進行廣泛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各種新鮮的事物,更多地了解生活,從而開拓他們的語言思維,讓他們有話可說,把話說得真實、生動、鮮活。
總之,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深入研究語文學科性質,調整好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做到和諧高效!
【參考文獻】
[1] 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
[2] 杜威. 我們怎樣思維[M]. 新華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香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