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全國語言文字規范化大力推進的今天,方言用語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日常交際。本文以贛南客家方言為范圍,選取學生習作中出現的不規范用字為例,在歸納本方言用語的一些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在寫作教學中應該做好的規范工作。
【關鍵詞】方言用語 書面表達 規范
正確掌握和使用普通話成為人們進行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但由于相對封閉的生活狀態使各個地區產生了不同的方言。方言作為當地人民的母語,在生活、學習上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下結合教學實際,就方言用字對學生書面表達這一角度來淡淡我的認識。
在方言區,母語就是方言,直到小學才能接觸到普通話。在系統學習普通話時,他們必然會經歷一個思維表達的過渡期。在這一時期中,往往會出現不同用語的雜糅,很難做到規范用語。這就和語文作文教學要求寫規范字、規范句子是不相符合的。如若不及時的糾正,就很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本文以贛南客家方言為范圍,摘取學生習作中出現的一些常見不規范現象,分析失誤原因并提出一些的糾正措施和建議。
一、學生在書面表達中常常會有以下失誤
(一)詞匯方面
1.單音詞和復音詞的混用
例如:我不曉得這個事了。
在普通話和方言中都有“曉”這個詞語,都有“知道”的意思,不同的是在贛方言中“曉”表知道的意思往往是單音詞而普通話中是復音詞。
2.使用比普通話意義范圍大的多的詞
例如:①門上有個眼;②我家門口有一眼塘。
在客家方言中,“眼”指“眼睛”之外,凡是“孔、洞”的意義都稱“眼”。因此,例①中的“眼”即“洞”的意義。不僅如此,“眼”還可以當量詞。
3.同義詞的混用
贛南客家方言中存在著很多的同義詞。
例如:斫肉(買肉);稱米(買米);撿豆腐(買豆腐);舀油(買油)。
方言中除了用“買”表示“購買”的意思外,還根據購買對象的不同采用其他的說法。在這里“稱”“舀”“斫”“撿”都是“買”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同義詞。
4.地方特色的詞多
例如:豬利子(豬舌頭);狗婆蛇(四腳蛇);花邊(錢幣);點心(稀飯);字管(毛筆);調羹(湯匙)等。
上述詞語頗能體現地方特色,但對于別的方言區的人來說就看不懂了。
(二)句法方面
1.詞序不當
例如:今天婆婆做的菜很香,我們要食多滴(多吃一點)。
例句中,將“多”這個形容詞放在謂語動詞“食”之后做補語,而在普通話中一般都置于被修飾的動詞之前。又如“著多件衫”“哇少兩句”。
例如:我們食緊飯(正在吃飯)
“緊”表時態的詞放在動詞后面,在普通話中,一般放在動詞前。
2.句法上一些特殊點
(1)否定副詞“嘸”相當于普通話的“不”,“嘸曾”相當于“未曾”“嘸要”相當于“不要”。
例如:該介(gai)妹子嘸標致(這個女孩不漂亮);倨嘸曾去過北京(他沒有去過北京)。
(2)“添”相當于普通話的“再”,用在句末。
例如:等下添(再等一會);食一碗飯添(再吃一碗飯)。
二、規范方言區學生用語的對策
以上是對學生表達中較多使用問題的舉例,從這些出現的誤用可以看出,方言區學生要進行普通話規范表達,詞匯和語法規范化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師可結合教學從以下方面做好規范工作:
1.教師要做好示范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用普通話教學,并且有意克服不規范的表達,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語言熏陶。
2.提高學生規范用語的意識
要求學生之間,學生與家人等之間的交流都要注意使用普通話。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及時指出并糾正他的不規范現象,不僅要告訴他哪里錯了,還要告訴他為什么錯了。為了提高學生規范用語的意識,引導學生多說多聽,有特色的開展了“課前五分鐘演講”“辯論賽”“新聞聯播時間”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感受普通話的美。
3.寫作教學中的規范
(1)寫作時學生講口頭語轉化為書面語的一個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方言特有的詞、特有的用法,那么教師就要在批改中指出,對那些在普通話中無對應詞的方言要及時的刪除。
(2)詞匯是作文的基礎,為了克服不規范詞的出現,要積極引導學生拓展詞匯積累。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把作文講評嘗試性地分為三個部分,即“發現篇”“提升篇”“展示篇”和“仿寫篇”。“發現篇”是將學生用語時出現的比較典型、普遍的錯誤找出;“提升篇”主要是將習作中出現不規范現象規范化,幫助學生尋找更貼切的表達,讓學生的習作能夠進一步提升;“展示篇”是將學生作文中的佳句、佳段、佳篇展示出來,供大家欣賞和學習。“仿寫篇”是讓學生從課內文本學習和課外拓展閱讀中所積累的優秀文章進行模仿寫作。
4.必要的語法知識講解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過:“文章的好壞,語法是其中一個因素,學過語法的人比起沒有學過語法的人來說,文字通順的比例也總要大一些。”而現在很多地方的教學長期對語法教學不重視,而我們的做法是 ——教師有選擇的重點講。特別是講最基本的語法,如:詞語結構,句子成分、結構等,特別是那些學生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據此讓學生知道方言的語法構成和現代漢語語法的區別。
總之,要形成良好的用語習慣,為了確保寫作的規范性,我們教師要通過對方言與現代漢語構詞、語句表達的對比指導,從口語規范開始,加上作文教學中“發現——更正”的良性循環,相信學生的書面語會逐漸規范,方言在寫作中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小。
【參考文獻】
[1] 李如龍.《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
[2] 陳昌儀.《贛方言概要》,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