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闡釋
詞語是語言表達的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詞語考查的規定十分明確,側重考查考生積累、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教材也有具體安排。綜觀2011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我們不難發現,對詞語考查的范圍表現在詞和短語兩個方面,分值一般在2~6分。而根據語境選擇實詞、虛詞、關聯詞是考查的重點之一。題型主要有:1.選擇題:即給考生一定數量的備選詞語,讓考生在其中選擇一個最為恰當的詞語,選出依次填入句子或語段中的詞語;或選出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2.填空題:即從備選詞語中選擇最恰當的詞語或用序號按要求填空。這其實也是對詞語搭配等運用詞語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內容主要是教材中出現的常用詞語,新生詞語則以當前流行的一些熱詞為主,很大一部分是把所學詞語移用于生活和時事中的鮮活材料。試題材料兼顧課內課外,以時事材料為主。
應對策略
一、結合語境,尋找“暗示”。所謂“暗示”,即上下文中隱含的信息。同學們解題時別忘了捕捉這些“暗示”,它們是正確答題的關鍵之一。
二、辨析詞義,同中求異。選出正確的詞語,關鍵在于辨析詞義,即從詞性、詞義的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詞的感情色彩、詞的造句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逐一辨析選項,得出正確的答案。
選詞類試題考查同學們對于用詞的敏感度和對詞語理解的精準度。含義相近的詞語往往差別細微,而且常常區別在關鍵性修飾語上。因此同學們要學會辨析詞義,同中求異。
三、用排除法,棄誤選正。如果題干要求選出運用詞語最恰當的一項,同學們只要發現選項中有一個詞用錯的,該項就可以排除,也可逐一排隊肯定無誤的選項。
四、選關聯詞,成套相對。關聯詞有兩種:一種是單獨的關聯詞,如“那么”“因而”等;另一種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形成的關聯詞,如“因為……所以……”“即使……也……”等。使用最多的是第二種形式,即成對出現的關聯詞。選用關聯詞語,一要適合語句表達的具體內容,語句結構所表達的是怎樣的意義關系,就選取與之相應的關聯詞語。二要注意關聯詞語常成對成套出現的特點,如果隨意改變其前后呼應的詞語,就會引起意義和關系上的混亂。三是如果要求填充的題是由幾個復句組成的較長的文字,就要推敲同一復句中各分句的意義關系、復句與復句的層次關系,根據不同的關系,選出不同的關聯詞語。
選詞試題側重考查同學們積累、理解詞語的能力。同學們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是必要的,但關鍵還是要在積累上下工夫,掌握教材中的常用詞語,同時也要了解當下流行的并經國家語委認可的一些新生詞語,積累較為扎實的詞語搭配方面的知識。
真題解析
1.(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語文試題)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舞臺上臺灣女藝術家的演奏__________動聽,觀眾在這經典樂曲里如癡如醉。
②在進行旅游開發論證的千島湖水下古城,其歷史可以__________到一千年以前。
③只有擁有了廣博的閱歷、豐富的語匯,我們創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_____。
A.優雅 追溯 一氣呵成
B.優雅 追述 一鼓作氣
C.幽雅 追述 一氣呵成
D.幽雅 追溯 一鼓作氣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理解并運用近義詞的能力。做此類試題,一是借助語感和句意,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對應的橫線上;二是比較這些近義詞的細微差異。“優雅”是優美高雅的意思;“幽雅”是幽靜雅致的意思。“追溯”,逆水而行,后引申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尋淵源。“追述”,述說已經過去的事情,追憶敘述。“一氣呵成”是一口氣做成,形容文章結構緊湊,文氣連貫。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緊湊,迅速不間斷地完成。“一鼓作氣”,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然后根據詞義和句意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可選擇A項。最后通過品讀確認A項是正確的。
2.(2011年北京市中考語文試題)在下面語段中,依次填入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分藏于大陸和臺灣的元代名畫《富春山居圖》首次在臺灣“合璧”展出。這幅描繪富春江兩岸秀麗景色的畫作,__________年代久遠,__________畫作的墨跡已有些暗淡,__________絲毫掩蓋不住它內在的神韻。
A.因為 所以 但是 B.不僅 而且 但是
C.盡管 但是 所以 D.由于 而且 所以
解析:本題著重考查考生選用關聯詞語的能力。如何正確選填關聯詞語,關鍵是要弄清復句中各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年代久遠”和“畫作的墨跡已有些暗淡”之間屬于因果關系,應選填“因為……所以……”。答案:A。
強化訓練
1.根據各句句意依次在括號內填寫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 )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②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 )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③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 )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④沙丘的移動雖然慢,可是所到之處,森林全被
( ),田園全被埋葬,城郭變成丘墟。
A.平靜 烘托 撲入 摧毀
B.平靜 映襯 進入 毀壞
C.寂靜 烘托 進入 摧毀
D.寂靜 映襯 撲入 毀壞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接連出現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們,必須積極推進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規的建設,以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并從根本上( )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丑惡和腐敗行為滋生的土壤。
②我們以隆重(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為契機,熱情( )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豐功偉績。
A.警告 剔除 祝賀 歌頌
B.警示 鏟除 慶祝 謳歌
C.警告 鏟除 慶祝 贊頌
D.警示 剔除 祝賀 謳歌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河畔( )的防風林,像綠色長城保護著果樹和成熟的莊稼。
②在這( )的平原上,糧食平均畝產量比去年增長三成左右。
③我國是一個幅員( ),物產豐富的國家。
A.寬闊 遼闊 廣闊
B.寬闊 廣闊 遼闊
C.廣闊 寬闊 遼闊
D.遼闊 寬闊 廣闊
4.下面句子中的括號內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雖沒上過學,卻也( )得一身書香,識文斷字。
②這家敬老院有衛生室、棋藝室、臺球室、電視室、健身房……可以說設施( )。
③酒后駕車導致( )的交通事故不斷發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駕”定為犯罪。
A.熏陶 完善 駭人聽聞
B.陶冶 完善 不可思議
C.陶冶 完備 不可思議
D.熏陶 完備 駭人聽聞
5.下面句子中的括號內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我家的書架上有許多本( ),我最喜歡的一本是《三國演義》。
②三峽庫區蓄水后,人們將看到“高峽出平湖”的壯麗( )。
③我國第三顆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發射升空,( )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又一新篇章。
④銷聲匿跡數十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白鶴和雪雁等20多種( )鳥類,最近陸續出現在黃河入海口。
A.書 情景 揭穿 珍奇
B.書籍 景致 揭開 珍稀
C.書 景觀 揭開 珍稀
D.書 景致 揭露 珍貴
6.讀下面這段文字,為括號內選擇合適的詞語,將其序號填在括號內。
在這個精彩紛呈的年代,我們要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我們登上山巔,( )旖旎壯麗的山川,留存美麗的風景;我們細數歷史,( )名垂千古的先賢,接受靈魂的洗禮;我們暢想前景,( )燦爛美好的未來,獲取希望的動力。
A.展望 B.眺望 C.仰望
7.選出下面語段括號內運用詞語最恰當的一項( )
擺手舞追憶的是土家族先民創業的艱辛,緬懷的是祖先的功績,展示的是古往今來的生活場景,涵蘊的是人與社會、人與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它使封閉的山寨( )了,使沉寂的村落( )了,使古老的土地( )了,使天涯的距離( )了……
A.開明 喧嘩 年青 比鄰
B.開通 喧鬧 年少 拉近
C.開放 喧囂 年輕 咫尺
D.開朗 喧嚷 青春 縮短
8.在下列句子中的括號內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 )自己,從而才能( )自己,( )自己,直到最后( )自己,( )自己。
A.認識 成長 錘煉 升華 完成
B.錘煉 認識 成長 升華 完成
C.認識 錘煉 成長 完成 升華
D.錘煉 成長 認識 完成 升華
9.下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相關條款,請你選用準確規范的詞語填入括號內。
備選詞語:不準 不得 禁止 杜絕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10.在下面句子中的括號內依次填入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有些人喜歡用顯微鏡觀察一片葉子,有些人喜歡用肉眼去細看木頭的年輪,( )真正去認識一棵樹,
( )必須從枝葉到根本。同樣,當我們正視生命時,( )只從細微末節著眼,( )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污蔑。
A.但 卻 如果 便
B.因為 就 如果 便
C.而 卻 因為 就
D.但 就 因為 就
11.結合語境選詞填空,恰當的一項是( )
中國書法( ),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書法以美的點畫、字形和章法傳達了書寫者的藝術修養、性格氣質和精神境界。研習、欣賞書法作品,( )可以增加書寫的美感,( )能增進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從而培養( )的審美情趣。
A.獨具匠心 雖然 但 精致
B.博大精深 不管 也 優美
C.博學多識 既然 就 典雅
D.源遠流長 不僅 還 高雅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 ),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
②大自然用“死”的物( )了這樣豐富多彩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 )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③最后,夏洛克剛巧陷入這個法網,( )根據事實的發展,已經足以證明他確有運用直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圖,( )法官判決他敗訴。
A.庸俗 制造 創造 如果 就
B.庸俗 創造 制造 因為 所以
C.粗俗 創造 制造 如果 就
D.粗俗 制造 創造 因為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