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1
錢學森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涂元季 劉 瑩
1991年錢老滿80歲,為了表彰他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貢獻,中央醞釀授予他“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整個醞釀過程錢學森一無所知,授獎儀式在10月16日舉行。
當一切準備就緒后,10月10日這一天,有關人員才向他本人報告。對于這么高的榮譽,錢學森態度冷靜,沒有因此而忘乎所以。授獎儀式之后,新聞媒體出現了一個宣傳錢學森、學習錢學森的高潮。
那幾天,涂元季秘書也忙得不亦樂乎。一天上午,錢老把他叫到辦公室,第一句話就問:“你怎么還在忙啊?我們辦任何事,都應該有個度,這件事也要適可而止。這幾天報紙上天天說我的好話,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難道就沒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
涂元季坦率回答,聽到了一些不同意見,“有的年輕人說,怎么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都落實到錢學森一個人身上了?”
錢老立即說:“你說的這個情況很重要,說明這件事涉及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問題。國家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獎勵的不是我個人,而是我所代表的那個集體、那一代人。所以,‘錢學森’這個名字已經不完全屬于我自己,我得十分謹慎。在今天的科技界,有比我年長的,有和我同輩的,更多的則是比我年輕的,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科技事業作貢獻。不要因為宣傳錢學森過了頭,傷了別人的感情,影響到別人的積極性,那就不是我錢學森個人的問題了,那就會涉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問題。所以,要適可而止。請你馬上給一些報紙雜志打電話,叫他們把宣傳錢學森的稿子統統撤下來。”在錢老毫不客氣地堅持要求下,宣傳活動才算告一段落。
錢學森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錢老在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力學系主任時,曾給科大首屆力學系的學生吃了一頓“殺威棒”。他的開卷考試只出了兩道題,第一道概念題,占30分;第二道題是真正的考驗,題目是:“從地球上發射一枚火箭,繞過太陽再返回到地球上來,請列出方程求解。”這道題可把全班學生都難住了。你若平時只會死讀書不會活運用,根本做不出來。
考試從上午8點半開始,直到中午還沒有一個人交卷,中間還暈倒兩個學生被抬出去。錢老宣布說:“吃午飯吧,吃完接著考。”直到傍晚也做不出來,大家只好交卷。成績出來,竟有95%的人不及格。
當然,錢老的考試并不是故意為難學生,在“教訓”他們一頓的目的達到后,他也想了一個“怪招”讓大部分學生過了關!
及格歸及格,但誰都承認自己的數學基礎不夠。于是錢老決定,力學系的畢業生延遲半年畢業,專門補習數學,所用教材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工程數學》。在半年時間里,每個學生光數學題就做了3000多道。由于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學生們受益匪淺,他們在后來的工作中成為同齡人中的拔尖人才,有的在“兩彈一星”工作中擔當重任,出了好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選自《人民日報》2010年11月17日,有刪改)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1~3題。
1.本文介紹了錢學森哪些主要事跡?從中可以看出錢學森怎樣的精神品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錢學森在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力學系主任時,曾給科大首屆力學系的學生吃了一頓“殺威棒”。錢老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錢學森認為“我們辦任何事,都應該有個度”。請結合全文進行探究,談談你對這個觀點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訓練2
韜奮的最后
□鄭振鐸
韜奮的身體很衰弱,但他的精神卻是無比的踔厲。他自香港撤退,歷盡了苦辛,方才到了廣東東江一帶地區。在那里住了一時,還想向內地走,但聽到一種不利于他的消息,只好改道到別的地方去。天蒼蒼,地茫茫,祖國難道竟擯絕著他這樣一位為祖國的自由而奮斗的子孫么?
他在這個時候,開始感覺到耳內作痛,頭顱的一邊,也在隱隱作痛,但并不以為嚴重。他要寫文章,但一提筆思索,便覺頭痛欲裂。這時候,他方著急起來,急于要到一個醫診方便的地方就醫。他改換了一個姓名,買到了市民證,在上海某一個醫院里就醫。為了安全與秘密,后來又遷徙了一兩個醫院。
醫生斷定他患的是腦癌,一個可怕的絕癥。但他自己并不知道。醫生告訴他的夫人:他至多不能活到兩星期。但他在病苦稍閑的時候,還在計劃著以后的工作。他覺得祖國還十分地需要著他,還在急迫地呼喚著他。他不能放下他的擔子。
他有句很沉痛的話:“我剛剛看見了真理,剛剛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難道便這樣地死了么?”沒有一個人比他更真實地需要生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真理,而是為了祖國。他的精神的力量,使他的絕癥支持了半年之久。
我們去看望他,到了一條冷僻的街上,一所很清靜的小醫院,走了進去,靜悄悄的一點聲息都沒有。我們推開病室的門,他夫人正悄悄地坐在一張椅上,見我們進來,點點頭,悄悄地說:“正打完針,睡著了呢。”我不敢說一句話,靜靜地等候他的醒來。
小桌上的大鵬鐘在滴答滴答地一秒一秒地走著。窗外是一片灰色的光,一個陰天,沒有太陽,也沒有雨,也沒有風。小麻雀在唧唧地叫著,好像只有它們在享受著生命。
……
過了十來天,朋友告訴我:“韜奮昨天晚上已經過世了!今天下午在上海殯儀館大殮。”我震動了一下,好幾秒鐘說不出一句話來。我低了頭,默默地為他志哀。我從來沒有看見像他那樣的和死神搏斗得那么厲害的人。醫生們斷定了一兩星期死去的人,然而卻繼續地活了半年。直到最后,他還想活著,還想活著為祖國而工作!
仍用他的假名入殮,用他的假名下葬,生怕敵人們覺察。敵人們努力地追尋著鄒韜奮的線索,不問生的或死的,然而他們在這里卻失敗了!他們的爪牙永遠伸不進愛國者們的門縫里去!
到了今天,我們可以成群地攜著鮮花到韜奮墓地上憑吊了!憑吊著這位至死還不甘就死的愛祖國的斗士!
(選自《蟄居散記》,有刪改)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1~4題。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韜奮的身體很衰弱,但他的精神卻是無比的踔厲”這一句有統領全文的作用,贊頌了鄒韜奮在生命最后階段與病魔抗爭的頑強意志。
B.沒有一個人比鄒韜奮更真實地需要生命,因為鄒韜奮認為自己剛找到了一條為了真理和祖國而奮斗的正確道路,卻不幸患病。
C.鄒韜奮選擇在一條冷僻的街上的一所很清靜的小醫院里治病,主要是因為他當時處境很艱難,生活潦倒不堪。這也反映了舊社會知識分子的清苦。
D.鄒韜奮熱愛寶貴的生命,留戀美好的生活,當死神一步步逼向他時,他抱著無窮的遺憾,無奈地發出“難道便這樣地死了么”的感嘆。
E.“到了今天,我們可以成群地攜著鮮花到韜奮墓地上憑吊了”,這樣寫,與前文生怕敵人覺察而注意安全與秘密形成對比,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傾向。
2.鄒韜奮所處的時代充滿險惡,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請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簡要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環境描寫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鄒韜奮與死神搏斗的事跡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請結合原文,從“責任”角度闡述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訓練3
文學者的態度
□沈從文
我家中大司務老景是這樣一個人,平時最關心的是他那份家業:廚房中的切菜刀、砧板、大小碗盞,與上街用的自行車,都親手料理得十分干凈。他對于肉價、米價、煤球價、東城與西城相差的數目,他全記得清清楚楚。凡關于他那一行,問他一樣他至少能說出三樣。他還會寫幾個字,記賬時必寫得整齊成行美麗悅目。他認的字夠念點淺近書籍,故做事以外他就讀點有趣味的唱本故事。我的一個朋友問他:“老景,你為什么凡事在行到這樣子?你盡管做好廚房的事就行,可你字寫得那么好,簡直寫得比我還好。你還會看書。真古怪!”
別人以為大司務老景是個“怪人”,我可不能同意這種稱呼。這個大司務明白他分上應明白的事情,盡過他職務上應盡的責任,做事不取巧,不偷懶,做過了事情,不沾沾自喜;因為小小疏忽把事做錯了時,也不帶著懷才不遇委屈牢騷的神氣。說好他不覺得可驕,說壞他不惱羞成怒,他之所以能夠如此,就只因為他對于工作盡他那份職業的尊嚴。
不過假若世界上這種人算不得是個怪人,那另外還有一種人,就使我們覺得太古怪了。我所指的就是現在的文學家,這些人古怪處倒并不是他們本身如何與人不同,卻只是他們在習氣中如何把身份行為變得異常的古怪。
魏晉以后的大多能文之士,除開奏議賦頌,原來就在向帝王討好或指陳政治得失有所主張,把文章看得較嚴重外,其他寫作態度,便莫不帶一種游戲的神氣。或做官不大如意,才執筆雕飾文字,有所抒寫,或良辰佳節,湊興幫閑,才做所謂吮毫鋪素的事業。
直到如今,文學者皆因歷史相沿習慣與時下流行習氣所影響而造成古怪的文人脾氣。他若想成功,他的作品必永遠受一般還在身邊的庸俗鑒賞者尺度所限制,作品決不會有如何出奇炫目的光輝;他若不欲在這群人面前成功,又不甘在這群人面前失敗,他便只好擱筆,從此不再寫什么作品了。倘若他還是一種自以為很有天才而又懷了驕氣的人呢,則既不能從一般鑒賞者方面滿足他那點成功的期望,就只能從少數帶著糊涂的阿諛贊美中,消磨他的每個日子。倘若他又是另一種聰明不足滑跳有余的人呢,小小挫折必委屈到他的頭上,因這委屈既無法從作品中得到卓然自見的機會,他必常常想方設法不使自己長受委屈:或者自己寫出很好的批評,揄揚吹噓,或別出奇計,力圖出名,或對于權威所在,小作指摘,大加頌揚。
作家的態度,若皆能夠同我家大司務態度一樣,一切規規矩矩,凡屬他應明白的社會上事情,都把它弄明白。著手寫作時,又同我家中那大司務一樣,不大在乎讀者的毀譽,做得好并不自滿驕人,做差了又仍然照著本分繼續工作下去。這種精神,就是帶他到偉大里去的精神!
(選自《沈從文文論集》,有刪改)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1~4題。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大司務老景很盡責,關于自己那一行,別人問他一樣他至少能說出三樣。這讓朋友覺得老景這個人做事雖然勤快但也很古怪。
B.大司務老景是作者家里的一個廚房工,但會寫幾個字,記賬時必寫得整齊悅目,還會讀故事書,這表明他深受作者的影響。
C.魏晉以后的多數能文之士,完全把寫文章看做一種游戲,沒有誠實負責的寫作態度。作者對這種文風給予了否定和批評。
D.如今文學者的作品決不會有出奇炫目的光輝,是說他們受庸俗鑒賞者尺度的限制,創作不出具有不朽價值的文學作品。
E.以負責任的態度從事寫作,面對名利得失要淡定平和,這正是當前文學者必須要具有的精神,也是帶他到偉大里去的精神。
2.文章重點是談文學者的態度,為何用大量筆墨寫大司務老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寫到文學者存在種種不良的“文人脾氣”,請簡要概括其主要表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別人說大司務老景是個怪人,作者卻不贊同這種說法。你同意哪種呢?請結合全文,闡述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劍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