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期以來,在電視節目、博客、微博中,一些公眾人物“語不驚人死不休”,或“曝光”他人私下言論,以他人的“陰暗”反襯自己的高大;或以自己的社會聲望撐腰,蠻橫地給他人扣上異類的帽子;甚至“脫下西裝”,與網友爆粗對罵……這些現象引起人們的思考:在信息高速傳播的新媒體時代,作為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公眾人物該如何用好自己的話語權?公眾人物該如何擔負起自己所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方向一】
公眾人物應承擔責任。因公眾人物之“名”,自然會使其言論被更多的人所關注,被更多的人兩次三次直至多次傳播,使更多的人受到影響。因此,“名”,對于公眾人物來說,是一種權利,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佳作展示:
懷念那些騎士
□戴禹臣
華燈初上,霓虹燈照亮了整個城市。我站在城市的邊緣,看著那些華麗的、低級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如漲潮般飛快地在各種媒體上出現,我只能搖搖頭,懷念那些已經逝去的騎士。
仰望夜空,星星在唱著音調低沉婉轉的歌。我感到一種幽深的寂靜慢慢滲透進塵世,平息了這世界的紛亂。恍惚間,我仿佛看見了丁聰的微笑。
丁聰只有一個筆名,那就是小丁。這位經歷過太多悲苦的老藝術家,本該對這個不公的世界有同樣多的怨恨,但是,他沒有。面對“紅小兵”的嘲諷、怒罵、鞭打,這位生于1916年的老人永遠都是那么平靜與淡然。他也可以去咒罵,去抱怨,但他沒有,展現給世人的永遠都是那張樸實、善良的笑臉。不論年歲多大,這位漫畫家總將自己叫做小丁,積極、樂觀地生活著。丁聰說過:“畫筆就是我的話語權?!蔽覀儚牟辉吹剿c別人無意義地爭吵過。他喜歡用一種更平和卻更有力的方式去影響這個社會,影響這個世界,也影響人們的精神家園。2009年5月26日,這位偉大的漫畫家去世了,但他的漫畫還在,他的人生態度還在,他的高大人格還在。我懷念他——這位用畫筆描繪出世間百態的老人。當閃閃發亮的電腦屏幕上充斥著誣蔑,充斥著粗俗的時候,我便想起評論丁聰的那句話:畫還在,話還在。
有人說,話語權終究還是要靠更簡潔明白的話語來體現。這讓我不禁想到另一個人——羅京。他榮獲中國播音主持界最高獎項“金話筒”終身成就獎。他擔當中國最權威的新聞平臺“新聞聯播”的主持工作25年,主持3000多次節目無一差錯……他,無疑比很多人有著更高級別的話語權。但他并非完人,他也會憤怒,他也會疲憊。曾有人聽到羅京在錄完一期“新聞聯播”后,在空蕩的走廊上感嘆:“真他媽的累啊……”是的,他也會說臟話。處在那種壓力如山的工作環境中,他心中的弦時刻緊繃著。但他的發泄也僅僅是在無人的角落感嘆這么一句,再沒有其他,更不要說與人對罵了。有人稱贊柏楊老先生的一句話,用來形容羅京也恰如其分:只為蒼生說人話。除了表達國家的感情同時也是他自己的心聲之外,他從不愛閑談。羅京就像一名騎士,默默地走過自己的戰場,偶爾哼唱幾句故鄉的歌謠。
在這微涼的夜里,我深深地想念這些已經逝去的騎士。是的,他們都是在我的記憶中縱馬馳騁的騎士。他們放歌,他們微笑,他們用平和、寬厚去迎接這個世界,無論來臨的是春風還是暴雨。他們,此時此刻,正在無垠的夜空中注視著我,也注視著這喧囂的大地。我想,那些現在自以為是、夸夸其談的人終會隨風而去,不留下半點痕跡。而蕓蕓眾生,終會如我一般,如此強烈地懷念那些逝去的騎士。
點評
文章巧妙地借助自己的聯想來構思全文,選取丁聰和羅京的事跡來闡釋材料的內涵。通過對這兩位人物的懷念,表達了對那些華麗的、低級的、不負責任的言論的反感及厭惡。文章思路清晰,表述抑揚自如,語言搖曳生姿,傳情達意自然流暢,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優秀作文。
【寫作方向二】
言與名應一致。公眾性,決定了名人之言必須與其身份相符合。名正言順意味著名之正則言須順,言之不順則名之不正。名與言之間,如同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一樣,應該一致。言與名的一致,不僅體現在名人之言應該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合上,而且也體現為名人應借自己的身份去自覺地主動地傳達真善美的知識、價值和情感。
佳作展示:
名人,請名德雙馨
□張 琪
這是一個娛樂混亂化的時代。藝人可以成為明星,“草根”可以成為明星,就連本該安心傳道授業的學者、教授也被包裝成明星。但是,無論是娛樂明星還是文化名人,都應該學會用品德為“自己加分”。有些人或靠精湛舞藝,或靠嘹亮歌聲,或靠逼真演技,抑或是靠淵博學識……迅速成為星星之火,速成燎原之勢。但當瘋狂粉絲們的熱情漸漸退去,什么才能保持火勢的旺盛?是緋聞?是“雷”語?是“囧”事?不,這些只是娛樂的興奮劑,或許能提高一時的關注度,但會轉瞬即逝。只有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才會被人們永遠銘記。
不少人崇尚“越罵越紅”的炒作,他們不曾想過,即使火了,他們也會背負著罵名。即使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了他們,他們惡劣的品行也只會遭到更多人唾棄。提高自己的素質,錘煉自己的修養,承擔起名人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這樣才能讓人們從內心接受你,喜歡你。名人,請名德雙馨。
回想劉德華從藝的艱辛歷程,是什么讓他30年長盛不衰?是他勤奮的態度和真誠的笑容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即使是迫于無奈隱瞞的婚姻被曝光后,他也是立即真誠地向粉絲們道歉,以期粉絲們的原諒。名德雙馨,讓劉德華成為演藝圈中“不老的神話”。“功夫之王”成龍和“功夫皇帝”李連杰在創造了事業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之后,不約而同地開創了自己的慈善事業。他們的演技為他們贏得了名望,他們的慈善之舉又為早已高不可攀的名望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比之下,如今在網絡上“爆粗口”的周立波和“不講理講暴力”的郭德綱等人,只能算是“卑鄙小人”,庸俗、低俗、媚俗的言行折射出他們粗俗的靈魂。名望不大,便靠嘩眾取寵爭奪人氣;德行不高,便靠驚人之語吸引眼球——這樣沒有社會責任感的名人,是不可能長久地“紅”下去的。如果這些人不趕快提高自己的修養,早晚會被眾人踢下所謂的“圣壇”,打入永不可翻身的冷宮。
名人,有責任把美德留給公眾,有如陽光灑遍大地的燦爛,有如微風吹拂樹林的清爽,有如夕陽燃燒天空的熾熱,有如浪花沖刷礁石的激情……把美德留給公眾,公眾也將回報給名人聲望。
名人,請名德雙馨!
點評
作者在名望與品德的對比中表達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提出了“名人,請名德雙馨”的觀點,批評了那些沒有德行而靠驚人之語吸引眼球的不負責任的名人。文章語言富有詩意,一開始就用優美形象的語句點出名望與品德的關系;接著從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詮釋文章的觀點;在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則用優美而富有詩意的語言來詮釋名人與名德二者間的關系,再次強化文章的觀點,使得文章題旨十分清楚。
【寫作方向三】
“亂”語只能添亂。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突出,浮躁淺薄解決不了問題,社會需要更多的理智者?!皝y”語不能成為社會的減壓器,“亂”語只能添亂。如在網絡世界,全體網民需要擁有理性意識,而公眾人物應成為理性網民的榜樣。公眾人物對自己的話語權負責,既體現為尊重自己在公眾中的社會名聲,更體現在用自己的公眾名聲推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佳作展示:
公眾人物應該怎樣?
□王 涵
社會是一片沃土,若是種上文明與善良的種子,盛開的是和諧之花;若是種上野蠻與邪惡的種子,結出的則是丑陋之果。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片土地的耕種權,而公眾人物卻對這片土地有巨大的影響力。那么公眾人物應該怎樣做呢?
公眾人物應是一個標志,一個能代表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善能傳善,所以社會可以和諧;惡能導惡,所以社會可能混亂。作為能夠對他人施加影響的領袖,公眾人物的言行已不僅僅是反映他自身的修養與素質,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社會風氣的一面鏡子,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塑造著社會的風氣。一個公眾人物,他所說出的每一句善言,有時可以喚起一個社會的良知;他所道出的每一句惡語,有時也同樣可以毒害一個社會的心靈。所以公眾人物有責任維護社會的真善美,讓真善美匯成一條富含社會所需營養的河流。這條河流在流經社會的每個角落時,真善美也將流入每個人的心田。到那時,社會開遍和諧之花、文明之花,我們的社會便會健康地發展。
公眾人物應是一盞明燈,一盞能指引方向,防止人們誤入歧途的明燈。當一個人變成公眾人物,他就應該對他人、對社會懷有一份責任。這份責任不是苛求公眾人物必須以天下為己任,或者為社會為他人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個公眾人物至少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與素質,不讓自己的行為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作為當時的公眾人物,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四處講學,致力于向四方傳播“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他一生致力于仁政,一生實踐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諾言,也因此他的恩德澤被了萬世子孫,讓“仁”的思想根植于每個中國人心中。兩千多年前的公眾人物能夠如此有責任感,今天的公眾人物更應當成為一面招展在社會時代的上空,標志著文明、和諧的引領人們向前邁進的旗幟。
社會是一個生命有機體,我們在修飾它的外表的同時,更有責任美化它的心靈。社會是一條河流,我們在保證它的流量的同時,更有義務保護它的清澈!
點評
本文開篇妙用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提出了公眾人物對于社會善惡的影響力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公眾人物應該怎樣做”的問題。全文圍繞這個問題,從“公眾人物應是一個標志,一個能代表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公眾人物應是一盞明燈,一盞能指引方向,防止人們誤入歧途的明燈”兩個不同的方面來展開分析論證,結尾部分再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強調了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使得整篇文章結構嚴謹,觀點鮮明。
【曹保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