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星丁導讀
同學們,大家聽說過河洛文化嗎?了解河洛文化的淵源嗎?河洛文化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河洛文化,感受河洛文化的神奇魅力吧!
炎帝傳說
同學們,聽說過炎帝嗎?他可是一個厲害的人物呢!傳說他是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還傳說他是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而且還有許多關于炎帝神奇的傳說呢!
相傳有一天,炎帝的母親任姒游華山時,看見一條神龍,身體便馬上有了反應,回來就生下了炎帝。因為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長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傳說炎帝小時候非常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會走路,三年就知道農業勞作之事,所以被稱為“上古帝王神農氏”。
陜西省寶雞市南姜城堡一帶,流傳著許多關于炎帝的傳說。比如說,炎帝生于山谷,其母懷抱炎帝沐浴于九龍泉。又說炎帝遍嘗百草,為人類找到了可以治病的草藥,到晚年上天臺山誤嘗斷腸草而死等等。因傳說代代沿襲,故當地人視九龍泉為圣地,遇大旱就常在此祈雨。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寶雞縣令許起鳳因祈雨而重修炎帝寺,并立石碑。
炎帝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怎樣耕作,使百姓得以豐衣足食;他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嘗遍了各種草藥,以致自己一日中毒七十次。他還做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后世所稱道。
炎帝部落初期,人類從事采集漁獵,后來逐漸作務農業,開始了半定居的遷徙農業生活。其遷徙的路線,是順渭水東下,過伊河、洛河,到達今天河南、山東一帶。因其地勢平坦,氣候較溫暖,適于原始農業,遂以農耕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團。初定都陳,即今河南淮陽。再遷魯,都曲阜。傳八九代后,其勢漸衰,受到九黎族壓迫,為蚩尤所敗。后聯合黃帝部落打敗蚩尤。黃帝部落又打敗炎帝部落。此后,炎、黃兩族部落開始聯合,逐而融合為華夏民族,占據中原地區,在黃河中下游兩岸的廣闊土地上逐漸發展壯大,形成偉大的華夏文明。所以今日的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
炎帝部落對農業的發展有偉大的貢獻。其經過多代觀察、摸索、試種,發現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并逐漸培育成農作物。又“斫木為耜”,“楺木為耒”,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從而開創了中國的農耕文明。
炎帝部落對醫藥的發展也有巨大貢獻。他們經過辨認植物,逐漸了解了部分植物對人體疾病的治療作用;又因造耒耜,種五谷,改善了人們的飲食結構,使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有了更為可靠的來源,促進了人們體質的提高;又作陶器,制斤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使人們的健康水平和壽命相應提高和延長;又相土地,察水泉,使人們相對定居,免除了采集漁獵時代風餐露宿、東奔西走之苦,生活比較安定,從而使人們的生存條件和體質健康逐步改善和提高,也使人類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可以說炎帝開創了中國醫藥史。
炎帝文化是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黃子孫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勵華夏兒女不屈不撓、頑強拼搏、創新奉獻的精神之光。
河圖洛書的傳說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làn shāng),中華文明的源頭以及“宇宙魔方”。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為《周易》來源。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境內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易·系辭上》中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河圖洛書的意義在于:第一,證實了《易》關于人筮與天地相應的思想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了具體體現;第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歷史,早期八卦無文字形式,而良渚文化中已有用數字記錄的卦文,說明八卦在中華文化的悠長歷史中至少有八千年連續傳承,并分布到環太平洋地區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對此,中外學者作了長期的探索研究,認為這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結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第一個里程碑。《周易》和《洪范》兩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