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是作家李漢榮先生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全文以奇特的想象和詩意的表達給人以清新明麗的藝術享受,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以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美。
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如果能夠放飛自己的想象,入情入境地閱讀,跟隨作者伴著微風,呼吸著梔子花的香氣,一起去拜訪他的山中朋友,收獲一定不小。
走進樹林,作者把每一棵樹都想象成自己的知己,更為奇妙的是作者“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這次的想象不再是表面的聯想,而是作者已經物我兩忘,與樹融為一體,人就是樹,樹就是人,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同學們可以想象到作者此時此刻的心靈是多么的寧靜,他對大自然是多么的親切啊。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我們才會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山中朋友的親密無間。
第五自然段作者開頭反問,“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隨之作者與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等一系列景物打招呼問好、交流,句式相同,氣勢雄渾,采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第二人稱的表達方式,讓我們感到作者與這些景物是那么的熟悉、親切,那么的友好、和諧,這不正體現了文章的主題“訪友”嗎?原來這些朋友都不是人,而是山中的一切景物。至此,我們對文章的標題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作者以此揭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多么美好的境界。所以,早上出門時“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晚上回家時也是“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文章首尾照應,作者訪友的愉悅心情躍然紙上。
同學們,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跟作者去山中訪友,你也會被大自然的美所陶醉,你也會深深地愛上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