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簡單化的東西往往可以傳承;而傳奇往往是不能傳承的。
最近,因為幾個案例與人發生爭論,爭論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河南許昌出了個傳奇式的商業企業——胖東來,傳奇到什么程度?有人驚為神人神企,有一大堆神奇的故事。比如,清潔工趴在地上擦地板;每月商場停業2天,春節歇業5天;老人上電梯的時候會有人主動攙扶;在商場問路會有人直接帶你到目的地;買多了東西,門口的保安會幫你捆綁固定。
做商場超市,它擠倒了實力雄厚的本土品牌、聲譽卓著的全國連鎖品牌在該城市的商場,它使進軍該地的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家樂福延遲開業;做家電,它所在的城市見不到國美、蘇寧的影子;做珠寶,其他珠寶店都開始瑟縮過冬。在零售這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它每到一個城市都成為壟斷者。
它的員工成為一個城市令人羨慕的群體。高工資、高福利,公共意識強,品德好。“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騎摩托車戴頭盔、不闖紅燈的人,十有八九是胖東來的員工。”許昌人這樣說。
按理說,河南出了這樣一家企業,我應該高興。如果我還在挑刺的話,除非我有愛抬杠的毛病。我與人的爭論,發生在一個老板考察胖東來后,想把自己的企業建成胖東來一樣的企業,我給他潑了一盆冷水。當然,我絲毫沒有否定胖東來的意思。因為這個老板是把胖東來與大商做比較的,我給他提了三個問題:
1.就現有的門店,胖東來比大商做得好,但為什么這么多年大商的門店遠遠超過胖東來?是胖東來不想做大還是胖東來的模式難以做大?
2.如果做到100個門店,胖東來的做法能否全面復制?
3.10年、20年后,未來百貨商店能夠生存下來的最低規模是多大?胖東來能否達到這樣的規模?假設未來胖東來和大商中只有一家能夠活下來,那么,最有可能活下來的是誰?
因為上面三個問題都是假設性問題,所以,我希望的不是答案,而是針對問題的思考。
就胖東來的案例,我有幾個思考,主要是大企業與小企業的差別。因為我發現有些小企業做得特別好,但這樣的企業就是做不大,或者只要做大,一定變樣。
胖東來確實做得很好,但當胖東來做到沃爾瑪這樣規模的時候,被稱為傳奇的東西還有多少可以傳承下來?麥當勞、沃爾瑪能夠做到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什么稱得上傳奇的東西,但他們所做的一定是可以傳承的。
傳奇的東西,往往打上了太多創始人個性化的烙印(有人把這些稱為企業文化),傳奇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攤薄。創業階段的企業文化,如果離開創始人,往往會淡化。
創業階段,往往有太多的傳奇;成長階段,就要研究傳承的問題。琢磨傳承,有時是要與傳奇告別的。
與另外一個老板的爭論發生在近幾天,老板一直懷念創業時的氛圍,指責現在的管理層丟掉了過去的氛圍。老板帶出來的大徒弟已經無法把握老板的精髓,老板徒弟的徒弟漸漸丟掉了過去的東西。他認為這是企業很大的問題,一直耿耿于懷。
我與老板的爭論在于:為什么過去的傳奇無法傳承,并且自己親自帶的弟子也無法傳承?如果企業要做大,到底過去的什么東西是值得珍惜的?
我不反對文化氛圍的價值,但在多層次的管理體系中,老板文化確實是遞減且難以傳承的。
我特別欣賞麥當勞的一個價值觀:麥當勞不用天才。管理的價值觀如果是英雄價值觀,那么企業通常做不大,因為沒有一個大企業是英雄濟濟,而是讓平凡人做出不平凡業績。標準化的、簡單化的東西是可以傳承的,傳奇往往是不能傳承的。
我也欣賞傳奇,但作為一個管理者,我更欣賞可以傳承的東西。管理科學史上,福特的流水線,泰羅的動作研究,吉爾布雷斯的動作與時間研究,都是在研究可以傳承的東西,告別傳奇。
大企業不是小企業規模的N倍,大企業是小企業的脫胎換骨。傳奇,也許可以小有成就;但能夠做好傳承,才能成就大的傳奇。
編輯:王玉spellingq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