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正順利試點之時,要求在全國全面展開改革的呼聲也愈加強烈。
有專家表示,目前各地試點開展,會形成“稅收洼地”效應影響周邊未試點地區的經濟,因此其他地區也在爭取,中央應該加快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也有地方工作人員認為不少行業亟待擴圍,如郵電通信行業,目前這個行業資費太高,還包括金融保險行業和其他生活性服務業。
當然,也有不少西部地區表示了擴圍會帶來的財政收支結構的矛盾加劇等問題。
行業“擴圍”
營改增作為“十二五”結構性減稅的重頭戲備受關注,隨著地區擴圍的順利進行,行業擴圍也將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一過程應該不會太過漫長。
10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座談會。在聽取財政部、稅務總局負責人下一步打算的匯報后,李克強指出,“要抓緊制定擴大改革試點的具體方案,有序擴大試點范圍,適時將郵電通信、鐵路運輸、建筑安裝等行業納入改革試點。”這似乎暗示著中央改革的決心和下一步工作的具體方向。
中國企業財稅管理研究院院長謝學燾認為,從擴圍行業來看,郵電通信行業因為比較集中,所以實施起來最容易,可能會更先納入試點。而對于外界呼聲很高的金融保險行業,他認為目前可能還無法納入試點行業,估計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現狀,主要原因是這個行業過于復雜且涉及服務行業較多,即便是在西方國家操作起來也很困難。
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張斌曾在其微博中指出,選擇誰做行業試點應該是綜合考量,生產性服務業比較容易操作,例如建筑安裝業,但要涉及綜合改革,例如目前不動產在生產環節不能抵扣,要不要把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等問題,需要考量。此前他還認為,各國對金融業征稅不盡相同,比如歐洲一些國家對銀行分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有些征稅有些免稅,而像盧森堡為了提高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就不征稅;像美國沒有增值稅,對銀行征企業所得稅。而目前,中國銀行業征收營業稅,名義稅率為5%。一方面,若按簡易方式計征增值稅,即銷售額乘以3%,金融業的稅負將大幅下降;但另一方面,金融業不像實體企業的進項稅可以那么明確地計算出來進行抵扣。
不過,據來自某省財政廳的財政人士認為,目前國家還處于一個試點和積累經驗的階段,在成熟之后才會在全國推開。他認為,改革的難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地方的財力方面,關鍵在于厘清中央與地方的財力方面的關系。對于技術性方面的難點,該人士回應的較為輕松:“隨著改革的深入,所有的行業必然都要實施增值稅,營業稅就會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而我們在不同地區行業積累的改革經驗也會逐漸豐富起來,包括金融業,下一步都將納入改革的范疇。如果把地方可用財力這一問題處理好,在‘十二五’時期內達成改革目標還是很樂觀的。”
牽一發動全身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過程絕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他不但擔負著結構性減稅的重任,也直接影響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更是我國分稅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緊密聯系著公眾和社會部門的利益,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之舉,所以營改增的成敗關系著中國經濟的成敗。對于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善于發現和總結。只有在進一步完善了各方配套措施之后,這項改革方能順利推進。
財權事權一直是一個老問題,隨著分稅制改革以來一直困擾著地方財政,此次營改增的改革無疑也大大牽動著這根“神經”。某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縣財政人士就表達了他的憂慮:“現在營改增的稅收收入雖然仍歸地方財政所有,但對政府來說,原本可以全額征收的稅種轉化為可抵扣后,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財政收入,對財政收入的增加帶來不小的影響。拿我們縣來說,去年全年完成營業稅收入5千多萬,全年地稅收入1.5億左右,營業稅占2011財年地稅收入的三分之一。涉及營改增范圍的行業全年稅收為1000多萬元,占當年營業稅收入2成左右。隨著試點范圍的進一步擴大,無疑會增加營改增企業的抵扣范圍,以此來達到減負目的。同時,也將對縣級財政收入產生較大的影響。
此前也有消息指出,北京在面臨經濟下行、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時,又要加大財政的民生支出,財政剛性支出占比加大,財力吃緊的矛盾漸漸凸顯。有分析指出,由于上海是國稅、地稅“不分家”,而北京還將面臨國地稅稅收共享比例調整問題,這些都是改革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北京遲遲未能實行改革的原因之一。更有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相關部門根據申報的數據進行了測試,估計試點前后,一年會減少70億的稅收收入。而土地財政“不再吃香”這個全國性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北京:賣地收入銳減。今年北京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為1060.6億元,如果按照去年的相同比例核算,即土地出讓金占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的91%,那么需要完成土地出讓金收入為965億元,但上半年實際上僅完成了144.88 億元。
在今年的一次財政工作內部會議上,不少地方的財政廳長也提出了能否提高分享比例的問題。浙江省某財政人士認為:“目前,不少企業也出現了虧損,雖然我們財政還是予以返還,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需要下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現在,地方政府依然承擔著基本公共服務的任務,也就是說事權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如果一旦全面實施,坦率的來說,確實會給地方財力帶來一定的影響。在維護地方財力方面,應該會有以下兩個方法:一方面是分成比例會出現一些調整;另一方面是增加轉移支付的力度,不過我覺得這方面難度會更大一些,因為中央主要是向欠發達地區轉移,而發達地區得到的就會少一些。所以還是總的體制需要做一些調整,包括共享比例做一些調整,使地方的財事權相匹配,培養地方的主體稅種等等。而現在我們是以共享稅為主體的分稅制,地方稅相對不突出,可以考慮完善以共享稅為主體的分稅制。或者可以考慮適當下放稅收立法權,健全地方的獨立稅種,兩者的區別在于難度的大小,時間跨度會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