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地方經典,八條理論經驗。
這是我們為讀者展現的,2012年政府理財的“新經”。
從注重理論到注重實踐,從描述經典到搭建平臺,作為專業媒體人,我們陪同政府CFO一同成長。雖然緩慢,但堅定不移。
正如開篇所說,我們如果想整理出這一年所有的地方財政“經典”和政府理財的“經驗”,恐怕這一本雜志都遠遠不夠。我們只能簡要的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借鑒意義較強的部分案例,以期可以代表財政人在這一年中做出的努力和成績,以管窺豹。
地方實踐篇:
關鍵詞:長,寬,高
2012年,可以說是政府理財和地方政府CFO們的“蛻變”一年。筆者曾與某省財政廳副廳長請教該年財政關鍵詞,該副廳長沉思良久,給出的答案是“破繭”二字。總而言之,今年財政人的共識是:財政,真的逐漸向它應該在的位置,慢慢的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所謂“長寬高”三字,也不過是財政作為政府理財者,長期事權與財權嚴重不匹配的逐漸回歸過程中的“正常延伸”過程而已。
首先,長,指的是財政部門在政府資金管理方面的責權重構工作。我們之所以使用了“重構”這一說法,是因為過去的政府理財方式,即為政府“掌柜的”工作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的財政工作,也不適應于現在的政府工作狀態。在財政和政府雙方在政府資金管理權中的缺失狀態下,財政勢必,也務必要挑起這一“弄不好就會壓垮自己”的重擔,真正的成為政府資金的管理者而非“過手者”。
這種“拉長”政府資金管理鏈條的工作就必然有兩個方向:向上游,即替政府振興財源、厘清產業趨勢等等為地方政府夯實理財之根本的“興財術”,向下游,即替政府建立有效的,最低耗損的支付平臺和行之有道的,為政府資金保值甚至增值的“理財經”。所以我們為讀者提供了唐山與濰坊兩個地級市在這兩方面的做法,當然他們有其局限性,但他們的一些思路,如集中財力辦大事,和將地方財政資金“平臺化”運營等先進思維方式,還是值得一些地方財政工具化運用的。
其次,所謂財政的“寬”,是最容易讓預算部門和政府部門誤解的一點。傳統財政理念中認為,財政管理資金的“下線”就在于每年的預算編制完畢,財政部門將資金劃撥到預算部門的那一瞬間為止。而這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悖論:如果這筆錢用的好,那么作為預算編制部門,并沒有在這筆錢的“用”環節做出任何工作,因此完全歸功于預算執行部門;如果這筆錢用的不好,那么追責過程必然追究到財政,而現階段的財政沒有在績效方面全程監督政府資金的權利,因此只能有責無權。所以一些地方財政戲稱自己為“背黑鍋的”,也可以理解。
那么這種在資金管理方面的雙重悖論,就逼迫著財政必然要對資金“放手”之后的使用進行監控和把關。這也就是財政之“寬”的解釋。在現實案例中,我們選擇了廣東省財政科學研究所黎旭東所長提出的“績效論”的有關報道,原因在于,在財政績效工作剛剛開展的現在,許多地區還無法以一個比較明晰的態度看待這一新生的財政工作。而財政績效作為政府績效的重要環節,它應該以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存在,如何定義,開展主體,開展方式如何,這都是一個難以確定,但無法跳過的環節。廣東省財政在這一方面確實做出了長期的研究。
如果說廣東做出的是財政績效的理論研究方面,在另一方面,我們選擇了焦作的“財經沙盤”作為財政在資金的“寬度”管理中的技術研究樣本。以信息化為基礎,全覆蓋為目標,變后監管為實時監管,焦作財政真正的將“商場如戰場”這句話融入了財政工作當中。
而所謂“高”,與其他部門相似,財政部門的很多政策都是以地方倒逼中央,最終以頂層設計的形式向下輻射的過程。在實際操作中形成的政策案例不勝枚舉,但可以肯定的是,基層財政人的集體智慧,在頂層設計決策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選擇了廣西的“五個財政”作為樣本案例,目的之一在于在其出臺之后其他地方財政顯示出的強大普適性,目的之二在于,我們作為專業媒體,更想隨著這些可能影響最高財政決策層面的地方財政共同見證。
理念創新篇:
關鍵詞:時間,地點,人物
2012年,財政理念有了一些很明顯的變化,我們暫且將其歸納為記敘文的六大要素中的前三位:時間,地點,人物。
所謂時間,是因為在這一年,一些“蓄謀已久”的政策終于到了它們變動的時機。無論是絲毫無愧于萬眾矚目一詞的十八大中提出的政策紅利落實,還是許久未變,也許久待變的預算法,還是十年磨一劍的政府采購法,一些政策在“升級”,另一些政策在“新生”,還有一些政策在“重建”。這些不斷強化的時間強音,都昭示著今年對于財政理念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甚至可以“消化”很久的年份。
而“地點”,指的是財政政策,或者說財政理念的逐漸“落地”。我們不難發現,在2012年的許多財政理念中,都提出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極強的理念。如全口徑預決算,規范非稅收入,建立預算績效體系等等,讓人感覺到,財政政策不再是漂浮在理論層面的“研究型政策”,而是逐漸向可直接操作的,靈活多變的“實地型政策”轉變。
我們提煉出“人物”這一關鍵詞,有兩層含義:第一,指的是這一年財政人逐漸由政府資金管家的一個“環節”,向一群真正的“政府理財官”覺醒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體現在財政精神的提出,也在于地方財政的終端呼應。
第二,財政由關心“政府的口袋”,逐漸向關心“百姓的口袋”方向轉變。結構性減稅政策的提出,是財政真正意義上的把“為民理財”四個字貫徹到底的一個標志性政策。而我們也相信,這一定僅僅是一個開端。這些政府CFO們,也必將在接下來的2013年展現給我們一張更為壯麗的藍圖。